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0篇
综合类   21篇
  2023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牛云枫  贾海玉  娜荣  陶丽  李秀荣 《临床荟萃》2001,16(21):986-987
普罗帕酮、安搏律定在临床上应用于抗心律失常已有很多报道。但二者联合应用时体内的相互作用的报道较少见 ,施孝全等曾报道过安搏律定、普罗帕酮在家兔体内的相互作用一文 [1 ] 。为观察普罗帕酮、安搏律定联合用药时的相互作用 ,我们对 8例住院患者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 ,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住院患者 11例 ,男 7例 ,女 4例 ,年龄 4 5~ 70岁 ,平均 ( 5 8.78± 4 .2 )岁。病史 3个月至 12年 ,平均 3 6.84个月。均有服抗心律失常药物史。原发性高血压病 6例 ,冠心病 4例 ,心肌病 1例。1.2 方法 用药前停…  相似文献   
2.
包秋红  张勇  贾海玉 《心脏杂志》2023,35(2):173-176+190
目的 探讨基于多层螺旋CT(MSCT)检测心外膜脂肪(EAT)联合左心耳射血分数(LAAEF)预测冠心病患者并发房颤的效能。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9例冠心病患者,根据6个月内是否发生房颤分为两组:房颤组(n=47)和无房颤组(n=142),比较两组基线资料、EAT体积、LAAEF,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冠心病并发房颤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ROC下面积(AUC)分析EAT体积、LAAEF及联合预测房颤的价值。结果 房颤组患者的高血压、Gensini评分、冠心病类型与无房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房颤组患者的EAT体积高于无房颤组,LAAEF低于无房颤组(均P<0.01);将高血压、Gensini评分、冠心病类型控制后,EAT体积、LAAEF仍是发生房颤的相关影响因素(P<0.01);EAT体积预测房颤的AUC为0.726,LAAEF预测房颤的AUC为0.777,EAT体积联合LAAEF预测房颤的AUC为0.867;持续性房颤患者EAT体积高于阵发性房颤患者...  相似文献   
3.
贾海玉  牛去枫 《医学综述》1998,4(3):142-143
<正>高血压是老年人心血管病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本文试探讨高血压病各期对心脑肾脏器及左心舒张功能的影响.1 对象与方法1.1 按 WHO标准凡收缩压≥21.3kPa(160mmHg/)或/和舒张压≥12.6kPa(95mmHg)除外各种继发性高血压病共100例.男67例,女33例,年龄60岁~82.5岁(68.1±12.34岁).对照组50例,男女各25例,年龄55岁~68岁(59.34±9.21岁).1.2 方法 根据病史分三个年限组:1年~10年、10年~20年、20年~30年,测量站、坐、卧位血压各二次取平均值.统计Ⅱ、Ⅲ期高血压病中合并心衰、肾衰及头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原因未明热二例分析贾海玉牛云枫陶丽张权1(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干部保健科,1.神华集团矿区总医院)关键词老年人,原因未明热中图法分类号R4413原因未明热(FOU)一直是临床上诊断的难点之一,在老年患者,病因和临床表现有独特之处,将临床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对24h动态血压的影响,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SAS引起的高血压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无心血管疾病的SAS病人和正常对照组各30例进行多导睡眠图(PSG)、24h动态血压(ABPM)及血管活性物质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监测;同时对SAS病人施以nC-PAP治疗,并进行上述指标的监测。结果:nCPAP治疗前,SAS病人ET、白天平均收缩压(dMSP)高于正常对照(P〈0.05);呼吸紊乱指数(RD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LAT)、夜间平均收缩压(nMSP)、白天平均舒张压(dM-DP)、夜间平均舒张压(nMDP)、白天平均动脉压(dMAP)、夜间平均动脉压(nMA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24h血压曲线呈非勺型;NO低于正常对照(P〈0.05);NO/ET、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较正常对照明显降低(P〈0.01);SAS病人dMAP、nMAP与LSaO2呈负相关(Beta=-0.561 P〈0.05;Beta=-0.388 P〈0.05),RDI与nMAP呈显著正相关(Beta=0.512 P〈0.01)。nCPAP治疗后,除dMSP无变化外(P〉0.05),上述指标的异常改变均有改善(P〈0.05或P〈0.01)。结论:SAS病人组各血压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SAS可能是引起高血压的原因之一,其机制可能是由于反复缺氧,使血管功能失常,导致血浆NO含量减少和ET的升高;nCPAP治疗能纠正血浆NO及ET含量的异常,有效地降低SAS病人的血压,改善24h血压的节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白介素- 6 ( Interleukin6,IL - 6) 、白蛋白( Albumin) 及C - 反应蛋白( C -Reactive
