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6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安罗替尼对肺腺癌细胞放疗增敏作用及机制。  方法  采用安罗替尼处理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使用CCK8法测定安罗替尼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测定安罗替尼联合放疗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使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测定安罗替尼联合放疗对细胞内DNA损伤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DNA损伤标志因子DNA-PKcs的表达变化。  结果  安罗替尼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增殖具有抑制作用,第2、3、4、5天,(P < 0.05)。体外培养克隆形成实验显示,安罗替尼联合放疗组的准予剂量(Dq)、平均致死剂量(D0)及4 Gy照射时的存活分数(SF)均明显低于单纯放疗组(P < 0.05)。安罗替尼能够使细胞阻滞于G1/G0期,与放疗联合作用后,进一步降低了G2和S期细胞比例。安罗替尼能够增加放疗诱导的细胞凋亡比例(31.94±2.25)%和(44.44±2.30)%,(P < 0.001),增加γH2AX阳性细胞数量(25.67±2.52)%和(54.67±3.79)%,(P < 0.001)。安罗替尼能够降低放疗诱导的DNA断裂损伤标志因子DNA-PKcs的表达强度(0.90±0.06)和(0.40±0.06),(P < 0.001)。  结论  安罗替尼具有放疗增敏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G2/S期细胞、增加细胞凋亡和维持DNA持续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2.
林东洋  赵玉涛  张钊  施秋萍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3):155-157,i0006
背景:射频磁控溅射是在陶瓷(金属)基体上制备金属(陶瓷)涂层的成熟技术,具有基体温升低、沉积速度快、涂层成分均匀、性能稳定、结合强度高等优点。 目的:探讨磁控溅射法制备的羟基磷灰石生物涂层组织结构以及涂层与基体的界面结合性能。 设计:单一样本观察。 单位: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试样基体为30mm&;#215;30mm&;#215;3mm Ti-6A1.4V板材;JGP500超高真空多靶磁控溅射仪。 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09在江苏大学材料试验中心完成。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Ti-6Al-4V基体表面制备羟基磷灰石生物涂层,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生物涂层表面形貌和断面形貌,利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涂层的相结构,利用能量分散谱仪分析涂层的Ca/P比,采用环氧树脂E-7对接法测定涂层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强度。 主要观察指标:①羟基磷灰石生物涂层微观形貌。②羟基磷灰石生物涂层组成及后处理影响。③羟基磷灰石生物涂层与基体的界面结合状态及结合强度。 结果:①羟基磷灰石生物涂层表面扫描电镜观察,涂层表面较为粗糙,呈凹凸不平状,呈现出较多的孔隙和网状结构,其孔隙面积约占30%-40%。②溅射羟基磷灰石生物涂层的Ca/P比为1.7。后处理生物涂层主要成分为晶化程度高的羟基磷灰石,不存在其他钙磷杂质相。③羟基磷灰石涂层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强度为51.2MPa。 结论: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制备的羟基磷灰石生物涂层,表面形貌良好,涂层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强度较高。  相似文献   
3.
背景:在钛合金基体表面制备涂层的方法多为等离子喷涂法、溶胶-凝胶法、离子束溅射法等,所制备的涂层性能不稳定、成分单一,且涂层物相组成较难控制。目的: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Ti6Al4V基体上制备含氟羟基磷灰石梯度复合涂层HAF/YSZ。方法:在Ti6Al4V基体上以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制备含氟羟基磷灰石梯度复合涂层HAF/YSZ,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镜等对涂层的成分分布、形貌、界面结合进行表征。通过模拟体液实验分析和评价HAF/YSZ涂层、HAF1.2涂层及羟基磷灰石涂层的生物性能。结果与结论:所制备的HAF/YSZ梯度涂层表面粗糙,呈多孔岛状结构,有利于新生骨组织生长;涂层与基体结合紧密,各层间相互扩散,整体一致性较好;经模拟体液浸泡后,涂层表面有新生物质沉积,表现出较好的生物活性及稳定性,且梯度复合涂层较氟含量单一的氟羟基磷灰石涂层具有更好的抗体液溶解能力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锁骨骨折内固定治疗方法。方法:应用带螺纹克氏针治疗锁骨骨折62例。结果:所有骨折愈合,无出现克氏针松脱,所有病例上肢肌力、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手术简单,创伤小,固定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良好、可靠、稳定的放射性心脏损伤(radiation-induced heart disease,RIHD)模型,初步确定miRNA-21在血浆中表达趋势。   