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功能锻炼对膝关节镜下副韧带及交叉韧带损伤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33例行膝关节镜手术后副韧带及交叉韧带患者的早期功能锻炼,并行术前术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比较。结果:术前20~70分(平均45.25分),术后72~95分(平均89.6分),有统计学意义(χ2=67.2,P<0.01)。结论:早期功能锻炼对膝关节镜下副韧带及交叉韧带损伤术后患者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院属骨科专科医院,地处市中心,手外伤是急诊科最常见的病种,如何做好手外伤患者的手术,急诊室工作人员在患者术前心理护理起着重要作用。现将我院2007年11月~2010年1月收治的100例手外伤患者术前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自行研制一种新型小儿静脉输液肢体固定装置,通过与传统留置针固定方法进行比较,探讨使用新型固定装置的优越性。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300名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新型小儿静脉输液肢体固定装置,对照组应用传统留置针固定方法,观察使用新型留置针固定方法较传统固定方法是否能延长留置时间。结果两种不同的留置针固定方法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新型小儿静脉输液肢体固定装置较之传统留置针固定方法成功率提高。结论骨科患儿在使用留置针时,采用新型固定装置可提高静脉穿刺固定的成功率,避免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痛苦,并可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僵直膝关节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观察护理。方法:2009年1月~2010年10月对25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术前及术后切口引流,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观察护理及研究。25例患者术前膝关节活动度均为39.5°(15~50°),屈曲挛缩角度平均为32.5°(0~55°)。膝关节HSS评分平均为41.2分(15~72分)。结果:5例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经治疗效果满意。25例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和康复训练,未出现感染,神经损伤,术后随访19个月,术后膝关节活动平均为89°(75~120°)。膝关节HSS评分平均为82分(72~95分)获得满意功能。结论:术前活动度差的僵直膝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需要在术前、手术中、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早期发现并发症,早期功能锻炼指导,制定详细护理计划,才能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的配合及护理经验。方法:对86例12~42个月DDH患儿的术前、术中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在对发育性髋关节患儿的护理过程中,通过对患儿及父母的心理护理,术前各种物品的充分准备,术中注意患儿呼吸、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观察出血情况。结论:熟练的护理配合能缩短手术时间,使患儿能够安全渡过手术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主要针对行上肢骨骨折术后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希望能在促进行上肢骨折手术患者疾病护理质量的前提下,为各大医院对于骨科手术护理质量的研究提供数据基础。方法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选取了某医院在2017年1月份到2018年5月份骨科住院部收治的200名行上肢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数据分析过程有一项数据对比分析的环节,所以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都需要进行分组讨论。其中使用常规护理模式的患者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康复护理的患者为观察组,在手术治疗结束之后,我们需要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最终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等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对行上肢骨折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进行探讨。结果本次研究收集到的所有数据均真实有效,且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收集到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发现使用康复护理的方式,对行上肢骨折手术患者进行具体的护理操作,能够促进患者术后心理状况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等各项指标进行优化。结论使用两种不同的护理对行上肢骨折手术患者进行护理操作,通过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在常规治疗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不仅能帮助行上肢骨折手术患者提高手术护理质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其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次研究主要针对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效果进行探讨,希望能在促进患者护理质量的前提下,为各医院研究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实验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方法在本次研究中,我们为了获取真实有效的数据信息,选取了某医院20名骨科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因为数据分析的环节具有一项数据对比的内容,所以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骨科护理人员都需要进行分组讨论,其中使用传统护理质量管理方式的护理人员为对照组,而使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进行具体护理质量管理的护理人员为观察组。最终通过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病区管理合格率,一级护理合格率,急救物品合格率,常规物品消毒合格率,常用护理表格合格率,护理技术操作达标率,以及住院患者满意度达标率等各项指标来分析该管理模式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本次研究收集到的所有数据均真实有效,且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收集到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可以发现使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骨科护理人员进行具体的护理操作能够促进病区管理合格率,一级护理合格率,急救物品合格率,常规物品消毒灭菌合格率,常规护理表格合格率,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达标率等各项指标的优化。结论使用两种不同的管理模式,对骨科护理人员进行具体的管理操作,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与传统的管理方法对比,Pdca循环管理模式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它能够促进骨科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并整体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对创伤骨科患者应用疼痛护理管理手段的效果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抽选某医院在2017年到2018年一年之间收容诊治的100例创伤骨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对象,并将这100例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即普通诊治组和优质诊治组。针对普通诊治组的患者,应用普通的护理手段,针对优质诊治组的患者,应用疼痛护理管理手段,对普通诊治组和优质诊治组的患者在医学临床上的治疗效果和对相关护理工作的舒适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优质诊治组的患者对相关护理工作的舒适度是96.0%,普通诊治组的患者对相关护理工作的舒适度是82.0%,优质诊治组的患者对相关护理工作的舒适度要比普通诊治组的患者高,两组数据分歧存在统计学事理。优质诊治组的患者治疗效果要比普通诊治组的患者好,两组数据分歧存在统计学事理。结论针对创伤骨科的患者在治疗时,应用疼痛护理管理方式,能够显著提升患者对相关护理工作的舒适度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腰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95例腰间盘手术患者,根据患者自愿的原则,按入院日期的单双日,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0例,对照组45例,实验组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按护理常规护理。观察两组在术前、术中、术后的反应。结果:两组术中恐惧程度变化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恐惧心理,主动配合手术,增强治疗效果,降低住院天数,康复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经皮切吸术的手术护理。方法:对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膨隆形)患者拟行腰椎间盘经皮切吸术的术前指导,术中配合医生连接光纤切割器,调整C臂X线机,协助医生观察下肢感觉运动情况。结果:患者术前、术中心理状况健康平稳。术中的生命体征平稳,无腹主动脉损伤、神经根损伤、马尾神经损伤、脊髓硬膜囊损伤等并发症。结论:腰椎间盘经皮切吸术周密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