Protein,CRP) 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 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
120 例COPD 病人及60 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120 例COPD 病人分为吸烟COPD 组( n = 60) 及吸烟非
COPD 组( n = 60)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测定各组人群血清IL-6、白
蛋白及CRP 水平。结果: 三组人群血清IL-6、CRP 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白蛋白水平间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 P>0.05) 。三组人群肺功能测定指标( FEV1 /FVC、FEV1) 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极
重度吸烟COPD 病人的血清IL-6 水平较轻度病人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中度、重度及极重度吸烟
COPD 病人的血清CRP 水平较轻度病人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随着COPD 疾病进程,血清白蛋
白水平变化不大。吸烟COPD 病人血清IL-6 水平与FEV1( 病人r = -0.544,P<0.05) 及FEV1 /FVC( r = -0.688,P
<0.05) 均呈现负相关。血清CRP 水平FEV1( r = -0.598,P<0.05) 及FEV1 /FVC( r = -0.632,P<0.05) 均呈现负相
关。结论: 血清白介素-6 及C-反应蛋白水平可作为评估COPD 病情严重程度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7.
肺栓塞是静脉或右室腔内的血栓脱落,或其他物质如羊水、脂肪、空气等进入静脉系统,经右心而入肺动脉引起的栓塞。栓子约79.1%来自下肢静脉,很多病人在静脉血栓形成栓塞前有静脉炎或其后遗症的症状。临床表现因血栓的性质、部位、速度及患者基础疾病而有很大差别。主要症状有呼吸困难,持续剧烈难以忍受的胸痛、咯血等。体征可有低热、呼吸频速、紫绀、  相似文献   
8.
心功能不全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在老年人中尤为常见。由于老年人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缺乏特异性,临床诊断常受病人和医生的主观性影响,因此诊断有一定的难度。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是一种由32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类心脏神经激素,广泛分布于脑、脊髓、心肺等组织,其中以心脏含量最高,具有强大的利钠、利尿、舒张血管,  相似文献   
9.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ndrome,SAS)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及内皮素(endothelin,ET)水平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关系。方法: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50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分为伴CHD组(21例)和不伴CHD组(29例)。测定和比较各组间的血浆NO、ET及其比值的动态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AS组无论有无CHD,其血浆NO均明显下降,ET水平升高,NO/ET比值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SAS组间相比,伴有CHD的患者,其NO明显下降,ET水平升高,NO/ET比值显著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SAS患者存在明显的内皮功能障碍,以伴CHD者为主,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可能是SAS患者并发CHD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直至60年代中期,大多数心脏病学家仍认为心肌梗塞后患者需要长期完全卧床休息。这种看法基于病理学的检查结果:梗塞组织完全愈合,梗塞区为瘢痕组织所取代,需要12周的时间。60年代末期,人们发现了长期不活动带来的一些不良影响,包括:严重的不适应,体位性低血压,及静脉血栓形成。因而建议心梗病人要进行早期活动。此论点后来发展成心脏康复的理论。心脏康复是指心脏病人恢复最佳体力、医学、心理、社会、情绪、工作和经济状态的一种过程。70年代以来,人们在急性心肌梗塞(AMI)后的康复过程中,在改善病人心理状态和运动能力、降低病死率方面进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