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2024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HDN)是因母胎红细胞血型不合,母体的免疫系统被胎儿红细胞致敏而产生血型IgG类抗体,这种血型IgG类抗体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的血液循环,胎儿的红细胞被母亲的IgG血型抗体包被,并在婴儿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受到破坏而引起的免疫性溶血性疾病[1]。溶血出现后继发引起胎儿或新生儿发生贫血、肝脾肿大等症状,严重者可产生核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海洛因对大鼠谷氨酸脱氢酶(GDH)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腹腔注射(ip)生理盐水9d;给药3d组ip海洛因3d;给药9d组ip海洛因9d;停药组ip海洛因9d后停药8d。采用生化自动分析系统检测血浆及组织中GDH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组织中GDHmRNA的含量。结果:血浆中GDH活性在海洛因给药期间逐渐增高,停药8d后仍无明显降低;大脑组织GDH活性在海洛因给药3d、海洛因给药9d及停药8d后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肝脏GDH活性在海洛因给药过程中降低(P<0·01),停药8d后恢复到对照组水平;小肠GDH活性在海洛因给药9d后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停药8d后小肠GDH活性继续升高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和海洛因给药9d组(P<0·05)。大脑、肝脏和小肠GDHmRNA含量分别与其GDH活性变化趋势一致。结论:海洛因对大鼠不同组织GDH基因表达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3.
海洛因对大鼠腺苷脱氨酶和血尿酸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阿片类作用与核酸代谢变化的关系,国内外报道很少。控制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的关键酶有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和黄嘌呤氧化酶,ADA占优势地位,故通过检测ADA和血浆尿酸含量,研究海洛因是否影响了机体的核酸代谢,探讨海洛因作用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海洛因依赖对大鼠血浆尿酸含量和脾中腺苷脱氨酶(ADA)、黄嘌呤氧化酶(XOD)的影响。 方法:剂量递增腹腔注射海洛因,建立海洛因依赖大鼠模型,50只正常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3 d给药组、9 d给药组、3 d戒断组及8 d戒断组,每组10只。测定各组脾组织中ADA、XOD和血浆中尿酸的含量。 结果:3 d和9 d给药组大鼠血尿酸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戒断组均低于9 d给药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脾中ADA 3 d和9 d给药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8 d戒断组与9 d给药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脾中XOD 9 d给药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戒断组与9 d给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呈下降趋势。 结论:海洛因给药使脾中ADA、XOD活力升高,引起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增强,而且脾细胞核苷酸分解代谢增强是海洛因依赖引起的免疫力下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蛋白激酶C Eplison亚型在蒺藜皂苷诱导心脏保护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蒺藜皂苷对缺血/再灌注(I/R)心肌组织中蛋白激酶C Eplison亚型(PKCε)磷酸化含量及其转位的影响。方法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模型,40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5组:对照组用改良Kreb-Henseleit液(K-H液持续灌注170min);I/R组(用K-H液灌流稳定20min后,停灌30min,再灌注120min);Chelerythrine组(K-H液中PKCε抑制剂1μmol.L-1);蒺藜皂苷组(K-H液中含蒺藜皂苷100mg.L-1),蒺藜皂苷+Chelerythrine组(K-H液中含蒺藜皂苷100mg.L-1+Chelerythrine1μmol.L-1),后3组I/R过程同I/R组。动态检测心率、平均动脉压。实验结束后计算心肌缺血面积,测定心脏再灌流出液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变化,提取各组心肌组织检测PKCε磷酸化含量及转位情况。结果单独应用Chelerythrine对I/R心功能、心肌CK-MB及心肌缺血面积无影响;蒺藜皂苷可降低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减少心肌CK-MB释放,缩小心肌缺血面积,促进心肌组织内PKCε磷酸化并使其由细胞质转位到细胞膜上。Chelerythrine与蒺藜皂苷合用可部分阻断蒺藜皂苷的上述作用。结论PKCε抑制剂可减弱蒺藜皂苷对离体大鼠I/R心肌的保护作用,蒺藜皂苷对I/R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与PKCε磷酸化程度及转位有关。  相似文献   
6.
