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水酒精治疗淋巴管囊肿2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涛  贾晓菲 《包头医学》1997,21(1):16-16
淋巴管囊肿亦称淋巴水囊瘤,多发于婴幼儿,成人亦有发病,多见于颈部.淋巴管囊肿可生长较大,大而深的多有指状突起,沿着筋膜间隙延伸至肌肉、大血管、神经等重要器官之间,不易达到全部切除而复发.我院先后对27例淋巴管囊肿的病人采用抽吸囊腋注入无水酒精的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实为一种简便易行,病人痛苦小,复发率低,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麦默通(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是在B超或钼靶立体定位引导下,通过计算机控制的真空辅助高速旋切设备,利用真空负压吸引原理,进行乳腺组织微创切割的仪器系统。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系统的取样器与传统的活检针(Tru-cut针)类似,为粗针穿刺活检的一种,最初仅用于乳腺肿块的活检,由于可切取的标本量大,相继用于部分乳腺良性、恶性肿块的切除及触诊阴性的乳腺肿块的切除。而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女性乳腺疾病发病率亦明显增高,年轻女性纤维腺瘤及瘤样增生病变在临床中更多见了。传统方式的手术治疗需在皮肤上形成或大或小的一个或多个切口疤痕,既影响美观又给患者带来心理阴影,造成了身心的创伤。所以将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系统应用于乳腺肿块的切除诊疗,确实体现了"微创"的特点,而且效果良好。现将麦默通切除13例乳腺纤维腺瘤的临床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胰腺癌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步上升趋势,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中晚期,丧失手术治疗机会,对此,一般采取非手术治疗。综合性介入治疗作为非手术治疗方案中的一种,近期疗效好,安全性高且具有重复性,目前已成为胰腺癌患者治疗研究的一个焦点。本次研究笔者就胰腺癌患者行综合性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下腹部手术的的量-效关系。方法将拟行下腹部手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等比重液组(I组)和重比重液组(II组),ASAl~II级,两组均行蛛网膜下腔阻滞, I组给予0.5%罗哌卡因1.5 mL与0.9%氯化钠注射液1.5 mL混合液(平均比重1.006)共3 mL注入蛛网膜下腔。 II组给予0.5%罗哌卡因1.5 mL与10%葡萄糖注射液1.5 mL混合液(平均比重1.011)共3 mL注入蛛网膜下腔,注药速度均为0.2 mL/s,注药后硬膜外置管(以备蛛网膜下腔阻滞效果不佳时用),记录麻醉起效时间T0、运动阻滞达改良Bormage评分3级的时间T1、感觉阻滞达最高平面的时间T2、感觉阻滞消退2节段的时间TR2、运动阻滞消退至改良Bormage评分2级的时间TB2、伤口出现明显疼痛需用止痛药的时间Tp、能自行排尿的时间Tu并进行比较,统计蛛网膜下腔阻滞注药后20 min患者出现明显“难受”感觉的例数,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注药后T0、T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16、1.561,均P>0.05);I组T2明显长于I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43,P<0.05),I组蛛网膜下腔阻滞注药后20 min患者出现明显“难受”感觉的例数明显低于I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50,P<0.01。 I组TR2、TB2、Tp、Tu均明显短于I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03、3.786、5.878、6.387,均P<0.05)。结论等比重局麻药蛛网膜下腔阻滞起效同样迅速,效果满意,在蛛网膜下腔阻滞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前,对于乳腺癌手术,以改良根治术术式为主,该术式仍具有创伤大、创面大的特点,术后皮下渗血渗液发生较明显,若再加上引流不畅,就会引起皮下积液的发生[1].近年国内报告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为40 %~60 %,国外报告9.8~26%[2].为避免大量创面渗出,加压包扎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采用的皮瓣与胸壁打包缝合加压包扎伤口的方法,有效地使伤口皮瓣与胸壁紧密贴合,消灭了残腔的存在,再加上有效的负压吸引使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我院2007-2009年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42例,使用了该缝合包扎法,皮下积液发生率仅7.1 %.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患者静脉溶栓前后血清中半乳糖凝集素1(Galectin-1,Gal-1)和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Gal-3)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接受静脉溶栓的86例ACI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ation...  相似文献   
7.
二至丸由女贞子和墨旱莲两味中药组成.陈宝贵教授从医50余年,对多种疾病的治疗均有其独特经验,临床广泛应用二至丸治疗男科疾病、妇科疾病、骨病、失眠、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重症肌无力、过敏性疾病、干燥综合征等,均取得良好效果.现主要从配伍应用、药物剂量、临床表现、使用注意等多方面对陈教授应用二至丸经验进行介绍,现床广泛应用二至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降低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2008年施行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病例36例,手术均采用了硅胶管双负压引流;打包法缝合胸壁皮瓣;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等方法,以预防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结果:36例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皮下积液3例,其中2例积液位于腋下,1例积液位于锁骨下区,积液量均小于20 ml,经2次穿刺抽吸后治愈。结论: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主要有效方法有:切口负压引流,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胸壁皮瓣打包缝合,这几种有效方法同时使用,能明显减少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逆行性胰胆管造影 (ERCP)是用内镜在直视下诊断十二指肠黏膜和十二指肠乳头疾病的重要方法 ,通过造影还可了解胰胆管内的病变情况 ,同时又无须开腹手术 ,对一些胆胰疾病可进行相应的治疗。我院 1年内采用内镜ERCP诊断和治疗胰胆管疾病患者 19例 ,疗效可靠 ,患者痛苦小。现将方法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9例患者中 ,男 6例 ,女 13例 ;年龄最大 6 1岁 ,最小 8岁。上腹或右上腹疼痛 18例 ,黄疸 12例 ,发热 7例 ,同时具有腹痛、发热、黄疸者 5例。19例均行B超检查 ,其中 8例行CT检查。术前 10例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原发性胆…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50年代超声技术开始应用于乳腺疾病的诊断,迄今历时60余年,乳腺超声检查不受乳腺组织类型的限制,无创、无辐射、可重复、显像清晰、方便快捷、费用低廉,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之一.近些年来,各种超声新技术,包括超声弹性成像、超声造影、实时三维超声成像等超声新技术在临床广泛开展,晚近"萤火虫"技术也伴随而生,相继应用于乳腺疾病的诊断,使超声检查乳腺疾病的检出率、灵敏度和特异度明显增高,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已成为乳腺疾病检出的主要影像学手段之一.本文就超声影像学方法在乳腺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临床应用方面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