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机械通气至少48小时以后或气管插管拔管48小时以内发生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是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最常见的院内感染并发症[1]。众所周知,危重患者合并VAP病死率增加,ICU停留时间更长,花费更高。因此,预防VAP发生显得尤其重要。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比较重症革兰阳性(G+)球菌感染病人经验性与非经验性使用万古霉素在治疗效果、血药浓度和预后之间是否有差异,分析影响病人死亡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根据有无确切病原学证据将病人治疗分组,无病原学证据,经验使用万古霉素设为E组;有确切病原学培养证据证实G+球菌感染使用万古霉素设为P组。比较2组谷血药浓度、7d抗感染治愈率、28 d生存率、肾功能等预后和疗效。使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病人死亡的临床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60例重症感染病人,其中E组39例,P组21例,2组之间年龄、体质量、生化指标、病情轻重、谷浓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使用万古霉素72 h后的体温和28 d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相关临床因素发现万古霉素谷浓度尿素氮和培养证实球菌感染与病人死亡相关。结论和非经验使用万古霉素相比,经验性用药会降低病人28 d生存率,并影响病人抗感染疗效,而2组在血药浓度上并无差异。临床病人的肾功能尿素氮和培养证实球菌感染与病人不良预后及死亡相关,故建议确诊G+球菌感染后再使用万古霉素,并且注意监测病人肾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6.
由于人体内有着完整的神经体液调节系统,即使在外界温度极大变动时,体温仍能保持恒定。老年人的体温易变,不能维持平衡,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体温调节的失效,包括体温内调节系统的改变,或者由于用药干扰了正常的体温调节;另一则是外因,例如恶劣气温能严重损害体温调节系统。如果老年人的体温调节机制遭受损害,即使在外界温度稍微变化时,亦难以忍受,这对于青年人却并无影响。老年人体温调节的这种不稳定性,有二个鲜明的例证:一是英国在冬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颅脑术后继发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肝素结合蛋白(heparin binding protein,HB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纳入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颅脑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患者61例,根据治疗后转归情况分为治愈组(42例)和未愈组(19例),比较2组患者抗感染治疗前后体温、格拉斯格评分(GCS评分)、脑脊液中白细胞(WBC)计数、乳酸(lactic acid,Lac)、HBP水平及血清中WBC、HBP水平,分析不同预后患者各指标是否有差异,计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指标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分析比较经治疗后各指标对患者治疗期间感染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预测是否有意义。 结果 治疗前,未愈组脑脊液乳酸及HBP均明显高于治愈组(均P<0.05),余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7 d后,未愈组体温、脑脊液WBC、Lac及HBP均明显高于治愈组,GCS评分低于治愈组(均P<0.05);治疗后脑脊液HB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0,其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0.976、0.895,脑脊液La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50,其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0.833、0.579,脑脊液WB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2,其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0.714、0.737;治疗前、后2组血清WBC、H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治疗后脑脊液HBP水平的变化对颅脑术后继发颅内感染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具有临床意义。相较于脑脊液WBC等传统指标,脑脊液HBP水平的变化可以更好的反映病情、预测预后,有利于及时评估病情改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连续肾替代治疗(CRRT)早期的水平趋势对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AKI)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诊断为脓毒症相关AKI并且行CRRT的25例病人,根据第28天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n=10)和死亡组(n=15)。检测CRRT后不同时间点(上机前,上机12 h、24 h及下机24 h)血清PCT、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水平,计算不同时间点PCT清除率(%),并记录一般临床资料,比较2组间的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评估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2组病人在不同时间点血清PCT、WBC、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血清PCT清除率在下机24 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上机12 h、上机24 h PCT清除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20、0.693,下机24 h PCT清除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80(95%CI:0.934~1.000),以21.5%作为cut-off值,敏感度为90.0%,特异度为100.0%。结论脓毒症相关AKI病人在CRRT早期时,PCT、CRP、WBC水平及CRRT运行期间的PCT清除率对预后预测价值有限,下机24 h PCT清除率对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于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联合桌面推演式教学在重症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轮转到重症医学科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30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人,比较2组出科考核成绩。结果大部分同学认可CBL联合桌面推演式教学,观察组认为增加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能力、建立临床思维、提高病例分析能力、增强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数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出科当日临床技能操作考核通过率和理论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CBL联合桌面推演式教学法可以明显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值得在临床教学实践中推广。  相似文献   
10.
路坤  张晶 《吉林医学》2012,33(2):359-360
目的:了解院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感染患者的分布情况,为相应的临床护理策略提供指导。方法:回顾78例临床确诊MRSA感染的住院患者,分析感染部位、感染来源、基础疾病分布、以及侵人性操作等医院感染相关因素。结果:入选患者平均年龄(66.7±15.2)岁,其中年龄60岁以上者49例(62.8%)。MRSA感染部位占前3位者分别为:下呼吸道感染49例(62.8%),导管相关性感染14例(18.0%),泌尿道感染6例(7.6%);相关感染科室占前3位分别为:呼吸科32例(41.0%),重症医学科(ICU)18例(23.0%),神经内科14例(18.0%);基础疾病分布占前3位分别为:呼吸系统疾病49例(50.0%),脑血管意外16例(20.5%),骨和关节疾病10例(12.8%)。结论:MRSA院内感染患者主要分布在呼吸科和ICU科的老年患者,感部位以下呼吸道和导管相关性感染为主,基础疾病以呼吸系统和脑血管意外最为多见。了解MRSA院内感染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有助于制定相应的护理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