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报告了引进法国Bio Merieux公司1991年版数值编码,利用国产微量生化培养基组成的鉴定系统,对照常规鉴定方法对肠杆菌科、弧菌科的部分标准菌株和1687株临床菌株的鉴定结果。两种方法的定种率分别为94.43%和91.58%,显著性检验无显著意义。在弧菌属鉴定中,微量生化培养基中的赖氨酸、鸟氨酸脱羧酶、精氨酸双水解酶、靛基质,V—P中的NaCl含量需达到1%。50套进口系列培养基和国产微量生化管的性状对比中,1050对生化性状完全符合1031对,符合率98.19%。 实践证明,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鉴定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相关心肌梗死(PMI)的危险因素,建立PMI发生风险的危险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801例择期PCI患者的临床基线特征、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及PCI操作资料,并就此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分为PMI组(n=113)和无PMI组(n=688)。同时利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MI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危险模型。结果:PMI发生率为14.1%(113/801),经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MI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OR=1.040,95%CI:1.015~1.065,P=0.001),多支病变(OR=1.740,95%CI:1.028~2.945,P=0.039),支架数目(OR=1.787,95%CI:1.404~2.275,P=0.000),旋磨(OR=4.046,95%CI:1.336~12.252,P=0.013),并建立了危险模型。该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6(95%CI:0.657~0.754)。结论:年龄、多支病变、支架数目及旋磨均为PM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由此建立的危险模型能够较好地指导临床工作者评估PMI风险。  相似文献   
3.
趋化因子是一类能够使免疫细胞发生特定趋化运动的化学趋化蛋白,在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临床孤立综合征的发病、病情进展及转归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定义、结构、致炎机制及其在临床孤立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转归方面的作用,为系统评价趋化因子对临床孤立综合征转化为多发性硬化的预测价值提供了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逆行髓内钉(GSH)与动力髁螺钉(DCS)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疗效的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80~2013)、Embase(1980~2013)、Ovid(1993~2013)、Cochrane中心临床对照试验注册数据库(CENTRAL)(2011年第二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1978~2013)、CNKI(1900~2013)、VIP(1989~2013)、万方数据库(1978~2013)等,收集关于逆行髓内钉与动力髁螺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及临床对照研究,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①Kolment评分:GSH组优良率高于DCS组(P=0.02);②术后疼痛率:DCS疼痛率低于GSH组(P=0.006);③膝内翻:DCS组与GS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④感染: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⑤骨不连: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⑥膝关节僵硬: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⑦住院时间:GSH组短于DCS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⑧术后引流量:GSH组少于DCS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逆行交锁髓内钉相比,动力髁螺钉Kolment评分优良率高,疼痛发生率低,住院时间长,术后引流量多;但在膝内翻、术后感染、术后骨不连、膝关节僵硬率方面二者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术前长期服用抗血栓药物患者的围术期药物管理情况,并分析与围术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出血事件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2月28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进行外科手术、且术前长期服用抗血栓药物患者的相关信息,观察并记录围术期抗血栓药物管理情况、患者住院期间的MACCE和出血事件。结果最终有372例患者进入分析。364例(97.8%)患者在术前停用抗血栓药物,仅3例患者在进行出血低风险手术前未停药;服用阿司匹林的311例患者中,188例(60.5%)患者术前阿司匹林停药时间大于7 d;49.5%(47/95)服用P2Y12受体抑制剂的患者术前使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桥接。围术期共发生MACCE 16例(4.3%),出血事件10例(2.7%)。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年龄>65岁(OR 5.800,95%CI 1.243~27.070,P=0.025)、外周动脉疾病(OR 6.090,95%CI 1.380~26.878,P=0.017)和4级手术(OR 6.144,95%CI1.191~31.701,P=0.030)为围术期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服用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OR 14.110,95%CI 1.743~114.188,P=0.013)和手术时间(OR 1.006,95%CI 1.001~1.012,P=0.026)是围术期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长期服用抗血栓药物的患者,当前围术期抗栓药物管理不够规范,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于年龄>65岁、合并外周血管疾病或拟行大手术的患者,围术期需警惕MACCE。术前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的用药方案和手术时间长是围术期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趋化因子是一类能够使免疫细胞发生特定趋化运动的化学趋化蛋白,在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临床孤立综合征的发病、病情进展及转归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定义、结构、致炎机制及其在临床孤立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转归方面的作用,为系统评价趋化因子对临床孤立综合征转化为多发性硬化的预测价值提供了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系统评价眼底病变与缺血性脑白质病变(WMLs 或LA)的关系.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Embase、CBM、CNKI、万方数据库、VIP 等,收集关于眼底病变与WMLs 的病例对照研究.按CoChrane 系统评价的方法,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RevMan 5.2 软件进行Meta 分析.结果 共纳入3 篇文献,样本量为1 903 例,病例组(WMLs 组)309 例,对照组(非WMLs 组)1 594 例.综合本研究所纳入的文献,共有眼底病变:动静脉交叉征、动脉狭窄、渗出、眼底出血及微动脉瘤;其中动静脉交叉征[OR = 2.26,95% CI (1.70,3.00),P 〈0.00001]、动脉狭窄[OR = 2.37,95% CI (1.70,3.28),P 〈0.000 01]、眼底出血[OR = 2.55,95% CI (1.51,4.30),P = 0.000 4]及渗出[OR = 2.52,95% CI (1.56,4.07),P = 0.000 2]均增大了WMLs 发生的危险性,微动脉瘤[OR = 1.56,95% CI (0.36,6.72),P = 0.55]对WMLs 发生的危险性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眼底动静脉交叉征、动脉狭窄、渗出和出血均与WMLs 的发生有关,微动脉瘤对WMLs 发生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