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合理诊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 1989年 5月 -2 0 0 0年 6月经手术治疗病理证实的胃肠道、腹膜后间质瘤 2 3例 ,就其诊断方法、检查手段、手术方式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 2 3例患者中 ,发生于胃肠道 16例 (6 9 5 % ) ,腹膜后 7例 (30 5 % ) ;良性间质瘤 9例(39 2 % ) ,恶性间质瘤 14例 (6 0 8% )。 2 3例均行手术切除 ,临床表现以腹部肿块、隐痛为主。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 ,明确诊断需依靠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引起脂肪肝的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 ,中医理论认为 ,过食肥甘厚味 ,饮酒致内生痰湿、困于脾土 ,阻遏气机 ,使肝失流泄 ,条达之性 ,胆气淤滞 ,痰浊阻于肝络 ,进而影响肝脏功能所致。在治疗原则上应以清利湿热 ,利胆泄浊为主采用清肝利胆口服液对脂肪肝进行观察 ,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确诊脂肪肝 16 0例 ,治疗组 10 0例 ,男 6 0例 ,女 4 0例 ,年龄在 2 6~ 6 5岁 ,平均 (4 2 .5± 2 .9)岁 ,病程 1~ 30个月 ,平均 (15 .6± 6 .2 )个月。对照组 6 0例 ,男 5 0例 ,女 10例 ,平均 2 9~ 6 0岁 ,平均 (4 0 .5± 4 .6 )岁 ,病程 1~ 32…  相似文献   
3.
某些中药致肾损害的机理及预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药在临床各科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随着科技进步.对中药的研究逐渐深入,在观察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对一些中药所产生的毒副作用给以充分的重视。有关某些中药致肾损害的报道日趋增多,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注意.今就某些中药致肾损害的机理及预防讨论如下。1 中药致肾损害的现状 有关中药及其制剂所致的肾损害的报道有逐年增加之势,其中雷公藤、斑蝥、鱼胆、苍耳子、木通、山豆根、山慈姑、泽泻、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剖宫产子宫瘢痕憩室(PCSD)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57例PCSD患者,26例残余肌层厚度(RMT)≥3mm的患者采用宫腔镜PCSD电切“开渠”术(宫腔镜组),31例RMT<3mm的患者采用宫腹腔镜联合PCSD修补术(腹腔镜组),随访术后症状恢复情况。结果:两组的术后月经期时间均较术前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组及腹腔镜组的术后症状改善率分别为80.7%、93.5%,憩室深度可能为宫腔镜手术后疗效的影响因素。结论:宫腔镜及宫腹腔镜联合手术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PCSD患者的术前症状,对于行宫腔镜手术的患者,术前憩室深度可能影响术后症状的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中药外洗联合火针治疗多发性跖疣的临床疗效,为优化跖疣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北京市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收治的100例多发性跖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外洗联合火针治疗;对照组患者行火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  相似文献   
6.
"肾者胃之关"出自《素问·水热穴论》,最初是论述水液代谢的过程,后世历代医家从各方面对"肾者胃之关"进行发挥、诠释、延展,衍生出许多新的理论,丰富发展经典理论的同时也赋予了其更多的内涵,对临床实践有指导作用。目前"胃肾相关"理论普遍为大家所接受,通过经典探讨,从经络、生理、病理入手,对"胃肾相关"理论作进一步阐释。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 ,因服用过量中草药引起多种难治性疾病不断发生 ,个别患者甚至死亡 ,为中西药工作者敲响了警钟 ,打破了服用中草药安全的普遍认识 ,现将几种常用中草药过量引起的危重症 ,加以探讨 ,望从事中医药工作者重视 ,严守中草药的用量 ,减少医源性疾病的发生。1 超量乌头致严重心律失常乌头为毛莨科植物 ,药用其块根 ,主根为乌头 ,旁根可附子 ,我国约有 70余种 ,除四种栽培的称川乌外 ,其他产地统称草乌 ,乌头所含生物碱以乌头碱毒性最强 ,乌头能通过消化道或经破损皮肤吸收 ,主要经肾及唾液排出 ,因吸收快 ,故引起中毒过程迅速 ,服用过量的…  相似文献   
8.
桥本氏病56例临床治疗报告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将桥本氏病分为气阴两虚、阴虚胃热及肝郁气滞三型,分别用中药制剂甲亢1号、2号及3号治疗。对桥本氏甲减分别用甲减1号、2号治疗。甲状腺肿大者服用消瘿丸。结果总有效率达到96.4%。  相似文献   
9.
儿科护士常常遇到对青霉素皮试呈假阳性反应的患者,七年来,我们在对2361例青霉素皮试中呈阴性反应的患者,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观察,其中:呈阴性反应的患儿为2052例,占86.9%;呈阳性反应的21例,占0.90%;呈假阳性反应的288例,占12.2%。为什么会出现假阳性反应。现就临床观察分析如下: 1.皮肤柔嫩,对刺激反应敏感。属于这种原因的  相似文献   
10.
"瞑眩"又称"好转反应",临床特点表现为突然发生、复杂、多样且短暂,反应过后原有病症迅速减轻乃至消失。其机理可能是:药物作用于人体,使紊乱的各个系统经过调节而达到平衡状态,是邪有出路的反应,是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过程,是疾病向愈的佳兆。探讨瞑眩的病机并结合临床典型案例加以分析,指出瞑眩的临床表现不止一端,临证时需仔细体会方可判断治疗中新出现的症状是病情加重,还是治疗的不良反应,还是疾病向愈的"瞑眩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