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腔镜在输卵管妊娠诊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输卵管妊娠诊治中的作用。方法收集8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吸收热、术后镇痛及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 40例治疗组采用腹腔镜手术均成功,没有出现中转开腹的病例。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吸收热、术后镇痛和术后住院时间,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具有安全可靠,手术的创伤性较小,可减少患者的痛苦,且康复快等优点,是治疗输卵管妊娠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LEEP锥切术在宫颈癌前期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应用效果,为控制宫颈癌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实施LEEP宫颈锥切术治疗91例CINⅡ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一年后观察组织病理变化及术后复发的情况。结果 91例CINⅡ以上患者锥切后,59例(64.8%)病理未进展,13例(14.28%)病理降级,4例(4.4%)阴性,15例(16.48%)升级;随之15例升级患者继续实施手术治疗,其中14例行全子宫切除,1例行宫颈癌根治术,随访满1年后,未见复发。76例锥切为最终治疗,随访观察1年后仅2例(2.63%)再次出现宫颈病变。结论 LEEP刀宫颈锥切术能准确诊断宫颈病变并能较有效治疗CIN,但锥切术后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3.
全子宫切除术是妇科常用的手术方式,为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改善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我院自2001年开始探索改良式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采用经腹小横切口,主要用器械在腹腔内进行操作,对肠道干扰少,术后排气快。同时采用电刀分离宫颈筋膜,速度快,出血少,止血彻底,减少了术中出血量,缩短了手术时间。因保留了完整的阴道和部分宫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和评价腹腔镜联合阴式子宫全切术(LAVH)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26例子宫良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3例,试验组采用腹腔镜联合阴式子宫全切术(LAVH),对照组采用开腹子宫全切术(TAH),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评价指标(手术失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止痛药使用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阴道残端感染、术后尿失禁、血栓性静脉炎及胃肠功能失调)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失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止痛药使用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远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试验组阴道残端感染、术后尿失禁、血栓性静脉炎及胃肠功能失调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腹腔镜联合阴式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良性疾病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及美观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INⅡ和CINⅢ经LEEP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持续和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6至2010年诊断的CINⅡ和CINⅢ病例共132例,按病例是否持续病变和复发组成病例对照,收集研究病例的人口学资料、既往史、遗传史、职业史、性生活史、婚育史、饮食和生活、运动等习惯、精神挫折事件及预后结局等指标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建立数据库,用SPSS13.0分析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发现15个暴露因素与持续病变和复发有关,多因素分析发现过早性生活、宫颈管腺体受累、HPV感染、电切深度不够、宫颈管诊刮阳性、宫颈管基底阳性、家族肿瘤史、多象限病变阳性是持续病变和复发有6个主要危险因素和1个保护因素,危险因素,而经常运动及术后使用避孕套是保护因素。结论 CINⅡ和CINⅢ经LEEP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持续和复发与过早性生活、宫颈管腺体受累、HPV感染、电切深度不够、宫颈管基底阳性、家族肿瘤史等因素有关,对有复发危险因素的患者更应加强随访,并适时进行手术干预,以降低宫颈癌的发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经阴道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切除术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肌注、米非司酮加刮宫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成功率、不良反应率及术后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下降、血流、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研究组术后HCG下降时间、血流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习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瘢痕处妊娠治疗中,采用经阴道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切除术治疗可以减少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降低血流量,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8.
持续性异位妊娠(persistent ectopic pregnancy,PEP)是输卵管妊娠保守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腹腔镜手术以其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异位妊娠的诊断和治疗.本文对我院2007年~2010年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异位妊娠患者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降低和防止术后PEP出现的危险因素,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方法防止和减少PEP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本辖区成年女性HPV感染状况及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型分布,为宫颈癌筛查及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1年12月间惠州市部分医院妇科门诊妇检人群宫颈脱落细胞有效标本5 860份,其中宫颈上皮内瘤变Ⅰ(CINI)47例、CINⅡ49例、CINⅢ38例,宫颈癌4例,应用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检测HPV基因型。结果 5 860例标本中,HPV阳性1 154例,HPV阳性率19.7%,<20岁年龄组、20岁~年龄组和50~60岁年龄组阳性率较高,分别达23.7%、20.2%和22.8%。共检出19种基因型,高危亚型13种,占HPV阳性57.89%,低危亚型6种占42.11%,高危亚型主要有HPVl6、58、52、33、18、6、45等13种。低危主要有HPV6、11、40、42、43、44等6种。47例CINⅠ、49例CINⅡ、38例CINⅢ及4例宫颈癌组织中HPV阳性率分别为63.4%、85.3%、92.1%、100%。CIN检出高危HPV基因型16、58、52、33、18等,4例宫颈癌组织中即检出HPV基因型HPV16、58、33。结论本辖区成年女性HPV感染率为19.7%,高危HPV感染率达11.3%。本地女性CIN及宫颈癌组织中高危HPV感染率较高,HPV16、58、52、33、18可能是本地区CIN及宫颈癌常见的高危HPV基因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治疗方式,评价宫颈锥切治疗CIN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38例CIN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治疗方式、手术前后组织病理变化及术后复发情况,评价诊疗效果.结果 138例CIN中,47例CINⅠ行随访观查及HPV-DNA检测,1年后28例转为CIN阴性,3例升级为CINⅡ,2例升级为CINⅢ,14例维持CINⅠ不变.49例CINⅡ及42例CINⅢ(包括4例原位癌)共91例接受LEEP宫颈锥切诊断治疗,其中64.8%(59/91)术前术后病理完全一致,14.28%(13/91)术后病理降级,4.4%(4/91)阴性,16.48%(15/91)升级,其中CINⅡ升级至CINⅢ级者11例,重度不典型增生升级为原位癌4例,无1例宫颈癌漏诊.锥切术后继续行全子宫切除15例,其中1例行宫颈癌根治术,随访1年后未见复发.以锥切为最终治疗76例,随访观察1年后发现2例患者(2.63%)再次出现宫颈病变.结论对CINⅠ患者采取密切随访观察,LEEP宫颈锥切能有效诊断和治疗CINⅡ/Ⅲ,根据锥切后病理情况再决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