方法   成年雄性健康新西兰兔27只,随机分为对照组3只和照射组24只,采用3%戊巴比妥钠(用量为0.8~1.0 ml/kg)耳缘静脉麻醉,通过CT定位扫描勾画左心室前壁作为照射靶区。采用直线加速器(Elekta precise),6 MV高能X线,5 Gy/F、2 F/W的照射方式,每隔3 d照射直到照射总剂量为30 Gy。对照组兔麻醉后给予佯装照射。于照射后第6、24、72 h及第1、2、4、8、24周,通过耳缘静脉采集血浆通过RT-PCR检测miRNA-21表达,取心脏组织通过HE染色检测心脏损伤情况。   结果   照射后心肌纤维之间炎性细胞浸润,以单核细胞为主,心肌细胞水肿明显、排列紊乱,心肌细胞核轻度固缩、染色加深,出现少量异型细胞核,符合心脏损伤模型病变。RT-PCR检测miR-21在各个时间点和Control组比较均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6 h、24 h、72 h、1周、2周、4周时间点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miR-21表达不断递增,在4周达到最高表达;8周、24周时间点显示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miR-21表达下降( P < 0.05)。   结论   多次分剂量、大分割照射可以构建良好、可靠、稳定的RIHD阶梯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RIHD的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血浆中miR-21表达检测可以初步预测RIHD纤维化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旋转抖动手法结合小夹板固定治疗少儿胫骨远端骨骺骨折的效果。方法:对30例少儿胫骨远端骨骺骨折,采用旋转抖动手法结合小夹板外固定。结果:30例少儿胫骨远端骨骺骨折均愈合,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旋转抖动手法结合小夹板外固定是治疗少儿胫骨远端骨骺骨折的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我院采用小切口带螺纹克氏针或加用可吸收线治疗锁骨骨折,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将近年临床中锁骨骨折采用带螺纹克氏针临床应用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本院自2000年1月 ̄2004年10月共56例锁骨骨折病人,男32例,女24例。交通伤38例,摔伤18例,均为单侧闭合性骨折,年龄18 ̄56岁,平均34.6岁。均无神经和血管损伤。锁骨中外1/3交界处骨折40例,中段骨折16例。粉碎型骨折38例,横断型骨折13例,长斜型骨折5例。1.2手术方法采用颈丛麻醉或局麻加强化麻醉,患者仰卧位,患肩背下垫枕,以锁骨骨折处为中心,取一横形切口,长约2 ̄5cm,显露骨折端…  相似文献   
8.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成功制备了HA(+ZrO2+Y3O3)/Ti6A14V生物复合涂层.借助于XRD、SEM、FTIR及AFM等对溅射涂层的相组成、微观形貌和界面结合进行了研究,并以模拟体液试验探讨了涂层的生物活性.实验结果表明磁控溅射的复合涂层呈非晶态,经过退火处理,可以使其完全转化为晶态;复合涂层的微观表面凹凸不平,并呈现网状结构和较多的孔隙,其孔隙直径约为0.5 μm~2 μm;涂层的生长模式为层状加岛状生长;复合涂层在模拟体液中浸泡一段时间后,表面覆盖一层新生物质--含有CO32-的类骨磷灰石,其晶粒非常小,它与自然骨中无机相的结构成份相似,因此复合涂层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9.
HA(+ZrO2+Y2O3)/Ti6Al4V复合涂层的微结构与生物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成功制备了HA(+ZrO2+Y2O3)/Ti6Al4V生物复合涂层。借助于XRD、SEM、FTIR及AFM等对溅射涂层的相组成、微观形貌和界面结合进行了研究,并以模拟体液试验探讨了涂层的生物活性。实验结果表明:磁控溅射的复合涂层呈非晶态,经过退火处理,可以使其完全转化为晶态;复合涂层的微观表面凹凸不平,并呈现网状结构和较多的孔隙,其孔隙直径约为0.5μm-2μm;涂层的生长模式为层状加岛状生长;复合涂层在模拟体液中浸泡一段时间后,表面覆盖一层新生物质——含有CO^2-3的类骨磷灰石,其晶粒非常小,它与自然骨中无机相的结构成份相似.因此复合涂层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胸中段食管癌VMAT与IMRT的心脏及心脏亚结构的剂量学差异,寻找对心脏保护更佳的放疗技术。方法:对15例病理确诊的胸中段食管癌患者在相同标准下进行靶区及危及器官勾画,同时分别行7野IMRT计划和单弧全弧VMAT计划,并对两计划的心脏及心脏亚结构剂量进行比较。结果:在满足靶区相似覆盖的情况下,心脏及心脏亚结构高剂量区:全心V_(20)~V_(40)、心包V_(20)和V_(25)、左心房V_(40)、右心房V_(25)和V_(30)、右心室V_(20)~V_(30)、右冠脉计划危险体积的V_(20)~V_(30)等比较上VMAT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IMRT,VMAT在全心、左心室、右心室、右冠脉计划危险体积等Dmean上也更低(P0.05)。而低剂量区比较上右心室V_5则VMAT更高,但是在左冠脉前降支计划危险体积的V_5、V_(10)上却相反(P0.05)。其余参数比较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MAT与IMRT均能满足胸中段食管癌患者的放疗要求,但VMAT较IMRT能提供更好的心脏保护,从剂量学方面降低了放疗导致的心脏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