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神经症状寰枢椎骨折患者的非手术治疗效果。方法7例无神经症状的寰枢椎骨折患者行牵引后,再行头颈胸石膏或颈托外固定,其中1例枢椎椎体骨折患者仅行颈托外固定。结果随访3-8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临床愈合,枕颈部痛均消失,颈椎活动范围轻度减小。结论对无神经症状的寰枢椎骨折患者进行选择性非手术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50岁,因左膝关节扭伤后疼痛、活动受限2月余于2004年8月17日住院。2月余前患者在晨练中用力蹲坐后做甩腿动作时突发左膝疼痛并有绞锁感,经他人牵拽抖动后稍缓解。此后日常生活中左膝仍不能伸直并疼痛,做下蹲、上下台阶等动作时明显,逐渐影响一般性行走。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左膝无肿胀,屈伸受限,屈伸范围20°~90°之间;[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银杏外种皮多糖 (Ginkgobilobaencarppolysacharides ,GBEP)对衰老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皮质MDA、海马SOD活力的影响。方法用腹腔注射D 半乳糖制造衰老模型 ,以低、高GBEP浓度给实验组灌胃 ,对照组和衰老组灌等量生理盐水 ,连续 6周后进行水迷宫、爬杆、负荷实验 ,观察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 ,测定脑MDA含量 ,海马SOD的活力。结果低浓度、高浓度银杏外种皮多糖有对抗D 半乳糖减退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 (P <0 .0 5 ) ,使脑内MDA含量下降 ( 1.70± 0 .3 4vs 2 .97± 0 .74,P <0 .0 1) ,海马中SOD活力升高 ( 5 6.0 0± 16.0 6vs 44 .0 2± 15 .68,P <0 .0 1)。结论银杏外种皮多糖可提高动物学习记忆能力 ,增强抗氧化能力 ,延缓衰老进程。  相似文献   
4.
5-HT灌流幼年组及成年组大鼠脑片。幼年组66.7%额叶后部Ⅳ层神经元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幅度降低73.9%,膜电位和膜电阻无变化;此作用为5-HT1β激动剂TFMPP模拟,为5-HT1A/1β拮抗剂pindolol阻抑;5-HT不降低低钙高镁液中谷氨酸钠的去极化反应。提示幼年期5-HT经突触前膜5-HT1β受体抑制突触传递。5-HT灌流使成年组60.9%神经EPSP降低36.2%,伴随  相似文献   
5.
元·吴瑞<日用本草>记载,银杏"味甘平",可"敛肺气、定喘咳、止带浊、缩小便",具有温肺益气、延缓延老、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银杏外种皮是银杏果实肉质层,俗称白果衣胞,约占银杏整个种实的70%.近年研究发现,银杏外种皮具有延缓衰老、祛痰止咳、扩张支气管、降低血压、增加组织血液灌流、抗炎、抗过敏、抗氧化、抗疲劳等作用[1].外种皮中含有内酯、双黄酮、酚酸和多糖等多种成分[2],其中哪些成分具有抗脑衰老作用尚不清楚.本实验利用D-半乳糖建立脑衰老模型,探讨银杏外种皮内酯对衰老脑功能和运动能力的影响.旨在寻找银杏外种皮中延缓衰老的有效成分,以利于银杏的进一步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6.
银杏外种皮内脂对抗D-半乳糖衰老小鼠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银杏外种皮内酯对抗D-半乳糖所致衰老过程的作用.探讨银杏内酯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的影响.方法:计连续42dSCD-半乳糖,造成小鼠衰老模型,用Y迷宫、Morris水迷宫实验及测定小鼠海马SOD和GSH-Px及脑组织MDA的方法来检验银杏内酯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银杏内酯可显著改善D-半乳糖所致的学习与记忆能力的损害.高、低剂量银杏内酯组比模型对照组的Y迷宫、Morris水迷宫的学习、记忆能力有显著性改善(P<0.05)、小鼠海马SOD含量增多(P<0.05)、GSH-Px含量增多(P<0.05)、脑组织MDA含量减少(P<0.05).结论:银杏内酯能改善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的学习与记忆功能,减少脑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7.
由于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再撕裂率较高,有学者采用不同种类成体干细胞来修复肩袖损伤以降低再撕裂率。目前多数实验研究证实,成体干细胞具有提高肩袖损伤修复术后腱-骨界面最大失效负荷、增加肩袖胶原蛋白生成、促进界面纤维软骨形成、减少再撕裂率的作用;多种因素在成体干细胞促进损伤肩袖腱-骨界面愈合过程中起了诱导分化的作用。该文就成体干细胞技术促肩袖损伤修复实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椎体增强技术后生物力学特性的变化。方法 12具尸体腰椎标本,分为正常对照组、椎体骨折组、自体骨椎体成形术(ABG)组、椎体成形术(VP)组分别进行实验应力分析。通过各种工况的生物力学测试,说明椎体增强技术对伤椎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采用椎体内植骨或骨水泥填充能显著改善伤椎稳定性(P<0.05)。结论采用椎体内植骨或骨水泥填充部分改善了伤椎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单隧道悬吊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1月间27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男19例,女8例,年龄平均(28±8)岁,排除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等。骨折按Meyers-Mckeever分型,Ⅱ型9例,Ⅲ型14例,Ⅳ型4例。本组患者均采用关节镜下单隧道缝线环绕固定方法治疗。定期复查X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Lysholm评分系统评价膝关节功能,疼痛采用视觉模拟法(VAS)进行评定;主观因素包括肿胀、关节稳定性及参加工作满意度;记录并发症。术前术后评分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 结果术后随访平均(18±6)个月。骨折均在3个月内愈合,无感染、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27例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26例患者末次随访Lachman试验及前抽屉试验均阴性,1例患者随访体检时膝关节Ⅱ°松弛,自诉无腿软不稳现象。视觉模拟VAS评分平均为(1.0±0.6)分。术前膝关节Lysholm评分(42±9),末次随访膝关节Lysholm评分(9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2.365,P <0.01)。主观评价所有患者日常生活无明显影响。 结论关节镜下单隧道悬吊固定缝线技术治疗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手术操作创伤小,简单方便,骨折复位固定牢靠,术后功能恢复快,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比较关节镜引导下肩胛上神经阻滞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在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48 h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18年4月-2018年6月侧卧位下行肩关节镜择期手术的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两组,各25例,均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A组在全身麻醉后肩关节镜引导下用0.2%罗哌卡因20 ml行肩胛上神经阻滞,B组全身麻醉后在超声引导下用0.2%罗哌卡因20 ml行肌间沟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8、12、24和48 h静息状态下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48 h内非甾体类止痛药用量、术后不良反应和术后48 h镇痛满意度。结果 A组和B组患者术后2、4、8、12、24和48 h的VAS评分分别为1(0.0,1.0)和1(0.0,2.0)分、1(1.0,1.5)和1(1.0,2.0)分、(2.52±1.48)和(3.80±2.60)分、(3.32±1.55)和(4.68±2.30)分、(2.60±1.35)和(3.56±1.39)分、(2.28±0.94)和(2.92±1.96)分;两组术后2、4和48 h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8、12和24 h两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镇痛药氟比洛芬酯使用量分别为(62.00±38.94)和(92.00±49.33)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哌替啶使用率比B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48 h内A组患肢麻木感发生率为0.00%(0/25),B组术后均有麻木感,48 h内麻木感逐渐消失;两组术后48 h镇痛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关节镜引导下肩胛上神经阻滞与常规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比较,前者应用于肩关节镜术后8、12和24 h镇痛效果较好,副作用小,有利于早期康复,更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