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李云鹏  董兆君  何悦  邓有才  唐禾  赵远鹏  叶枫 《重庆医学》2008,37(21):2437-2438
目的 研究缺氧复合氰化钠中毒对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SD雄性大鼠72只,平原(海拔308m)、高原(海拔4 000m)氰化钠中毒组各36只.大鼠背部皮下注射氰化钠(3.6mg/kg),分剐于中毒0(对照组)、0.5、1、2、4、6h取肝脏检测NOS活性及NO含量.结果 平原及高原氰化钠中毒大鼠肝脏总NOS活性降低,iNOS活性升高,平原组iNOS活性升高更明显.平原组NO含量升高并在中毒1h达到峰值,高原组NO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结论 高原缺氧复合氰化钠中毒可抑制肝脏NO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持续低氧致体外培养SD乳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及c-jun、c-fos的表达情况。方法海马神经元原代细胞培养,取培养10 d的海马神经元,置于90%N2、5%O2、5%CO2混合气体培养箱中培养2,6,12,24h后,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并用蛋白印迹法检测c-jun、c-fos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随缺氧时间延长,凋亡细胞所占比例由(23.79±3.43)%上升至(74.36±5.58)%;c-jun、c-fos蛋白在缺氧2 h时表达增高,6 h时达高峰,之后逐渐降低,24 h时仍略高于正常对照。结论持续低氧可引起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c-jun、c-fos蛋白表达升高,这可能与神经细胞凋亡以及保护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3.
崔竞红  王婧  廖茜  邓有才  魏艳玲  李晓辉  易萍 《重庆医学》2015,44(13):1732-1734
目的 探讨肾脏DNA甲基转移酶(DNMTs)在孕期脂多糖(LPS)刺激仔鼠高血压发生的作用.方法 将孕鼠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孕期的8~14 d注射生理盐水)、LPS组(孕期第8、10、12天注射LPS,在9、11、13、14天注射生理盐水)、核转录因子κB(NF-κB)抑制剂PDTC组(孕期的8~14 d每天注射PDTC)、LPS+ PDTC组(LPS在孕期第8、10、12天注射,PDTC注射时间及剂量同PDTC组).用尾动脉无创血压测定仪测仔鼠血压,电子天平称体质量,RT-PCR检测仔鼠肾皮质白细胞介素-6(IL-6)、Fli-1及DNMTs的表达水平.结果 LPS组仔鼠血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体质量较对照组高,肾皮质IL-6、Fli-1、DNMT1、DNMT3b表达较对照组升高(P<0.05).而LPS+ PDTC组仔鼠体质量、血压及IL-6、Fli-1、DNMT1、DNMT3b表达均较LPS组降低.结论 孕期LPS刺激会引起仔鼠肾皮质DNA甲基酶变化,提示一些关键基因的甲基化可能是孕期LPS刺激引起子代高血压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西罗莫司干预鱼藤酮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作用,以探讨西罗莫司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的可能性及机制。方法 PC12细胞处理分为正常对照组、鱼藤酮50nmol.L-1组和西罗莫司25,50,100和200μg.L-1组。PC12细胞加入西罗莫司25,50,100和200μg.L-1预处理12h后,再加入鱼藤酮50nmol.L-1作用24h。采用4′,6-二脒-2-苯基吲哚(DAPI)免疫荧光实验检测细胞凋亡形态变化;AnnexinⅤ-FITC/PI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罗丹明123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吖啶橙荧光染色法检测自吞噬体形成;Western印迹法检测胱天蛋白酶3和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表达。结果与鱼藤酮模型组比较,西罗莫司50,100和200μg.L-1组细胞凋亡率分别降低了20.6%,35.4%和40.2%(P<0.05,P<0.01);西罗莫司25,50,100和200μg.L-1组可以升高鱼藤酮导致的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分别为1.8,2.2,2.4和3.2倍。西罗莫司100μg.L-1预处理促使LC3由Ⅰ型向Ⅱ型转变,胱天蛋白酶3的20ku活性片段降低16.2%。结论西罗莫司通过增强失调线粒体的自吞噬降解作用,降低线粒体相关的促凋亡因子的释放和激活,进而抑制依赖胱天蛋白酶凋亡途径的激活而对鱼藤酮诱导的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提示西罗莫司有治疗帕金森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维生素C对缺氧复合氰化钠(NaCN)中毒的干预效果。方法实验分两部分,NaCN毒性测定采用小鼠为实验对象,自制小型缺氧箱,用N2/O2混合气体置换法制备缺氧模型。在常氧环境和缺氧环境下分别给予腹腔注射0、6.0、7.5、9.0、10.5、12.0mg/kg剂量的NaCN,维生素C干预组在注射NaCN后立刻注射维生素C300mg/kg,观察24h并记录动物死亡数。心脏功能检测以犬为对象,动物麻醉后行气管插管术和左心室导管插管术,缺氧组经气管插管吸入N2/O2混合气体。经皮下注射给药NaCN3mg/kg,维生素C干预组同时给予维生素C300mg/kg,记录心电PPd、QRSd及左心室压力的变化情况。结果在6.0-12.0mg/kg剂量范围内,NaCN中毒小鼠的死亡率随着给药剂量增大而增加,缺氧环境比常氧环境下的死亡率高。经维生素C干预,常氧环境和缺氧环境下NaCN中毒的死亡率均有所下降。3.0mg/kgNaCN腹腔注射后,常氧和缺氧犬心电PPd和QRSd时限均显著缩短,左心室压力明显下降。NaCN中毒后立刻注射维生素C,可有效缓解上述指标的变化。结论维生素C对缺氧复合NaCN中毒的毒性及其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在造血分化阶段增强定向造血(DH)信号对人胚胎干细胞(hESCs)分化形成的自然杀伤(NK)细胞(也称为hESC-NK细胞)生成效率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hESC(H1)经离心法形成拟胚体,在诱导造血分化的第0至8天,对照组加入BMP4、VEGF、bFGF、SCF等细胞因子;而增强定向造血(DH)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WNT激动剂(CHIR99021)和Nodalactivin抑制剂(SB431542);进而采用一致的方法分化形成NK细胞。使用流式细胞术和靶细胞K562共培养等方法分析造血分化效率、NK细胞生成效率、体外效应功能及表面受体等相关分子表达。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DH组在造血分化阶段第8天动脉生血内皮细胞(CD34+DLL4+)数量显著增加,原始造血相关细胞(CD34-CD43+)显著降低(P <0.05)。在NK细胞分化第28天分析发现,DH组NK细胞(CD45+CD56+)数量显著增加,效应功能相关分子IFN-γ、Granzyme B、Perforin、CD107a虽微弱上升,但无统计学差异,激活性受体CD16a和CD69明显增加,但NKP46显著降低,抑制性受体NKG2A显著增加,CD96显著降低(P <0.05)。结论 在hESC向造血分化过程中增强定向造血信号,在不影响NK细胞体外功能的情况下显著提高NK细胞生成效率和CD16a表达,为提高hESC-NK细胞或iPSC-NK细胞生成效率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