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5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0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05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180篇
预防医学   19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14篇
  1篇
中国医学   85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N-乙酰-5-羟色胺(N-acetylserotonin,NAS)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etina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RIRI)大鼠视网膜Fas、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健康成年Sprague Dawley大鼠54只,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RIRI组(24只)与NAS组(24只);采用高眼压法建立大鼠RIRI模型,依据造模后不同时间点将RIRI组与NAS组大鼠又分为6 h、12 h、24 h及72 h四个亚组。NAS组于造模前30 min腹腔注射NAS(5 mg·kg-1),RIRI组腹腔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通过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视网膜形态学变化,并记录各组大鼠视网膜厚度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NAS对RIRI大鼠视网膜Fas、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HE染色显示,正常组大鼠视网膜各层细胞分界清晰,形态正常,神经细胞排列整齐;RIRI组大鼠再灌注后6 h视网膜各层出现水肿,以神经节细胞层及内核层较显著,神经节细胞数较正常组减少;随后视网膜水肿进一步加重,神经节细胞继续减少;NAS组大鼠在再灌注后6 h、12 h、24 h 视网膜水肿程度较 RIRI组轻,NAS组在再灌注后72 h视网膜厚度较 RIRI组厚,NAS组各时间点神经节细胞数均较 RIRI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正常组几乎未见 Fas+细胞。再灌注后6 h,RIRI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内核层开始出现少量 Fas+细胞;再灌注后12 h,RIRI组视网膜 Fas+细胞表达逐渐增多;再灌注后24 h视网膜Fas+细胞数达到高峰,棕色阳性染色细胞分布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内核层及神经纤维层;再灌注后 72 h 视网膜 Fas+细胞较再灌注后 24 h 减少。NAS组在再灌注后6 h、12 h、24 h、72 h 视网膜 Fas+细胞数均较 RIRI组各时间点减少,再灌注后24 h,Fas+细胞数达较高水平,随后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正常组视网膜可见 FasL 全层低表达。RIRI组再灌注后 6 h,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和神经纤维层存在少量 FasL+细胞;再灌注后12 h FasL蛋白表达逐渐增多;再灌注后24 h FasL+细胞数达高峰,可见深棕色的细胞膜及细胞质染色细胞分布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内核层及神经纤维层;再灌注后72 h FasL蛋白的阳性表达逐渐减少。NAS组再灌注后6 h、12 h、24 h、72 h 视网膜FasL+细胞数均少于 RIRI组各时间点阳性细胞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NAS可通过抑制RIRI大鼠视网膜细胞Fas、FasL蛋白的表达,减轻缺血再灌注对大鼠视网膜细胞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彩超、增强磁共振动脉造影对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术前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彩超、增强磁共振动脉造影(CEMRA)对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术前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了93例因颅外颈动脉狭窄而接受介入治疗患者的术前彩超、CEMRA检查结果。结果 超声检查可判断狭窄性质和狭窄程度,CEMRA能显示颈动脉全程,显示多发狭窄。但两者对狭窄程度都有过高评估的倾向,对斑块溃疡难以显示。结论 就目前彩超和磁共振机器的性能,尚无法替代DSA检查。必须有机地结合彩超、CEMRA和DSA检查,以多侧面、全方位地了解狭窄的颈动脉,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利用已有的设备如CT、MRI、DSA和直线加速器自行配置X-刀的过程,包括研制CT(或MRI、DSA)到计算机的数据接口、准直器、立体定向装置、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以及测定直线加速器配上准直器后的有关参数。结论:只要有直线加速器和CT的医院,再做些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研制工作,开展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是可能的,而且还是一种节约的、可逐步升级的、并能推广到除脑部以外的其他领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周边视网膜冷凝联合睫状体冷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总结68例(72眼)的临床资料,对术后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68例(72眼)患者术后1周~1年平均眼压19.83mmHg(2.65kPa),术后1月大部分新生血管萎缩退化。