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快速胶体硒法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为抗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筛查的常用方法,前者用于零散标本的检测,后者用于批量标本的检测,笔者在临床应用中结合有关资料加以整理对两种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加以评价,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92例经病理学确诊的恶性肿瘤病人入院时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与同期接受体检的相同年龄、性别的健康人群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恶性肿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流变学检测对恶性肿瘤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维生素D水平与T淋巴细胞亚群及α干扰素(IFN-α)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SLE 80例(SLE组)分为缓解期40例(缓解期组)、活动期40例(活动期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外周血浆中25 (OH)D、IFN-α水平;流式细胞术(FCM)测定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 (1)SLE组外周血25(OH)D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组外周血25(OH)D水平低于缓解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 SLE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Th淋巴细胞及Th/Ts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活动期组患者低于缓解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LE组与健康对照组两组间Ts细胞计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SLE组外周血IFN-α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组高于缓解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SLE组外周血25(OH)D、T细胞、Th细胞计数及Th/Ts及IFN-仅水平均与病情活动度具有相关性(P<0.05);(5)SLE组外周血25(OH)D与T细胞、Th细胞计数、Th/Ts计数比值呈正相关,与IFN-α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 在SLE患者体内,维生素D水平与T淋巴细胞亚群及IFN-α水平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推测维生素D可能通过调控T淋巴细胞亚群动态平衡以及IFN-α水平引发机体的免疫异常.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体检越来越被重视。通过常规体检,可以对一些疾病作出诊断,例如高脂血症和脂肪肝。目前诊断高脂血症是根据我国心血管专家1997年发表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1]:血清甘油三酯(TG)>1.7mmol/L和(或)血清总胆固醇(TC)≥5.7mmol/l。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对照组血清ALT、AST、TBil、IL-17水平以及在丙型肝炎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变化特点,探讨病毒载量与IL-17、ALT、AST、TBil的相关性。方法 85例丙型肝炎患者其中包括24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6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3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所有丙型肝炎患者抗-HCV抗体检测S/CO〉3.8(排除抗-HCV假阳性患者),研究对象分为4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ALT、AST、TBil的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抗-HCV抗体和细胞因子IL-17水平。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CV-RNA的病毒载量。结果(1)通过各组间多重比较,丙型肝炎患者各组IL-17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病毒载量〉1×10^3组IL-17水平与ALT、AST水平变化有很好的相关性。(2)按照病毒载量HCV-RNA高低分组,病毒载量与IL-17水平呈正相关,随着病毒载量的升高IL-17水平也随之升高。结论患者组IL-17、ALT、AST、TBil的检测水平升高可能与患者肝细胞的炎性损伤有关,并且IL-17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肝脏的损伤程度。在病毒检测阳性的患者中病毒载量与IL-17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PCR-反向点杂交(PCR-reverse dot blot,PCR-RDB)技术对新疆地区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es,HPV)进行基因分型。方法:收集疑似HPV感染病例标本335例,提取HPV基因组DNA,应用PCR-RDB技术扩增HPV的L1基因并进行分型,计算不同基因型HPV的感染率,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335例病例标本中检出HPV阳性标本108例,阳性率为32.2%,共检出HPV16、18、33、45、56、68、6、11和66共9种基因型,其中HPV16、18和56亚型的感染较高。分组统计结果显示,HPV阳性率和高危型HPV的检出率在不同类型疾病患者中是不同的,在尖锐湿疣、高度子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和宫颈癌患者中HPV阳性率和高危型HPV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宫颈炎组和宫颈糜烂疾病组(P<0.05),而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HPV感染率降低。HPV的感染率在19~36年龄组较高,随着年龄的增加,HPV感染率有降低趋势。结论:在本地区宫颈病变患者中HPV的感染率较高,而基于PCR-RDB的基因分型可为HPV感染的诊断、治疗和随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胎儿腹围在预测巨大儿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在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产科妊娠37~42周分娩的1107例孕妇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判断超声检测胎儿生长发育指标与新生儿出生体重之间的相关性,观察胎儿腹围在预测巨大儿评估中的临床价值,并比较以胎儿腹围及Hadlock公式预测巨大儿的统计学意义。结果 胎儿腹围、双顶径及股骨长度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其中胎儿腹围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性最大(r=0.93,P<0.001),其次为股骨长及双顶径(r=0.73,P<0.001,r=0.72,P<0.001)。胎儿腹围预测巨大儿的临床最佳临界值为35.8 cm(约登指数为0.79)。通过测量胎儿腹围或Hadlock公式的方式预测巨大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超声检测判断胎儿腹围,可实现对巨大儿风险的预测。较Hadlock公式相比,超声检测相对便利,操作简单,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8.
9.
败血症是严重的全身性感染 ,尽早确诊是良好预后的关键 ,血培养又是确诊败血症的重要依据。为了解败血症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 ,我院于 2 0 0 0年 5月~ 2 0 0 2年 4月对176 9例患者进行血培养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与采集  176 9例住院及门诊病人血培养标本均为无菌采集 ,并立即送检。1.2 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实验 严格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 2版操作 ,用 VITEK系统提供的 GNI+ /5 0 6及GPI/10 7卡鉴定到种。严格按 K- B法做补充药敏 ,手工药敏纸片由北京天坛药物生物技术开发公司提供。判断…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体检越来越被重视.通过常规体检,可以对一些疾病作出诊断,例如高脂血症和脂肪肝.目前诊断高脂血症是根据我国心血管专家1997年发表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1]:血清甘油三酯(TG )>1.7mmol/L和(或)血清总胆固醇(TC)≥5.7mmol/1.实时超声(B超)诊断脂肪肝是:肝脏体积偏大,形态饱满;肝内光点密集增多,回声增强,分布不均,肝脏远场回声衰减;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2].近年来,高脂血症与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笔者对166名维吾尔族女教师高脂血症与脂肪肝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