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有创颅内压监测在中重型颅脑创伤治疗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和预后判断价值。方法溧水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于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55例中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其中入院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在3~5分者22例,GCS评分6~8分者10例,GCS评分9分者23例;行脑室型ICP传感器置入8例,脑实质型ICP传感器置入47例。根据患者的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4~5分]和预后不佳组(GOS评分1~3分),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有创颅内压监测值的波动情况及其对手术操作和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组患者中预后良好者(GOS评分5分)6例(11%),中残(GOS评分4分)15例(28%),重残(GOS评分3分)9例(17%),植物状态(GOS评分2分)7例(13%),死亡(GOS评分1分)18例(31%)。两组的颅内压数值在置入时初始、术后变化的均值,以及两组各步骤间颅内压波动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颅内压实时监测能够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治疗过程中及时反映大脑顺应性变化及血流供应状况,有效指导阶梯治疗操作;同时也是患者预后评估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前纵裂入路在鞍上脑室内外型颅咽管瘤显微手术切除中的应用,并比较与其他手术入路的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采用前纵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上脑室内外型大型颅咽管瘤患者,分析手术技巧及术后效果.结果 肿瘤全切20例,次全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发生电解质紊乱15例,尿量增多17例,2-7周后好转,术后1周内视力好转15例.随访6-60个月,肿瘤复发2例,均为12个月内复发.结论 前纵裂入路可直视下处理肿瘤在垂体漏斗部位的粘连,是鞍上脑室内外型颅咽管瘤较好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中枢神经系统肠源性囊肿(EC)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中枢神经系统EC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效果。囊肿位于颈段2例,左侧脑室1例,均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结果C1-C2段囊肿全切除,C6~C7段囊肿次全切除,左侧脑室囊肿大部分切除。随访5-24个月、平均11个月,所有病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中枢神经系统EC是少见的先天性疾病,多发生于颈胸段椎管硬膜下脊髓腹侧,颅内罕见。MRI对EC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手术切除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下颅脑肿瘤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应用。方法 :运用美国Stealthstation手术导航系统对 2 6例颅脑肿瘤进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结果 :全切除 19例 ( 73% ) ,次全切除 7例 ( 2 7% ) ,导航引导的注册精度误差平均为 2 8mm。结论 :在显微手术中运用导航技术可以精确地寻找和切除脑内肿瘤 ,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对马尾圆锥部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马尾圆锥部肿瘤进行临床分析,并对手术问题进行探讨。结果:肿瘤全切除20例,次全切除8例,1例术后复发。结论:根据临床特点与其它疾病相鉴别,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颅骨缺损伴脑积水的外科联合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联合手术治疗颅骨缺损伴脑积水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颅骨缺损伴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和颅骨修补联合手术治疗。脑室-腹腔分流手术中前角穿刺25例,后角穿刺14例,三角区穿刺6例。结果颅骨缺损伴脑积水症状显著改善34例(75%),良好8例(18%),改善不明显3例(7%),45例均无出血、颅内感染及死亡。结论联合手术治疗颅骨缺损伴脑积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能减少手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急性乙醇中毒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GFAP、AQP4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乙醇中毒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血清及脑组织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并分析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将45只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3组,实验1组、2组及对照组,每组15只大鼠。实验1组、2组大鼠分别给予浓度为30%、60%的乙醇(蒸馏水稀释)1 ml/100 g灌胃,对照组大鼠给予相同剂量的蒸馏水灌胃。在灌胃后1 h后对各组大鼠采用改进的Feeney's自由落体硬膜外撞击方法行创伤性脑损伤模型的制作。于大鼠TBI后1 h、6 h、24 h,分别从各组随机抽取5只大鼠抽血,高速离心后测定血清中AQP4、GFAP的含量。各组大鼠抽血后断头处死,迅速完整取出大脑,进行脑组织中AQP4、GFAP的含量测定。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1组、2组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GFAP和AQP4的表达均有显著增加(均P0.05)。(2)实验2组比1组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GFAP和AQP4的表达增加更明显(均P0.05)。(3)随着伤后时间延长,3组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GFAP和AQP4的表达越明显。结论急性乙醇中毒可加重大鼠TBI的程度,且血液中乙醇浓度越高,伤后时间越长,TBI的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8.
颅内动脉瘤破裂后的早期栓塞治疗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研究颅内动脉瘤破裂后早期栓塞治疗的意义、可行性及相关事宜。方法 对32例破裂的颅内动脉瘤在3d内施行栓塞治疗,微导管选用Tracker、Excel、Prowler、Rebar或Echelon系列,栓塞材料选用GDC、EDC或Orbit。结果 动脉瘤90%栓塞20例、95%栓塞8例、完全栓塞4例,死亡4例。结论 动脉瘤破裂后的早期栓塞可减少再出血的风险,操作受血管痉挛的影响较小,对血管痉挛有治疗作用,术后需辅以“3H”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创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提高对重型颅脑创伤后MODS的认识及掌握俯卧位通气联合持续肾脏替代治疗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溧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重型颅脑创伤后MODS患者的诊断、治疗过程及预后。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重型颅脑创伤并发MODS的诊治经验。本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在ICU经气管切开、脱水、神经营养和抗感染治疗后病情平稳,转入普通病房后出现重症肺炎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度);经俯卧位通气及敏感性抗生素治疗后症状控制;入院第22 d患者出现急性肾损伤。结果患者虽经持续肾脏替代治疗,最终因急性肾衰竭及MODS死亡。结论重型颅脑创伤后MODS的死亡率高,发生重症肺炎及ARDS后行呼吸机辅助通气效果不佳者,应立即改为俯卧位通气可有效控制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的肺部感染;持续性颅内压监测可指导脱水剂的合理有效使用,避免经验性使用甘露醇,最大限度降低肾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超声、吲哚氰绿血管造影、神经电生理等多模态监测技术在脑动静脉畸形(AVMs)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行显微外科治疗的AVMs患者51例,其中未破裂AVMs 25例,包括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者10例(19.6%);破裂出血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