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3篇
内科学   2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2 毫秒
1.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下壁导联ST段下移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心电图下壁导联 ST段下移与临床预后及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罪犯”血管病变部位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 1998年 1月~ 2 0 0 2年 10月住院诊治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 5 9例 ,依据冠状动脉造影所示左前降支“罪犯”血管病变部位与第一对角支起始部的关系分成两组 , 组 36例病变部位位于第一对角支发出前 , 组 2 3例病变位于第一对角支发出后。结果  组 36例占 6 1.0 1% , 组 2 3例占 38.98%。 组病人多数合并下壁导联 ST段下移≥ 1mm ,在 、 、a VF导联分别为 81% ,92 % ,79%。 组多数 ST段位于等电位线或 ST段下移 <1m m,在 、 、a VF导联分别为 6 0 % ,6 1% ,5 3%。结论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心电图下壁导联 ST段下移可以预测“罪犯”血管病变部位位于第一对角支起始部近端 ,而 ST段位于等电位线或 ST段下移 <1mm预示病变部位位于前降支远端  相似文献   
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够有效防止左室重构 ,改善左室功能 ,但其作用机制和实行时机尚不明确。通过对其作用机制及实行时机的研究 ,为及时、有效实行PCI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是临床上常见的进行性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 ,是反映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敏感指标 ,也是远期发生心脏性死亡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近年研究表明 ,细胞外基质合成或降解代谢失衡在心肌梗死后的左室重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基质金属蛋白酶是降解细胞外基质成分的最主要酶系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是其内源性特异性抑制剂。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活性及表达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防治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致心肌梗塞的临床识别。方法 我院 2年收治的心肌梗塞病人 2 75例 ,其中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致心肌梗塞 7例 ,每例行心脏超声、左室造影和冠脉造影检查 ,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  7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致心肌梗塞的病人冠造均未发现局限性狭窄或斑块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期左室重构和功能的影响。资料与方法1 对象:2 0 0 2年1月至2 0 0 2年10月收住我院的首次AMI患者71例,其中男性5 1例,女性2 0例。发病12h以内(5 7±1 8h)入院的病人31例(A组)给予直接PCI。发病12h之后的病人4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 (<6h)与延迟 PTCA对急性心肌梗死近期左心室重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 5 8例 ,按发病到达医院时间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 ,6h以内为 A组共 2 2例行急诊 PTCA,6h以后 3 6例为 B组行延迟 PTCA。于术后 3 d、3 0 d、90 d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A组男 18例 ,女 4例 ,平均年龄 5 8.65±8.94岁。 B组男 2 9例 ,女 7例 ,平均年龄 5 7.2 3± 11.3 6岁 ,发病至 PTCA时间为 8.4± 3 .6d。两组实施 PTCA后血管再通率均为10 0 %。术后 3 d、3 0 d及 90 d,A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 (EDVI)、收缩末期容积指数 (ESVI)和左心室射血分数 (L VEF)均显著优于 B组 (P<0 .0 5 ,P<0 .0 5 ,P<0 .0 5 )。 A组左心室功能于 3 0 d明显改善 ,EDVI及 ESVI均显著缩小 (P<0 .0 5 ,P<0 .0 5 ,P<0 .0 5 ) ;90 d时左心室功能、EDVI、ESVI仍有改善 ,但与 3 0 d比无显著差异。 B组左心室功能、EDVI、ESVI 3 0 d与术后 3 d比较有所改善但无显著性差异 ;90 d与 3 d比较 ,EDVI、ESVI显著改善 (P<0 .0 5 ,P<0 .0 5 ) ,左心室功能有所改善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急诊 PTCA能挽救濒死心肌、抑制左心室重构、改善左心室功能 ,其效果优于延迟 PTCA;延迟 PTCA虽不?  相似文献   
7.
8.
96例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的特征及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选择性冠脉造影1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96例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的特征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96例(男性47例,48.6%)患者中心肌桥主要发生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94例(97.9%)、回旋支2例(2.1%),孤立性心肌桥51例(53.1%),合并单支病变31例(32.3%)、双支病变14例(14.6%).所有患者均应用β受体阻滞剂和(或)钙通道阻滞剂治疗,70例症状缓解,23例伴>70%冠状动脉固定狭窄患者对靶血管行PCI,术后症状缓解,1例行冠脉搭桥术.结论 冠状动脉心肌桥多发生于左前降支,男女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孤立性心肌桥患者症状多不典型,多数药物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根据本文选取的资料,综合分析他汀序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从2012年9月到2013年4月接收的100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接受改良型他汀序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液TC、LDL-C以及TG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他汀序贯的治疗安全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他汀序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安全性比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经桡动脉行冠心病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500例经桡动脉途径完成PCI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桡动脉途径行PCI治疗500例,桡动脉穿刺成功率99.7%,PCI成功率95.3%.结论 经桡动脉行PCI手术成功率与传统股动脉途径无明显差异,且并发症少,患者更乐意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