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目的:探讨MRI在子宫疤痕妊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0例剖宫产疤痕妊娠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1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MRI均清楚显示妊娠囊位于子宫峡部前壁下段切口疤痕处,妊娠囊向子宫肌层浸润同时向宫腔内生长,局部子宫峡部前壁明显变薄。其中3例妊娠囊为圆形或椭圆形单纯囊状病灶,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特征,囊壁光滑;7例妊娠囊表现为包块状,形态欠规则, T1WI上呈等低信号,T2WI呈混杂信号,3例妊娠囊内部可见少量积血。结论 MRI检查可以明确妊娠囊的部位、形态、大小、峡部厚度及妊娠囊与周边结构的关系,对剖宫产疤痕妊娠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以神经系统异常为主、具有特征性的临床和影像表现的一组综合征.1996年Hinchey首先提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1]概念,随着对该病的认识不断深入,发现除脑白质病变外,灰质亦受累,部分患者病变累及额叶或(和)基底节区.所以目前学者多数采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2,3],并逐渐将其列入常规诊断的范畴.国内相关报道较少,笔者就本院近二年确诊的4例PRES的临床和MR表现作一总结,并复习相关文献,提高对PRES的认识,以期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谢锦兰  陈伟华  车锦连  覃飞 《右江医学》2013,(4):567-568,637
目的探讨3.0T高场磁共振乳腺扫描方法及其后处理技术对乳腺结构和病灶的性质判断的作用。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Disconvery MR750 3.0T磁共振成像仪,对57例病人行常规轴位VIBRANTT1和T2FSE-IDEAL ASSET、矢状位T2FSE压脂及轴位DWI(b值=1000s/mm2)扫描,其中30例平扫后行VIBRANT动态增强。所有病例原始图像均自动传到GE自带AW4.5工作站进行后处理。结果查出乳腺囊性增生22例,乳腺腺瘤10例,乳腺癌11例,乳腺脓肿1例,隆乳术后1例,正常12例。结论合理选用扫描序列、参数、切层是乳腺扫描成功的要素,根据不同疾病选择合适的后处理技术,是清楚显示病灶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我院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常规MRI及DWI图像进行分析,对照30例正常子宫内膜的图像,比较其DWI及ADC值的差异病理学结果。结果:经研究发现,内膜癌患者的子宫内膜增厚,且在DWI及T2WI上均呈高信号,相比于正常子宫内膜的ADC值,子宫内膜癌的ADC值更低(P0.05)。结论:经研究分析得出,在对子宫内膜癌诊断中,应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诊断价值较高,应当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I在宫颈癌诊断、分期中的应用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或宫颈活检证实的宫颈癌患者34例资料,根据原发肿瘤在MRI图像上的位置、大小、影像特点及宫旁、盆壁侵犯情况进行分期,并与临床手术后病理分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中鳞癌31例,腺癌3例,21例进行了手术.结果:宫颈癌的MRI表现较具特征性,T2WI呈高信号,与低信号的宫颈基质具有良好的对比;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与盆腔脂肪的高信号形成鲜明对比;Gd-DTPA增强后扫描,病灶呈不同程度强化.MRI对Ib期以上宫颈癌部位判断均准确,对Ib~Ⅳ期宫颈癌术前分期的准确率为85.5%(18/21).结论:MRI多方位成像及其良好的软组织分辨力能清晰显示宫颈癌瘤灶及其侵犯范围.MRI对宫颈癌的诊断和分期的准确率均明显优于临床和其他影像检查,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与评估预后提供最佳依据,应成为宫颈癌术前常规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肝脏三维容积快速采集(LAVA)动态增强扫描、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肝外胆管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肝外胆管病变患者的MRI影像资料,分析其影像表现,对比MRCP、LAVA动态增强扫描及DWI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84例患者中,病理确诊为肝外胆管癌44例,良性病变40例.MRCP 诊断为胆管癌37例,良性病变47例;LAVA动态增强扫描诊断为胆管癌45例,良性病变39例;DWI诊断为胆管癌42例,良性病变42例.MRCP、LAVA动态增强扫描、DWI诊断肝外胆管癌的敏感性分别为70.5%、93.2%、88.6%,特异性分别为85.0%、90.0%、92.5%,准确性分别为77.4%、91.7%、90.5%.结论 DWI、LAVA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外胆管癌的准确性均较高,综合运用多种序列能为肝外胆管癌的诊断与分期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