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静态阈值视野改变与可疑青光眼视神经盘沿形态及年龄的关系.方法对186例(350眼)女性可疑青光眼按盘沿形态分下方大于上方组和下方小于上方组;按年龄分40岁以下组和40岁以上组,采用QZS-4型自动视野计分别进行阈值视野测定.结果盘沿形态下方小于上方组视野异常率(58.6%)高于盘沿形态下方大于上方组(20.0%),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40岁以下组(36.3%)视野异常率与40岁以上组(42.1%)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女性可疑青光眼患者的年龄对视野阈值的改变不产生有意义的影响,而从阈值视野改变的角度,盘沿形态的改变作为青光眼的筛选标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张兰华  苏艳  韩渝萍  赵鸿玉  苏凯 《吉林医学》2012,(34):7527-7528
<正>在斜视手术中经常用缝线固定术后的眼外肌于巩膜上,使其形成新的附着点,新附着点形成后是否有瘢痕增生取决于缝线的种类,本旨在探讨可吸收缝线与丝线在眼科手术中的应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美容整形外科和眼科的较小手术中,有时用酒精灯加热大头针、曲别针、L形不锈钢烧棍等物品进行止血,而较少使用电凝止血器械.原因是这种方法简便、实用、有效.但酒精灯烧烙止血存在着某些缺点,比如:每次止血都要由医师亲自夹持烧烙针加热,中间要等待,导致手术时间延长;其次,被加热的烧烙物多为代用品,蓄热量小,每次烧烙的出血点少,功能单一,难以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调节性视疲劳患者采用维生素B12滴眼液联合视觉训练治疗的疗效。方法669例调节性视疲劳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A组、对照B组、研究组,每组223例。对照A组采取视觉训练,对照B组采取维生素B12滴眼液治疗,研究组实施维生素B12滴眼液联合视觉训练治疗。比较三组治疗效果、眼部不适症状评分、症状积分、泪液分泌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1.93%高于对照A组的78.48%和对照B组的7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头痛、眼及眼眶周围胀痛、记忆力减退、近距离工作不能持久评分分别为(10.52±1.85)、(9.65±1.69)、(8.52±1.58)、(7.63±1.46)分,均低于对照A组的(16.58±2.36)、(15.63±2.15)、(14.42±2.06)、(16.87±2.05)分和对照B组的(15.84±2.42)、(16.63±2.06)、(13.98±2.14)、(17.63±2.1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患者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症状积分(8.52±2.51)分低于对照A组的(16.08±2.36)分、对照B组的(15.85±2.4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患者每5分钟泪液分泌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每5分钟泪液分泌量(17.52±1.54)ml多于对照A组的(14.24±2.54)ml和对照B组的(14.63±2.45)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调节性视疲劳患者可采取维生素B12滴眼液与视觉训练治疗,患者相关症状均明显改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静态阈值视野改变与可疑青光眼视神经盘沿形态及年龄的关系。方法 :对 186例 (3 50眼 )女性可疑青光眼按盘沿形态分下方大于上方组和下方小于上方组 ;按年龄分 40岁以下组和 40岁以上组 ,采用 QZS-4型自动视野计分别进行阈值视野测定。结果 :盘沿形态下方小于上方组视野异常率 (58.6% )高于盘沿形态下方大于上方组 (2 0 .0 % ) ,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40岁以下组 (3 6.3 % )视野异常率与 40岁以上组 (42 .1% )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结论 :女性可疑青光眼患者的年龄对视野阈值的改变不产生有意义的影响 ,而从阈值视野改变的角度 ,盘沿形态的改变作为青光眼的筛选标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弱视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视功能发育的眼病,及早治疗可使儿童视力增进甚主恢复正常。为了探讨儿童弱视治疗效果与疗程的关系,我们对我院治疗的98倒弱视儿童进行了1~6年的随访观察,对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选择近年因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患者9例,给予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视力恢复情况。结果:9例患者溶栓后造影显示大部分阻塞部位已再通。出院时,4患者视力得到明显改善,最好达1.2,溶栓时间2~6h。3例患者视力不同程度得到改善,2例患者视力无明显变化。结论:超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法在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上安全、可靠、有效,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的效果,为儿童弱视治疗以及巩固弱视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16例(156眼)弱视患儿,经综合疗法治疗弱视,观察其治疗效果,并对年龄和弱视类型、弱视程度、注视性质等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6例156眼,基本治愈96 眼,进步54 眼,无效6 眼,总有效率96.15%.不同程度弱视之间的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屈光不正性弱视疗效优于屈光参差性弱视和斜视性弱视;中心凹注视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旁中心凹注视患者.结论 弱视儿童通过阿托品散瞳验光,配戴合适的眼镜,辅以遮盖、精细作业训练、综合弱视训练仪治疗等综合疗法,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