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贾钰华 教授立疏风开肺为法治疗外感咳嗽,从祛风论治,使外邪得以宣散,肺气得以宣畅,而又不耗散肺气.自拟疏风开肺汤,由荆芥、白芷、厚朴、杏仁、桔梗、生甘草、贝母、桑白皮、菊花、薄荷等10味药物组成.治疗外感咳嗽各证型均用疏风开肺汤稍加变通,适当加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腑巢二十三穴为主的董氏奇穴治疗中心型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纳入的90例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45例)和奇穴组(45例)。在运动、饮食疗法基础上,常规组采用规划教材中的针刺疗法进行治疗,奇穴组采用腑巢二十三穴为主的董氏奇穴治疗,均隔日治疗1次,15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7 d,连续3个疗程结束试验。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不同时间段的中脘(RN12)腹围、下脘(RN10)腹围、神阙(RN8)腹围、气海(RN6)腹围、关元(RN4)腹围和曲骨(RN2)腹围长度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结果 90例患者中,7例脱落,15例中止试验。两组患者不同水平腹围治疗前和治疗中不同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脘腹围、下脘腹围、神阙腹围和气海腹围1疗程后的数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脘腹围和神阙腹围2疗程后的数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脘腹围、下脘腹围、神阙腹围、气海腹围、关元腹围、曲骨腹围治疗1疗程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董氏奇穴和常规针刺均能减少中心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腹围长度,但董氏奇穴起效更快,在第1个疗程其治疗患者的腹围长度就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三伏灸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将经耳鼻喉科确诊的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三伏灸组和安慰剂组。三伏灸组采用将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甘遂研成细末,按2∶2∶1∶1比例混合,新鲜生姜榨汁调敷。安慰剂组采用荞麦粉加新鲜生姜榨汁调敷。取穴均以大椎、风门、肺俞、肾俞、膏肓、志室为主穴。观察临床疗效和进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三伏灸组总有效率89.29%,安慰剂组总有效率38.46%,两组的疗效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与同组治疗前生活质量总分的分值比较,三伏灸组患者治疗后和随访时的值均降低,而安慰剂组仅在治疗后的值有降低﹙P<0.01~0.05﹚。与安慰剂组比较,三伏灸组治疗后及半年后随访时的生活质量总分分值下降明显(P<0.05)。结论:三伏灸治疗变应性鼻炎可取得满意疗效,并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操作简单、安全经济、患者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三伏灸和普通穴位贴敷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方法: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选用张氏医通天灸方,取穴大椎、风门、肺俞等穴进行穴位贴敷治疗。三伏灸组从2010年7月9日开始,在三伏期间进行治疗,普通穴位贴敷组从2010年6月1日开始,在非三伏灸期间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10天贴1次,5次为一疗程。治疗前:治疗后和半年后随访时,均由耳鼻喉专科医生按症状、体征分级的记分标准进行量表测评。结果:(1)与同组治疗前分值比较,除三伏灸组患者鼻粘膜颜色在治疗后的分值,以及流清涕症状在半年后随访时的分值较前无差异外(P〉0.05),其余的分值都下降(P〈0.01—0.05);与同一组治疗后的分值比较,仅仅只有三伏灸组的患者鼻痒症状较之升高(19〈0.05);其余分值较之均无差异(P〉0.05)。(2)与普通穴位贴敷组比较,三伏灸患者流清涕症状在半年后随访时分值降低幅度小(P〈0.01),余症状、各项体征、症状总分、体征总分和临床表现总分改善情况较之均无差异(P〉0.05)。结论:对于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表现的改善,普通穴位贴敷和三伏灸的临床疗效几乎相同。可在非三伏天灸的时间,包括本病的急性期,推广张氏医通天灸方,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照观察三伏灸以及安慰剂对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变应性鼻炎患者6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三伏灸组28例(剔除2例)、安慰剂组26例(剔除4例)。观察两组临床表现的改善情况。结果三伏灸组治疗后及随访各项症状与体征分值、症状总分、体征总分和临床表现总分均下降(P<0.05);与同组治疗后分值比较,三伏灸组患者随访时鼻痒、流清涕、鼻塞症状、鼻甲与鼻黏膜体征和眼部体征升高(P<0.05),打喷嚏症状和鼻黏膜颜色分值持续降低(P<0.05);安慰剂组患者随访时眼部体征分值降低(P<0.05)。与安慰剂组比较,除眼部体征外,三伏灸组治疗后各项症状分值与其他体征分值、症状总分、体征总分和临床表现总分均明显下降(P<0.05);随访时打喷嚏、鼻甲与鼻黏膜体征、鼻黏膜颜色、体征总分和临床表现总分均下降明显(P<0.05)。结论三伏灸可以明显改善变应性鼻炎的多数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三伏天灸与平常穴位贴敷对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5例过敏性鼻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三伏灸组与平常灸组,在规定的时间内,用自制天灸方配合新鲜姜汁调敷的药泥,贴敷在大椎、风门、肺俞等穴位上。10 d贴1次,5次为1个疗程。治疗后用统计学的方法分别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三伏灸组总有效率89.29%;平常灸组总有效率96.30%,且2组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而生活质量总分在治疗后和随访时分值均降低,且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的生活质量总体改善情况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伏天灸与平常灸的治疗均能获效,且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二者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余甘子干鲜品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总鞣质的含量,HPLC法测定没食子酸、芦丁的含量,建立鞣质、黄酮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结果 鲜品总鞣质含量高于干品,而芦丁、总黄酮、没食子酸含量更低.以没食子酸为参照峰,鲜品、干品鞣质部位指纹图谱中共有峰均为5个,但峰面积有差异.鲜品相似度大于0...  相似文献   
8.
欧阳群教授针刺治疗中指力的运用因不同体质、病情、腧穴等因素而异:体质强者,病证实者,腧穴不敏感者用较强指力与较重手法;体质弱者,病证虚者,腧穴敏感者用较弱指力与较轻手法。临床施针时考虑整体观念,就病患不同情况采用相应的指力。  相似文献   
9.
对近十年来运用针灸疗法治疗慢性咽炎的文献进行分类整理和总结。发现目前针灸疗法治疗慢性咽炎的方法包括针刺疗法、电针疗法、穴位埋线疗法、针刺与拔罐结合、针药结合、穴位注射加隔药纱灸等,且临床观察表明,这些方法在减轻咽痛、干痒、异物感等自觉症状及咽部充血及咽部淋巴滤泡增生等方面确有较好疗效,总有效率多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腹针针刺、麦肯基疗法及两者配合对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的改善情况,为临床治疗颈型颈椎病提供依据.方法: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纳入颈型颈椎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腹针针刺治疗、麦肯基疗法治疗及腹针配合麦肯基疗法治疗.观察痊愈例数、临床疗效及颈椎病颈椎功能评定表的变化.结果:治疗过程中,三组痊愈例数分别为2例、4例、7例,总有效率分别为83.3%,93.3%和100.0%,且三组疗效有差异,三种治疗方法均可有效升高颈型脊椎病患者的颈椎功能评分,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颈椎功能评分在临床症状、临床检查和日常生活动作等方面评分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P< 0.001),组间比较治疗前后三组患者在临床症状、临床检查项目有统计学差异(P<0.001),在日常生活动作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麦肯基疗法与腹针疗法均能改善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体征,提高患者生活动作能力,两者结合能够提高临床痊愈率和总有效率,达到更好的临床症状改善效果,适宜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