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不同置换量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置换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置换量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置换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大量脑脊液置换组)30例、B组(小量脑脊液置换组)30例。对A、B组腰椎穿刺用三通管行脑脊液置换,置换总量A组50~70ml做,B组10~30ml/次。结果头痛缓解时间A组〈B组(P〈0.01);继发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的发生率A组〈B组(P〈0.05),但再出血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总有效率A组〉B组(P〈0.05)。结论 早期大量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优于小量脑脊液置换,但都不能减少再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3.
病毒性肝炎患者胆囊超声改变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病毒性肝炎患者胆囊B超声像图改变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B超诊断仪对 6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 3 8例非肝炎体检者进行胆囊超声检查。结果 :病毒性肝炎组与非肝炎对照组B超诊断胆囊异常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病毒性肝炎患者胆囊异常与胆囊本身炎症无关 ;胆囊声像的改变对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304例急性心肌梗死之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死亡病例特点,以提高防治效果。方法:对我院1992年至2001年收治住院的304例患者,进行死亡病例与存活病例比较分析,比较各年龄段病死率、男女病死率,比较两组患者危险因素、梗塞部位,分析死亡原因、死亡时间。结果:随年龄增高,AMI病死率增加;女性病死率高于男性;死亡病例组危险因素中陈旧性心肌梗死(OMI)及糖尿病、高脂血症病史明显高于存活病例组;前下壁、前侧壁心肌梗死病死率最高;住院一周内病死率最高。结论:高龄,前下壁或前侧壁梗死,OMI或糖尿病、高脂血症病史是AMI死亡病例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5.
药物性肝病27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病(DILD)的特点及其致病药物,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73例病例的用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试验、病原学标志,以及治疗转归作出综合诊断。结果:引起肝病的相关药物中,解热镇痛抗炎药93例,占34.1%;抗结核类药55例,占20.1%;抗生素类药物42例,占15.4%;抗甲状腺药29例,占10.6%;肿瘤化疗药21例,占7.7%;中草药类13例,占4.8%;激素类药11例,占4.1%;其它9例,占3.3%。临床分类:273例DILD中肝细胞型105例,占38.5%;胆汁淤滞型75例,占27.5%;混合型93例,占34.1%。结论:引起DILD最常见药物是解热镇痛抗炎药,较常见临床类型是肝细胞型。  相似文献   
6.
郑斌  邓之驹 《实用医学杂志》1999,15(12):983-984
目的:用血浆置换术加量子血疗的方法抢救急性中毒,并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手工法PE分离出的血细胞在紫外线照射的同时充氧,然后回输患者。结果:采用PE和UBI治疗的20例重症急性中毒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较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结论:PE加UBI抢救重症急性中毒安全有效,使用方便可在基层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早期大量脑脊液置换对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治疗组腰椎穿刺用三通管行脑脊液置换,置换总量每次50ml~70ml.结果治疗组头痛缓解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继发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但再出血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结论早期大量脑脊液置换是治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安全、有效手段,但并不能减少再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卒中病人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16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脑卒中病人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的特点及其防治对策.方法对我院 1996年1月-2004年6月住院急性脑卒中病人中发生的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16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肺部感染率高于缺血性脑卒中病人;70岁以上高龄病人感染率明显升高; 肺部感染多发生在住院2周后; 合并感染病人病死率明显升高;常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孢菌、白色念珠菌、嗜麦芽窄食单孢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某些病原菌呈多重耐药性.结论对脑卒中病人, 应加强护理, 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避免发生肺部感染;肺部感染一旦发生, 应尽量在使用抗生素前做痰培养和药敏, 以便尽早明确病原菌, 有针对性地使用敏感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9.
2002年2月-2003年10月,笔者用谷参肠安胶囊联合西沙必利片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120例,并与单用西沙必利片治疗的84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邓之驹 《职业与健康》2005,21(8):1258-1259
目的观察溃疡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P)根除后再感染和溃疡复发的临床结果.方法93例患者HP根除治疗后停药1个月复查胃镜并胃粘膜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病理学检查,对81例HP阴性患者进行1、2 a随访.结果HP再感染率第1年为4.94%,第2年为8.64%;溃疡复发率第1年为2.47%,第2年为6.17%.结论根除HP后仍存在HP再感染和溃疡复发的可能性,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HP再感染率和溃疡复发率也趋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