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胚胎脊髓细胞悬液在大鼠损伤脊髓中的突触发育过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分析胚胎脊髓细胞悬液在损伤脊髓移植区中的突触发育过程。 方法 对 4 2只 Wistar成年大鼠以改良 Allen法 (10 g× 5 cm)打击脊髓 ,3天后将孕 14天 (E14 ) 5只胚胎脊髓细胞悬液 (FSCS) 2 0 μl植入损伤空腔 ,移植后 2、4、6、8、10和 12周 ,以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移植物成活、分化及其与宿主之间关系。 结果 移植区成神经细胞最先展示了胞质突起 ,随之出现了低电子密度的突触前后膜 ,突触前、后膜电子密度逐渐增高形成良好的致密突起。突触小泡数量和种类逐渐增多 ,突触小泡有圆形清亮小泡、椭圆形小泡、颗粒状小泡和扁平小泡 - f型。突触的连接方式由单个的胞体 -树突突触 ,出现多个的胞体 -树突和树突 -树突突触。同时 ,移植成神经细胞、成少突胶质细胞及成星形细胞的细胞器日渐完善 ,细胞功能活跃。血脑屏障也随之出现。移植区可见神经微丝 (NF)、组织胺 (5 - H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胶原纤维酸性蛋白 (GFAP)阳性纤维。 结论 胚胎脊髓细胞悬液在成年大鼠损伤脊髓内可发育为成熟的突触 ,显示了 FSCS与宿主脊髓重建突触方式的信息交换的潜在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以第三腰血管为蒂岛状脂肪瓣移植预防腰椎间盘术后疤痕形成安挺秀,赵虬,张宝岭,吴仁志,曹文腰椎间盘突出术后瘢痕形成压迫硬膜囊与神经根,致使手术效果不够理想;且部分再手术病人,由于瘢痕原因使手术变得不仅困难且危险性增加。针对这一问题,国外较早采用游离或带...  相似文献   
3.
实验性大鼠胚胎脊髓移植对损伤脊髓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建立了一个胚胎脊髓(fetal spinal cord)组织的低温保存方法笔一个损伤移植模式。方法 通过病理学、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研究,选用胎龄14天的Wistar大鼠,分离胚胎脊髓,逐步降温,最后置于液氮中保存。15天后取出,快速复温,并植入损伤大鼠脊椎内。全部动物于伤后8周处死。结果 经过低温保存的移植物能够在异体脊髓内存活并与宿主组织融合,其在损伤移植区的胶质细胞增生少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颈椎前路环钻减压融合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虬  王沛  邰杰  马信龙 《天津医药》2001,29(6):362-365
自50年代Robinson介绍颈椎前侧手术入路以来,其已被广泛地用于颈椎间盘突出、退行性间盘病(spondylosis)和损伤的手术治疗。由于Robinson操作要求的器械条件较高(必须有高速气动钻),故国内颈椎前路减压术多采用较简便的Cloward环钻技术。但由于环钻技术操作的固有缺陷,使其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许多问题。我科自1991年4月至  相似文献   
5.
旋前、后外旋型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目的总结旋前后外旋型(Ⅳ度)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1996年3月~2002年10月,对48例旋前、后外旋型(Ⅳ度)三踝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男27例,女21例;年龄l7~85岁.平均42.8岁。根据Lauge-Hansen分类.旋前外旋型Ⅳ度三踝骨折20例.旋后外旋Ⅳ度三躁骨折28例。受伤距手术时间2h~21d。内侧采用标准内踝切口显露内踝骨折,外侧采用腓骨后缘纵行切口显露外踝骨折。如需行后踝骨折处理.则将内踝的切口延长.外侧采用经腓骨的Gatellie-Chastang手术入路同时切开显露内、外及后踝。整复固定的顺序是后踝,内踝、外踝和下胫腓联合。骨折复位固定完成后,行踝部正侧位及踝榫(Mortise)位X线检查。满意复位的标准为:(1)踝榫的正常关系恢复,(2)踝的负重排列与下肢纵轴成直角.(3)关节面的外形轮廓光滑,结果仝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3个月,骨折愈台时间为12~16周。随访时疗效评定根据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进行评定:优26例,良15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为85.4%。术后未发生感染、骨不连、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但发生1例下胫腓三皮质固定螺钉断裂。结论躁关节的解剖复位可获得最佳的临床结果,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三踝骨折可保证踝关节获得解剖复位.最大限度地恢复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术式多采用全椎板切除、半椎板切除、开窗切除三种方法。就疗效而言,哪一种方法更为合理,目前尚无统一意见。我院从1981年1月~1990年12月的10年间共做腰椎间盘切除手术238例,有随访结果的183例,门诊随访96例,信访87例,随访时间平均6年2个月。全椎板切除61例,优良53例,占88.8%;半椎板切除73例.优良65例,占89%;开窗手术49例,优良45例,占91.8%。