结论周边视网膜冷凝联合睫状体冷凝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质子磁共振波谱(^1H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在胶质瘤诊断及分级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3月~2005年9月质子磁共振波谱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36例胶质瘤的临床资料,根据胶质瘤恶性程度不同分为A、B2组,其中A组为低恶性组(包括星形细胞瘤Ⅰ级和Ⅱ级、室管膜瘤、少突胶质细胞瘤等)21例,B组为高恶性组(包括星形细胞瘤Ⅲ级和Ⅳ级、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间变型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15例。观察氮乙酰门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胆碱(choline,Cho)、肌酸(creatine,Cr)、肌醇(Ins)的共振峰及比值。大脑对侧对应正常脑组织的结果作内对照组。结果2组胶质瘤均表现为异常的。HMRS,与大脑对侧对应正常脑组织相比,A、B2组表现为NAA/Cr含量显著下降,Cho/Cr含量显著增高(P均〈0.05),cr总量变化不大,且无规律性(P〉0.05),Ins含量表现为轻度下降(P〉0.05)。A组NAA/Cr和NAA/Cho均显著高于B组(t=4.235,P=0.011;t=2.832,P=0.031),A组Cho/Cr显著低于B组(t=-2.323,P=0.042)。结论。HMRs可提高对胶质瘤诊断和分级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芪胆通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芪胆通痹汤对大鼠Ⅱ型胶原类风湿性关节炎 (RA)模型的作用机理 ,观察“清少阳、益肝肾”治法的疗效。方法 免疫学实验方法。结果 该方能有效减轻大鼠局部足肿胀程度及降低炎症组织中前列腺素 (PGE2 )含量 (P <0 0 1) ,并且具有镇痛作用 ;能显著抑制DNFB所致的小鼠DTH反应 (P <0 0 1)、抑制DTH小鼠脾脏T细胞增殖 (P <0 0 1) ,血清在 1∶2比例稀释下能显著抑制脾细胞IL 2的分泌 (P <0 0 1)。结论 芪胆通痹汤能有效缓解RA症状 ,并通过抑制Ⅳ型免疫变态反应治疗RA。  相似文献   
7.
扩大经额硬膜外入路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扩大的经额硬膜外入路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瘤的临床应用.方法:1997年6月至2002年3月采用该入路显微外科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瘤10例,肿瘤主要累及于鞍上、蝶筛窦及上斜坡区.结果:本组10例中,肿瘤全切6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发生颅神经麻痹4例,其中动眼神经障碍3例,外展神经障碍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影像学随访6~24个月,全切除肿瘤病例未见肿瘤复发,次全切除者无明显增大.结论:该入路可充分显露鞍区肿瘤,术野开阔,对脑组织损伤小,适用于已侵犯蝶筛窦区及上斜坡的侵袭性垂体瘤.  相似文献   
8.
慢性扩展性脑内血肿(附3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扩展性脑内血肿(Chronic Expanding Intracerebral Hematoma,CEICH)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脑内血肿,自1981年Hirsh等首先报道这类血肿以来,才逐渐被人们认识。由于CEICH发病缓慢,临床上常误诊为脑肿瘤。近年来我们收治3例CEICH患者,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经蝶窦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经蝶窦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1990年3月至2002年12月采用经蝶窦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493例(微腺瘤93例,大腺瘤301例,巨大腺瘤99例),其中经唇下-鼻中隔入路345例,经鼻小柱-鼻中隔入路99例,经单鼻孔入路49例.结果:肿瘤全切除269例(54.6%),次全切除117例(23.7%),部分切除107例(21.7%);术后视力及视野改善者占86.7%(268/309),内分泌指标改善者占73.8%(259/351),出现并发症43例(8.7%).结论:经蝶窦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是安全有效的;大型垂体腺瘤可以采用分次经蝶窦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垂体瘤来源于垂体前叶细胞,是常见的颅内肿瘤.它因其细胞增殖及内分泌特性而表现出各种的生物学行为.以往,对于垂体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组织学和超微结构上;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垂体瘤的认识已有了很大的提高.本文从染色体变异、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的突变、转基因动物模型及基因治疗等方面综述了垂体瘤分子生物学方面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