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35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金属烤瓷修复体制作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及如何补救,探讨提高金瓷修复体修复工艺方面的问题。方法 收集并分析临床近5年制作的580例、共650件金属烤瓷修复体,归纳其在制作中出现的问题。结果 瓷裂及崩瓷18件,占2.76%:气泡15件,占2.31%;铸造缺陷11件,占1.69%;色泽不协调12件,占1.85%。结论 金瓷修复体的加工制作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与技工室制作、临床设计及牙体制备都有密切关系,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操作不当都可能导致修复体的失败。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正交设计法,对电化学浸蚀形成钛合金表面微结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方法:先采用L9(33)正交实验对钛合金表面进行阳极浸蚀处理,HCl浓度(A)、HF浓度(B)、NH4F浓度(C)作为3个因素。上述方法获得表面再用L9(33)正交实验进行交流电化学浸蚀处理,HNO3浓度(X)、电压(Y)、蚀刻时间(Z)作为3个因素。结果:获得最优微米表面的条件是:HCl酸浓度:99g/L、HF酸浓度:51g/L、NH4F盐浓度15g/L;获得最优亚微米孔表面的条件是:HNO3酸浓度:246g/L、电压4V、蚀刻时间40s。结论:影响微米表面主要因素是HF浓度,影响亚微米表面主要因素是电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基因的表达、甲基化状态及与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的关系,为研究DAPK基因在OSCC组织中表达改变的机制及肿瘤基因治疗方法打下基础。方法:采用甲基特异性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23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和53例OSCC组织中DAPK基因甲基化率、DAPK蛋白表达率。结果:23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无一例检测到DAPK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53例OSCC患者30例(56.60%)口腔黏膜组织中DAPK基因启动子区完全甲基化,8例(15.09%)DAPK基因部分甲基化,总甲基化率为71.69%(38/53),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甲基化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23例(100%)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DAPK蛋白表达均呈阳性,53例OSCC患者中36例(67.92%)口腔黏膜组织中DAPK蛋白表达下调,二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OSCC患者口腔黏膜组织中DAPK蛋白低表达组DAPK基因甲基化率(32/36,88.89%)高于正常表达组(6/17,35.29%)(P<0.01)。结论:DAPK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是该基因在OSCC组织中表达降低的机制之一,DAPK基因甲基化引起的基因功能静默可能与OSCC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兼具微米和纳米形貌的纯钛表面微结构对成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电化学方法在纯钛表面形成直径约30-50μm,深度约10-20μm的均匀"碗形凹"样结构,内含直径约8-10μm微米凹和2-4μm的微米孔,以及大量的纳米凹、纳米孔和纳米台阶等微结构。将成骨细胞分别接种于微米-纳米纯钛表面、喷砂加酸蚀表面及机械表面,后两组作为对照,进行体外共同培养。采用MTT法评价细胞在第1d、3d、5d和7d的细胞增殖率;计算细胞在接种1h、2h、6h、12h和24h后的贴壁率;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第1d、3d、5d细胞形态变化,并对第1d、3d、5d和7d时细胞碱性磷酸酶功能活性进行检测。采用RT-PCR方法测定成骨细胞的骨相关基因COLLI、OPN、OCN、RUNX2的表达。结果:成骨细胞在微米-纳米纯钛表面的细胞增殖率、贴壁率、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微米-纳米纯钛表面呈多边形,充分伸展,形成扁宽的伪足牢固附着于微米及纳米微结构表面;喷砂加酸蚀表面主要为梭形;机械表面成骨细胞呈球形及梭形。电解蚀刻表面的骨相关基因COLLI、OPN、OCN、RUNX2表达明显高于喷砂加酸蚀表面及机械表面,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兼具微米-纳米微结构的纯钛表面能促进体外成骨细胞的粘附、伸展、增殖、分化功能及骨相关基因COLLI、OPN、OCN、RUNX2的表达,对表面成骨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金属烤瓷修复体的瓷体脱落或部分碎裂脱落后,可用离体瓷片或光固化复合树脂在口腔内直接修补缺损的部分.本文通过点式电解蚀刻的方法使烤瓷合金表面形成均匀、有规律分布的超微孔隙,氢氟酸蚀刻瓷表面使之粗化,来提高金属、瓷体与复合树脂的粘接强度.对16例患者的18件金属烤瓷修复体口腔内修补后观察8-30个月,获得了良好的近期效果.其中严格、系统的护理配合对其修复效果起到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形状记忆聚合物在适当的刺激(温度、光、电、磁、溶剂)下,可以完成从暂时态到永久或者初始形状的转变。其中,热致型形状记忆聚合物最具代表性,可以通过转变温度来完成形状记忆。在医疗领域,生物相容性、机械性能、可降解性等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凭借形状记忆效应,可降解形状记忆聚合物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形状记忆聚合物的记忆机理、可降解形状记忆聚合物的分类及其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干细胞能够自我更新并分化成各类组织细胞,在再生医学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随着组织工程的快速发展,以胚胎干细胞和组织干细胞为基础的牙再生技术有待成为替代缺失牙的一种重要方法,然而免疫排斥和伦理的争议等问题为干细胞的临床应用带来很大的困难。由自体细胞产生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发现将为牙齿再生带来革命性变化。本文就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研究背景及其在再生医学和牙再生领域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骨感知是基于骨结合提出的又一全新的概念,其包括外周神经机制和中枢神经机制两方面,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对骨感知在口腔种植体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种植体界面对骨整合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植体与骨界面的接触方式有两种:骨与种植体接触和纤维组织与种植体接触,而种植体脚围的纤维囊性包裹,在临床上被认为是种植失败,因此,种植体界面的骨整合是决定种植体成功与否的关键。影响种植体骨整合的因素很多,本文仅就种植体材料、表面处理、种植体表面形态、种植体界面的骨质最等儿个方面,对影响种植体界面骨整合的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