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目的:分析陈旧性股骨髁骨折合并膝关节骨关节炎1期全膝关节置换的可行性与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陈旧性股骨髁骨骨折合并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实施1期全膝关节置换术,观察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膝关节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均显著上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20例患者为中1例患者出现血性感染实施膝关节离断术,治疗有效率为95.0%。结论:陈旧性股骨髁骨折合并膝关节骨关节炎1期全膝关节置换术效果好,可行性高,但是需设计合理手术方案,以提升患者康复质量。  相似文献   
2.
沙宇  王必胜  车向东  卢正楷  贺毅 《中医正骨》2012,24(10):44-45,48
目的:探讨影响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活动度的医源性因素。方法:1995年10月至2010年10月,对256例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男122例156膝,女134例186膝。年龄46~78岁,中位数69岁。双侧膝关节置换86例,单侧膝关节置换170例。原发病:骨性关节炎212例,类风湿关节炎26例,痛风性关节炎6例,强直性脊柱炎12例。术前膝关节屈曲畸形程度:0°~10°者161例,11°~20°者49例,21°~90°者29例,其中僵硬膝关节18例,术前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15°~55°;术前膝关节无屈曲畸形17例。合并症:膝内翻畸形189例,内翻畸形6°~20°,中位数13°;膝外翻畸形21例,外翻畸形6°~11°,中位数9°;抑郁症3例。术后随访观察患膝关节活动范围、HSS膝关节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56例患者手术时间80~156 min,中位数89 min。术后引流量492~932 mL,中位数532 m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64个月,中位数30个月。术后膝关节活动范围:0°~60°者11例14膝,61°~95°者23例35膝,96°~135°者222例293膝。161例HSS膝关节评分由术前(48.8±3.6)分升至术后(94.8±2.4)分,49例HSS膝关节评分由术前(41.5±3.9)分升至术后(93.2±2.7)分,29例HSS膝关节评分由术前(32.7±5.2)分升至术后(85.1±4.3)分,17例HSS膝关节评分由术前(50.2±4.6)分升至术后(96.8±2.7)分。26例37膝表现为5°~20°的伸膝迟滞。7例9膝出现切口感染,但感染未波及关节腔;2膝经换药后切口愈合,5膝行扩创缝合术后切口愈合,2膝行局部皮瓣转移术后切口愈合。结论:不恰当的手术技术、假体选择、术后制动、患者选择及不系统的围手术期康复治疗,均会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活动范围。在围手术期管理中,应注意避免这些医源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利用外固定架结合骨段滑移治疗胫骨骨折的方法。方法应用外固定架结合骨段滑移的方法治疗11例胫骨骨折合并骨缺损和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胫骨缺损长度4~12 cm;软组织缺损面积4 cm×5cm~8 cm×16 cm。使用单边重建外固定架,经过扩创、清除死骨、骨膜下截骨、骨段滑移、骨接触端植骨等步骤完成骨段滑移。结果 11例均获随访,时间18~48个月。胫骨骨折均获得愈合。骨段滑移5~12(8±1.9)cm。4例出现钉道浅表感染。2例膝关节屈伸活动度较健侧减少15°,1例踝关节屈伸减少10°,但是不影响生活。2例进行了浅表创面游离植皮。无经历第二次深部扩创、无进行皮瓣转移。结论外固定架结合骨段滑移是治疗胫骨骨折、骨缺损的有效办法,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负压治疗在严重胫骨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骨外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7月~2009年12月.本院收治胫骨开放性骨折合并胫骨外露无法直接闭合创面的患者20例,Gustilo分型:ⅢB型16例,ⅢC型4例。采用急诊扩创、外固定架同定骨折、创面负压吸引治疗,后期根据需要更换VSD敷料、延期缝合或二期植皮、转移皮瓣、换药等措施修复创面。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钢板及骨外露的4例采用同样的方法治疗。结果所有创面最终都获得良好愈合。6例采用局部转移皮瓣覆盖,10例创面肉芽生长良好后植皮,5例延期直接缝合创面,3例创面缩小换药后愈合。结论负压吸引技术在胫骨骨折外露中有一定应用价值,可以简化手术、降低风险、减少医疗费用,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3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200例,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关节腔内注射醋酸泼尼松龙治疗,观察组采用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2个月,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药物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术后残余腰背疼痛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50例OVCF患者,术后1个月时若仍存在>4分的VAS评分则判定为术后残余腰背疼痛,设为腰背疼痛组;VAS评分≤4分者设为正常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骨折椎体数等病历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残余腰背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50例患者发生残余腰背疼痛20例,发生率13.33%;两组年龄、骨折椎体数、术前骨密度T值、骨水泥渗漏、合并筋膜损伤、骨水泥分布情况、Kümmell病、体质指数、平均椎体压缩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骨密度T值<-2.5 SD、骨水泥渗漏、合并筋膜损伤、骨水泥分布不满意、Kümmell病、骨折椎体数>2个是PKP术后残余腰背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KP术治疗OVCF仍有部分患者残余腰背疼痛,与骨折椎体数、术前骨密度T值、骨水泥渗漏等危险因素有关,围术期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合理有效措施降低残余腰背疼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微创稳定系统和传统解剖钢板治疗胫骨近端复杂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 80例胫骨近端复杂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解剖钢板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微创稳定系统(LISS)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在治疗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都少于对照组,其治疗效果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评价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微创稳定系统治疗胫骨近端复杂性的骨折与传统解剖钢板治疗相比具有手术损伤小,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恢复较快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1病例报告
  例1:女,48岁,农民。于15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右上臂疼痛,伴同侧肩部酸胀,右手怕冷,对热敏感度降低,无麻木及头晕、头痛等伴随,于北京某医院诊断为“脊髓空洞症”,行手术治疗,术后疼痛解除,但仍感右手怕冷,时有右手烫伤而未能发觉。于2008年7月份开始出现右肘部疼痛,伴肩部及右上臂不适,右前臂麻木、肿胀。对热敏感度降低,于2008年8月份到山西晋城市某医院就诊拍右肘部X线片提示:骨质增生,骨性关节炎表现,诊断为“肘管综合袪”,行手术治疗,术后疼痛减轻,麻木未解除,以木为主,同时术后即出现右肘关节不能伸直,并肿胀。20余天前外出晨练时右臂用力过猛出现肘部疼痛加重。入院查体:右肘部肿胀明显,局部无泛红及皮温升高;压痛不明显,肘后三角关系消失;活动范围:40°—100°;右前臂及手部广泛麻木;屈伸肘、腕肌力及手部握力均4级。X线片提示:①右肘关节脱位:②右肘关节骨质增生,软组织钙化。CT检查显示:右肘关节囊肥厚,关节腔积液,并关节腔游离体,关节周围有多发骨质增生。复查颈部MRI,提示颈髓脊髓空洞形成。遂确诊为右肘关节夏科氏关节,颈髓脊髓空洞。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