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8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煤工尘肺是在煤矿开采、运输工作中,工人们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的煤尘、煤矽混合性粉尘和矽尘所导致的肺部疾病,是严重危害煤矿作业工人身体健康和寿命的职业病,大阴影是煤工尘肺晚期的病变表现,我们对2例长期被误诊为结核的煤工尘肺叁期病例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应用职业流行病学方法,调查分析了尘肺发病指标,评价40年来本企业尘肺防治效果,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稀土粉尘作业工人皮肤损害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稀土粉尘作业工人皮肤损害调查分析王媚媚,贾珂君随着稀土工业的发展,稀土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稀土粉尘对作业工人皮肤损害的研究报道甚少。为此我们对包钢稀土粉尘作业工人进行了皮肤损害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  相似文献   
4.
钢铁工业"与工作有关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对国内三个钢铁集团公司所属的18个炼铁、炼钢和轧钢厂进行了流行病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钢铁行业与工作有关疾病主要集中在呼吸、肌肉骨骼、循环系统和结缔组织、损伤和中毒等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高血压病、肺炎和流行性感冒、腰背痛、烧(灼)伤等。而这些疾病可能与接触高温、强热辐射、粉尘作业,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倒斑和接触一氧化碳等作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例韦格纳肉芽肿(WG)误诊为尘肺病的病例,总结WG与尘肺病的鉴别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WG病例.结果 2例误诊病例临床症状不典型,X射线胸片主要表现为双肺弥漫分布结节影.胸部CT表现:病例1,双肺弥漫分布空洞型结节及片状阴影;病例2,双肺随机分布微结节,经观察结节有自愈表现.结论 鉴别WG与尘肺病的主要手段是CT,可结合相关特异性较高的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尘肺阴影在CT和高分辨率CT(HRCT)上的表现,为尘肺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某钢铁企业73例粉尘作业工人,其中观察对象15例,Ⅰ期36例,Ⅱ期17例,Ⅲ期5例。进行常规CT和HRCT扫描,观察各期尘肺小阴影在CT及HRCT下的形态、分布特点。结果在HRCT上,圆形小阴影更为明确,且相对独立,以小叶中心、支气管血管束及胸膜下较为显著;除圆形小阴影外还有细小分支状影,有较多的支气管血管束呈串珠样改变。不规则小阴影主要表现为双肺线状影、小叶中心气肿及小叶中心分支状影、小叶间隔增厚及网织影、蜂窝影以及肺大泡。大阴影的CT值在95~115HU之间,周围有气肿及大疱,且大阴影的上下层面均有相当数量的q影、r影。结论CT尤其是HRCT在显示小阴影的分布、形态、大小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对大阴影的早期改变以及大阴影的内部病变和外围情况的显示上优于X线平片。因此在尘肺的诊断,尤其是鉴别诊断中,CT有着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8.
尘肺胸部高千伏平片与 CT 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T在尘肺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某钢铁生产厂接尘工人72例进行高千伏胸片和常规CT及高分辨率CT(HRCT)对比研究。结果:研究表明常规CT和HRCT比X线平片能够更加客观和准确地发现肺内病变。CT无论在尘肺的早期诊断还是在肺内大阴影的确定以及尘肺合并症的判断方面均优于X线平片。结论:在尘肺的诊断中对于X线平片难以确定的病例进行CT检查.对尘肺及其并发症的客观、准确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尘肺大阴影毛刺样改变的影像学特点,探讨其在大阴影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从62例均具大阴影的已诊断尘肺叁期患者中,选出其中22例有尘肺大阴影伴影的X射线胸片及CT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大阴影伴影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X射线胸片表现:大阴影毛刺样改变表现为大阴影边缘细长须状阴影,阴影在侧胸壁侧接近平行走形.毛刺样改变位于大阴影侧胸壁侧者22例,位于纵隔侧者4例,位于足侧者2例,位于前胸壁侧者16例,位于头侧并前胸壁侧者5例(经侧位胸片观察),未见位于背侧者.CT表现:大阴影毛刺样改变表现为大阴影边缘稀疏(与胸片相比较)、细长线状阴影,与肺癌毛刺不同.毛刺样改变在侧胸壁接近平行.侧胸壁侧有毛刺样改变者22例,大阴影周围(指冠状位)均有毛刺样改变者1例,毛刺样改变在前胸壁侧者21例,在纵隔侧者13例,在背侧者1例.大阴影头侧未发现毛刺样改变.结论 尘肺大阴影毛刺样改变是尘肺大阴影所具有的重要影像学特征之一,其在尘肺大阴影的诊断尤其是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分析稀土尘肺及观察对象的影像学表现,总结稀土尘肺的影像学特征。回顾性分析33例稀土尘肺及观察对象的各种影像学(主要是胸片及CT)表现,对各种影像表现进行统计。结果显示,胸片表现:小阴影以p为主33例,小阴影以双中、下肺区分布为主33例;高分辨率CT表现:小阴影以p为主33例,14例观察对象的小阴影分布显示,双中肺野分布13例,双下肺野分布1例;壹期尘肺中,双中、上肺区小阴影分布12例,小阴影表现为小叶中心分布且境界清楚的微结节。贰期尘肺中,小阴影双肺弥漫分布7例,以双中、上肺区分布最密集,双下肺区较双中上肺区为少,肺底部分布微结节1例,小阴影均为境界不清楚微结节7例。提示,稀土尘肺的小阴影以p影为主,分布特征同其他以p影为主的尘肺类似,密集度较低的小阴影境界清楚,密集度较高的小阴影可伴玻璃样改变。利用HRCT技术可详细显示稀土尘肺小阴影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