<正>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均调控天然免疫所参与的炎症反应和血栓的形成。血小板对于形成止血栓以防止出血至关重要,而中性粒细胞是抵抗入侵病原体的免疫防御的守护者。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是外周血中丰富的细胞。从传统意义上讲,血小板发挥着重要的止血作用,而中性粒细胞对先天免疫反应很重要。血小板和先天免疫之间的相互作用及随后凝血激活的触发,是宿主系统的一部分,以防止病原体在血流中系统传播。  相似文献   
7.
5050名患者Rh分型及不规则抗体鉴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5 050名患者Rh抗原检测及不规则抗体鉴定结果,探讨输血前Rh分型的重要性。方法采用国产微柱凝胶检测卡对5 050名待输血患者进行Rh抗原分型,并进行抗体筛选及鉴定。结果 5 050名患者共检出Rh(D)阳性5 030例,Rh血型抗原表现型分布DCe(2 304例)DCcEe(1 948例)DcEe(296例)DCce(279例)DcE(162例)DCEe(28例)Dce(8例)DCcE(5例);检出Rh(D)阴性20例,表现型分布CcE(6例)Cce(5例)ce(5例)cE(2例)Ce(2例)。D、C、c、E、e抗原频率分别为99.60%、90.63%、53.78%、48.46%、96.53%。共检出抗体70例,Rh系统49例占70%(49/70),其中抗-E 21例占30.00%(21/70),抗-c 12例占17.14%(12/70),抗-C 9例占12.86%(9/70),抗-D 5例占7.14%(5/70),抗-cE与抗-Ce各1例分别占1.43%(1/70);MNSs系统抗体7例均为抗-M占10%(7/70);冷凝集素6例占8.57%(6/70);Lewis系统4例占5.71%(4/70),抗-Lea3例占4.29%(3/70),抗-Leb1例占1.43%(1/70);Duffy系统4例均为抗-Fya占5.71%(4/70)。结论输血前常规检测Rh抗原对指导临床输血,从源头上减少除抗-D外的Rh抗体引起的输血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乳腺癌是世界范围内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显著上升,并呈现低龄化趋势,不仅对女性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危害,还严重增加了由此产生的社会和经济负担。目前,尽管在靶向治疗、激素治疗、手术、化疗和放疗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乳腺癌仍然是女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小窝蛋白(CAV)-1表达与乳腺癌预后关系紧密。CAV-1是细胞膜Ω状内陷宽10~100 nm 小窝的结构和功能蛋白,影响癌症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9.
稳定表达NGF、BDNF和NT3星形胶质细胞系的建立及其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直接作为转基因靶细胞进行目的基因的表达。 方法:克隆大鼠NGF、BDNF和NT3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3种重组载体分别转染星形胶质细胞,G418筛选后获得阳性克隆细胞进行扩大培养;取基因修饰星形胶质细胞培养液上清培养PC12细胞或TrkB-PC12细胞;用Western blotting杂交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基因靶细胞目的基因的表达及其水平。结果:经G418筛选后,转染NGF、BDNF和NT3基因修饰星形胶质细胞呈G418抗性;转染NGF和NT3基因条件培养液上清培养的PC12细胞,数量增多,突起明显变长,转染BDNF基因条件培养液上清培养的TrkB-PC12细胞,同样数量增多,突起明显变长。大部分G418抗性的基因靶细胞出现NGF、BDNF和NT3免疫染色阳性。Western blotting杂交显示有相应分子量大小的蛋白条带出现。 结论:星形胶质细胞直接作为基因靶细胞能有效地表达和分泌有生物学活性的NGF、BDNF和NT3。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大鼠小肠腺苷脱氨酶(ADA)和血浆尿酸的含量探讨海洛因对大鼠小肠腺苷酸分解代谢的影响。方法:建立海洛因给药、停药大鼠模型。腹主动脉取血,测定血浆尿酸含量;处死后取小肠组织制备10%组织匀浆,测ADA活性。结果:海洛因给药9 d组与对照组比较大鼠血浆尿酸水平明显升高(P<0.01),小肠组织ADA活性增高(P<0.05);自然停药8 d组与海洛因给药9 d组比较,小肠组织中ADA明显降低(P<0.05),尿酸水平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海洛因通过增加ADA的活性,使小肠组织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增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