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研究大鼠腓总神经被切断端侧吻合于胫神经后, 再生的腓总神经纤维的来源。【方法】 将大鼠腓总神经切断,将其远端与胫神经施行端侧吻合,存活24个月后,再次手术暴露并将HRP(辣根过氧化物酶)注入远段腓总神经干内,72h后取大鼠脊髓L3-6节段和L4、L5脊神经节冰冻切片,用四甲基联苯胺显色显示神经细胞;并取腓总神经远段、腓总神经近段中部行电镜观察神经纤维超微结构,正常腓总神经作对照。【结果】 模型鼠远段腓总神经再生神经纤维清晰、明显,神经纤维略细;脊髓L3-6节段双侧灰质前角和双侧L4、L5脊神经节均见到蓝染细胞,均以手术侧为少;腓总神经近段与正常腓总神经比较无差异、未见华勒氏变迹象。【结论】 断裂腓总神经端侧吻合于胫神经,再生神经纤维不支持因腓总神经近段溃变轴突退缩形成生长锥引导所致,来源于胫神经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肝脏肿瘤淋巴转移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用30%普鲁士蓝氯仿溶液在40例新鲜的足月胎儿和新生儿尸体上,对肝表面浆膜下和肝实质进行间接淋巴管注射。结果:无论是肝浅层还是深层的淋巴都有上升或下降二种去向;上升者穿膈注入胸腔内的淋巴结,下降者经肝淋巴结、贲门淋巴结等注入腹腔淋巴结。结论:根据肝脏的淋巴流向,肝的肿瘤细胞或细菌,既可转移到腹腔淋巴结,也可经淋巴管漫延到胸部甚至颈部的有关淋巴结。  相似文献   
3.
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20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简称老年甲亢心)临床上并不少见,但由于其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表现不明显,且其它器质性心脏病发病率也较高,极易造成误诊和漏诊。现将我院自1994年—1998年间收治的20例老年甲亢心作一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4.
应用免疫单抗标记的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3例人脑胶质瘤组织中CD34的表达情况,根据CD34阳性的血管内皮细胞计数来测定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发现,Ⅲ、Ⅳ级胶质瘤MVD显著高于Ⅰ、Ⅱ级(P<0.05) ;术后18个月内复发和生存期<3年者MVD显著高于术后18个月内无复发和生存期≥3年者(P<0.10);MVD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生长部位无明显相关(P>0.05)。认为人脑胶质瘤组织中血管形成与病理分级、术后复发及生存密切相关。可作为一项有意义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5.
VEGF-C和受体VEGFR-3 mRNA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逄小红  田铧  李跃  张凤鸣  金旭 《中国肿瘤临床》2005,32(20):1152-1154,1161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32例食管鳞癌组织、10例正常食管粘膜中VEGF-C/VEGFR-3 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VEGF-CmRNA表达阳性率为68.75%(22/32),其中18例VEGFR-3 mRNA阳性,VEGF-C和VEGFR-3的表达密切相关(P<0.01).VEGF-C mRNA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的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显著相关(P<0.01,P<0.05),但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无关.正常食管粘膜中未见VEGF-C/VEGFR-3 mRNA表达.结论:VEGF-C/VEGFR-3是促进食管鳞癌经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北方汉人HLA- DQB1基因和重症肌无力的遗传易患性的相关性,运用PCR-SSP基因分型法,对53例MG患者及50名健康对照组HLA-DQB1基因进行分型。结果患者组(包括亚型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DQBI*0303频率在患者组中明显增高,而患者组以及不同亚型组与对照组比较都有DQBl*0601和DQBI 0602频率明显降低,差异都有显著性意义。结果显示DQB1*0303与MG的易患性有关,而DQB1*0601和DQB1*0602是保护基因。  相似文献   
7.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教学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均系医学教育的主干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安排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在医学教学模式转变以及授课学时数减少的情况下,有些学者对本课程的设置、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和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进行了研究[1-4].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nm23-H1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nm23-H1基因在88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88例乳腺癌组织中46例nm23-H1表达阳性,阳性率为52.3%,nm23-H1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nm23-H1阴性表达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结论乳腺癌组织中nm23-H1的表达与乳腺癌的转移有相关性,可作为预测乳腺癌侵袭转移行为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动物模型,观测输精管结扎术对血清睾酮水平的影响及该手术对睾丸和附睾的形态学影响,以便为评估输精管结扎术,这一我国男性节育的主要手段提供某些基础研究方向的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将40只4月龄Wistar大鼠按4个等长的实验间期分为输精管结扎组和对照组,在术后1月、2月、3月、4月时分别测定了结扎组和对照组的血清睾酮(ST)浓度及其与雄激素结合蛋白(ABP)的结合率,并对受试动物的睾丸和附睾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在各个实验间期,输精管结扎组和对照组的ST水平及其与ABP的结合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扎组睾丸和附睾无菌性炎症的发生率远远高于对照组。炎症发生时,睾丸生精上皮有明显变性;附睾管呈扩张性病理损害。在结扎组的睾丸和附睾中,均没有见到精子性肉芽肿的形成。结论 输精管结扎后短期内睾酮水平无变化,睾丸和附睾的组织结构则有显著改变。但是,其长期效应尚有等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环氧化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淋巴转移的关系及二者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OX-2和VEGF-C在72例食管鳞癌及24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表达. 结果:72例食管鳞癌组织中COX-2和VEGF-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6%和38.9%,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未见COX-2和VEGF-C抗原表达. COX-2和VEGF-C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1),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级无关. COX-2和VEGF-C的表达呈正相关(列联系数C=0.342,P=0.002). 结论:COX-2可能参与VEGF-C淋巴管生成通路,在食管鳞癌的淋巴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