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2.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转染人韧带成纤维细胞的转染效率,以及转染GFP后是否对韧带成纤维细胞的生物活性产生影响,为下一步实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原代人韧带成纤维细胞,取P2代细胞进行慢病毒感染,96 h后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流式细胞凋亡检测法(FACS)及细胞增殖及毒性检测法(MTT)检测其转染前后的生物学活性变化。结果:成功建立人韧带成纤维细胞培养模型,荧光显微镜 GFP阳性细胞率为95%;FACS检测结果显示未转染组与稳定转染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91±0.13)%和(1.96±0.1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TT结果显示转染前后细胞生物学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慢病毒介导的 GFP 基因能高效稳定转染人韧带成纤维细胞,同时并不影响其生物学活性,能满足后续实验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腰部后正中切口肌间隙入路和常规入路置入Dynesys动态内固定系统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开窗髓核摘除术(FL)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河南省周口市中心医院进行FL结合Dynesys系统内固定治疗的63例LDH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手术路径不同分为肌间隙组37例和常...  相似文献   
4.
高纯度大鼠胚胎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的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取材容易、存活时间长、纯度高的原代大鼠胚胎背根神经节神经元(DRGn)的培养模型.方法:在解剖显微镜下取得胎鼠背根神经节(DRG),通过胰蛋白酶消化,使用Neurobasal (NB)培养基联合抗有丝分裂药物纯化等方法获得DRGn.采用神经丝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和hoechst染核鉴定并测定DRGn的纯度.结果:原代培养的DRGn在含有神经生长因子(NGF)的NB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存活时间可达45 d,纯度可达到95%以上.结论:该培养模型简单易行,培养稳定,可获得大量高纯度和存活时间长的DRGn.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与正常人脊上韧带成纤维细胞的原代爬出时间、生长曲线及两组细胞之间的成骨相关性指标的差异.方法:取AS和正常人棘上韧带,离体原代培养成纤维细胞.记录组织爬出成纤维细胞时间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检测法检测两组细胞生长曲线.原代细胞爬出后传代培养,取对数期细胞RNA并逆转录CDNA,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两组细胞之间成骨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两组细胞的爬出时间有明显差异(P<0.05),生长曲线大致成“S”型,两组细胞生长曲线未见明显差异.Ⅰ型胶原酶(COL1A1)在两组之间表达无差异(P>0.05),骨钙素(OC)基因起始表达量过低,可记为不表达.结论:AS组与正常人组成纤维细胞成骨性相关基因原始表达量和生长曲线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1-04—2021-10采用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系统内固定治疗的3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透视下闭合复位髋关节,触及大粗隆顶点后在其上方偏后作长约4 cm纵形切口,手指触及大粗隆顶点后在其顶点开口,置入导针至股骨髓腔,应用股骨近端扩髓装置进行扩髓,置入髓内钉,安装瞄准器,沿导向器专用孔道置入防旋克氏针,再通过导向器置入头颈部导针,钻头开孔、测深后置入合适的压力螺钉并使其近端位于股骨头下5~10 mm,通过导向器专用通道置入长度合适的张力螺钉,最后置入远端锁钉和尾帽。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平均47.8(34~67)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30(90~250)mL,住院时间平均7.5(5.4~10.5)d,骨折复位质量:优21例,良13例,可2例。3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4(12~18)月,末次随访时根据Harris评分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19例,良14例,可3例,随访期间未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断裂以及螺钉穿出、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系统内...  相似文献   
7.
将2016年2月-2018年4月期间90例T_2DM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平分为单一治疗组采用奥扎格雷钠治疗,联合治疗组则加依达拉奉。结果联合治疗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均优于单一治疗组(P0.05),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单一治疗组,P0.05。结论将奥扎格雷钠、依达拉奉两种药物结合治疗T_2DM并发急性脑梗死可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