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4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回顾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因持续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植入起搏器的患者资料,观察房室传导的情况。393例因持续性Ⅲ度AVB植入起搏器,46例起搏器不具有计算心室起搏比例功能的患者被除外。341例分为心室起搏比例≥90%组(NAVC组,n=300)和心室起搏比例90%组(AVC组,n=41)。两组在年龄、性别、民族、心律及合并疾病间均无显著性差异。AVC组QRS波群时限小于NAVC组(P0.05)。QRS波时限120 ms是持续性Ⅲ度AVB术后有房室传导的预测因素[OR 11.060(95%CI 2.396~51.050),P=0.002]。结论:约有12%的持续性Ⅲ度AVB患者出现房室传导,QRS波群时限小于120 ms可能是持续性Ⅲ度AVB患者术后有房室传导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
东菱克栓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当前世界三大主要致残疾病之一,是中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因此,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现就我院用东菱克栓酶治疗5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所进行的对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25岁,17年前行单腔永久起搏器植入术,为更换起搏器入院。经静脉途径行起搏器电极拔除过程中因电极老化发生电极断裂,采用经股静脉下腔静脉拔除电极失败,改为胸腔镜经右房切开在直视下最大程度剪除残余电极。后重新安装希蒲系统起搏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后急性期(48 h内)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情况, 并探讨其与固定翼释放次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非随机队列研究方法, 连续纳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起搏电生理科2021年8月至12月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组(A组)及双腔起搏器组(B组)患者, 根据无导线起搏器术中固定翼释放次数将A组分为释放1次(A1组)和释放≥2次(A2组)。收集患者术前24 h至术后0、4、8、12、24、48 h血液样本, 分别对比A、B组间及A1、A2组间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CK)及肌钙蛋白(cTnI)等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结果共纳入140例患者, 其中无导线起搏器组60例(男41例), 年龄(70.75±11.77)岁, 年龄范围36~91岁;双腔起搏器组80例(男47例), 年龄(70.54±9.90)岁, 年龄范围45~87岁。术后A、B组所有患者术前24 h至术后48 h心肌损伤标志物含量均呈现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至术后48 h, A1组(40例)患者血浆cTn...  相似文献   
5.
刘晋新  邢强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0):1199-1199,1202
医院的环境优化建设、院内文化建设及病房家庭化艺术营造,已成为慢性精神病患者康复及提高生活质量、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巩固康复效果的必要条件。在急速变化的社会生活、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剧烈的社会竞争中,人们的心理压力和冲突不断增加,诱发精神疾病的因素也随之增多。我院从2003年250多张床位递增至2009年650张床位,住院精神病患者逐年上升。慢性精神分裂症由于病程迁延,  相似文献   
6.
陈丹丹  邢强 《健康研究》2012,32(2):117-124
目的 研究初中生学习倦怠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班级集体施测方式,对1207名初中生和1082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初中生学习倦怠感突出表现在心理耗竭和低成就感两个维度上,高中生的学习倦怠感主要突出表现在低成就感和心理耗竭纬度上;②初三、初二学生在心理耗竭和对学习的冷漠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初一.高二的学生在心理耗竭上显著高于高一,在身体耗竭、学习倦怠总体上都显著高于高三(P均<0.05);③在学习倦怠的低成就感维度上,非独生子女的得分高于独生子女(P<0.05);④问题解决和寻求支持与学习倦怠的各因子呈显著的负相关;应对方式中的回避、分散和忍耐与学习倦怠的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中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问题解决、忍耐是学习倦怠各因子的重要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7.
低分子肝素的药理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邢强 《海南医学》2002,13(6):54-54,92
1976年 ,Johnson首次证实由肝素凝胶过滤得到低分子量组分肝素 (LMWH)皮下用药 ,其抗FXa作用大于母体肝素(UFH) ,但其抗凝血酶的作用小于母体肝素。进一步研究又表明LMWH具有皮下注射吸收好 ,半衰期长 ,生物利用度高 ,同质性较好等优点 ,且能降低出血等不良反应 ,因此LMWH在国外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有取代肝素之势。本文拟从LMWH药理作用方面作一概述。1  抗凝与抗栓作用肝素的抗凝作用一般认为主要通过两个方面[1] :①对凝血酶的抑制作用 ;②对凝血活性因子Xa(FXa)的抑制作用 ,两者都依赖于肝素的戊…  相似文献   
8.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是因基底动脉尖端部位血液循环障碍所引起的一组综合征,本文对15例 TOB 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和汉族人群Gs蛋白α亚基基因(GNAS1)T393C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发生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选取新疆地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维吾尔族103例及汉族102例,选取健康人群维吾尔族100例及汉族113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非瓣膜性房颤患者GNAS1基因T393C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特点。结果 GNAS1基因T393C多态性TT、TC、CC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汉族人群中病例组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179,P=0.068),在维吾尔族人群中病例组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4,P=0.025)。结论GNAS1基因T393C在新疆地区汉族人群中与房颤无相关性,在维族人群中与房颤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穿房间隔途径导管消融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999年2月-2014年5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穿房间隔途径导管消融治疗的59例心律失常患者,其中48例为左侧旁路,11例为左房房速。分析穿房间隔导管消融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穿房间隔导管消融在59例中完成了56例(94.9%)。射频消融左侧旁路成功率为91.7%,射频消融左房房速成功率为81.8%。59例平均射线曝光总时间为(38±22)min,平均操作时间(从患者到导管室至返回病房)为(125±42)min,消融左侧旁路平均操作时间为(131±33)min,消融左房房速的平均操作时间为(52±26)min。术后仅有1例患者出现轻微胸痛,其余患者均未发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结论经穿房间隔途径消融治疗心律失常的技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操作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心律失常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