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加曲班治疗组(25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25例)。治疗组予静脉滴注阿加曲班,开始2d内每天60mg,24h持续静脉滴注,其后的5d每天20mg,一日一次静点,同时给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舒血宁,依达拉奉等脑保护治疗;对照组不用阿加曲班,其他同治疗组。两组治疗14d后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评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评分。结果:治疗组CSS、BI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应用阿加曲班联合脑保护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米诺环素对腰5脊神经横断(L5-SNT)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海马水平TNF-α、IL-1β、IL-6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SD大鼠36只完全随机法分成4组,即正常组(Z组)、假手术组(J组)、模型+生理盐水组(MS组)及模型+米诺环素组(MM组),每组9只。MS组、MM组进行SNT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建立,而后MM组每天给予米诺环素40mg/kg腹腔内注射,而MS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腹腔内注射。术后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变化并于术前1天及术后1~11天测定大鼠机械缩足阈值(PWT);选择术后第2、7、11天随机取每组动物处死,应用实时PCR法检测大鼠海马水平TNF-α、IL-1β及IL-6的表达。结果 (1)行为学检测:与术前1天比较,MS组与MM组大鼠出现明显的机械性痛觉过敏(P<0.05),而与MS组比较,MM组大鼠机械性痛觉过敏得到明显改善(P<0.05)。(2)促炎性细胞因子变化:与J组比较,MS组大鼠海马TNF-α、IL-1β、IL-6表达上调(P<0.05),而与MS组比较,MM组大鼠海马TNF-α、IL-1β、IL-6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结论 米诺环素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海马中TNF-α、IL-1β及IL-6的表达及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I3K/Akt信号在β样淀粉蛋白(Aβ1-40)引起的PC1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依达拉奉(MCI-186)对其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学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Akt及总Akt水平,观察MCI-186对其保护作用。结果模型组中各时间点Akt Ser473的磷酸化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降低而保护组各时间点Akt Ser473的磷酸化水平均有明显的升高(P<0.05),保护组中细胞凋亡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Aβ1-40主要通过抑制磷酸化Akt水平,进而诱导PC12细胞凋亡。MC-186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传导途径,发挥拮抗细胞凋亡的作用,最终达到保护神经细胞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烟酰胺单核苷酸腺苷酰转移酶(NMNAT)1基因对体外原代培养小鼠神经元轴突发育的影响。方法在体外建立了原代培养小鼠神经元模型,并通过RNA干扰和基因过表达的方法控制NMNAT1基因的表达水平。应用电穿孔转染,上调或下调NMNAT1基因的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神经元轴突形态。在所有的功能试验中,把一种高效的特定的非竞争性NMNAT1抑制剂FK-866(CAS658084-64-1)用作药物学对照。结果在体外原代培养的皮层神经元中下调NMNAT1基因能减缓轴突生长,同时引起轴突分支的减少。结论 NMNAT1基因在原代培养的皮层神经元形态发生中起显著作用,表明NMNAT1基因的丢失可能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变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