根据随访结果分析,三种术式疗效结果差别不大。 作者认为:这三种术式各有其优缺点,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进行选择。现提出几条建议供同行参考。 (1)在保证间盘切除彻底、神经…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雪旺细胞(SC)促进脊髓受损轴索再生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两组,各10只,实验组将自成鼠坐骨神经培养获取的雪旺细胞悬液(SCS)采用显微注射植入成鼠正常胸段(T7)脊髓,对照组以相同量的Dulbecco改良细胞培养液(DMEM)植入。移植术后2周、6周通过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观察移植物的存活及促进轴索再生能力。结果:实验组宿主中SC形态正常,束状排列,轴索可长入移植物中。束状排列的SC间有髓鞘碱性蛋白(MBP)阳性纤维存在,相伴随的SC胞质亦呈MBP阳性。对照组无再生轴索长入。结论:SC植入成鼠正常脊髓后,与宿主融合好,可存活,促进宿主再生轴索越过宿主-移植物交界面长入移植物,并形成髓鞘。  相似文献   
8.
环锯切除骨原位直立移植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虬  王沛  邰杰 《中华骨科杂志》2000,20(11):656-658
目的 探讨环锯减压切除骨可否替代髂骨进行颈椎前路单一节段减压融合术中的自体骨移植融合操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30例单一节段受累的脊髓型颈椎病病例,采用经颈椎前路环锯减压、骨原位直立移植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并观察其临床效果。平均随访 4.75年,按 JOA评分及 Hirabayashi等恢复率评定手术效果,颈椎正、侧位及屈、伸侧位 X线检查判定融合效果。结果 随访时,手术效果优 15例 (50% )、良 11例 (36.7% )、可 3例 (10% )、差 1例 (3.3% ),优良率达 86.7%。经 X线检查证实融合率为 100%,植骨块无移位、脱落,颈椎曲度仅有部分丧失。结论 颈椎前路环锯减压切除骨可替代其他方式的自体骨进行移植融合术。此术式操作简便,融合率高,术后颈椎曲度虽有部分丧失,但不影响手术效果,随访时手术效果无减退。  相似文献   
9.
全椎板切除后路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型颈椎病 (cervicalspondyloticmyelopathy ,CSM)被定义为继发于脊髓外部压迫或其血供障碍 ,或二者的脊髓功能障碍。压迫和血供障碍是由脊椎退行性疾病所致[1] 。颈椎的退行性变也许应定义为受累的结构对持续的撕磨劳损影响的解剖学的顺应。在此过程中发生了组织结构的改变。出现关节囊、韧带的增厚、韧带钙化及相应的骨形成。由于这些改变主要归因于机械因素 ,因此似乎有理由对其进行机械性治疗———外科手术来祛除病因和症状[2 ] 。我院自 1995年 4月— 2 0 0 1年 4月 ,采用单纯颈椎后路减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4 8例 ,手术效果满…  相似文献   
10.
李玉琳  赵虬 《重庆医学》2021,50(2):198-201,206
目的 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并发骨质疏松(OP)患者的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65例AS合并OP患者为AS+OP组,70例单纯AS患者为AS组,并于同期选取4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受试者骨密度(腰椎、股骨颈、股骨粗隆、Ward's三角区),以及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CICP)、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CTX-Ⅰ)、骨碱性磷酸酶(BALP)、甲状旁腺激素(PTH)、骨钙素(BGP)、尿脱氧胶原吡啶交联(D-Pyr)水平,并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AS+OP组AS病程比AS组长,累及外周关节数、骶髂关节CT分级高于A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AS+OP组、AS组各检测部位骨密度及血清PTH、BG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AS+OP组均明显低于AS组(P<0.05);血清CICP、CTX-Ⅰ、D-Pyr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AS+OP组明显高于AS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腰椎、股骨颈、股骨粗隆、Ward's三角区骨密度与CICP、CTX-Ⅰ、D-Pyr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PTH、BGP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BALP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AS合并OP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骨密度降低及骨代谢异常,联合检测可辅助临床早期评估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