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食管肿瘤癌变的机制.方法 对1998年食管内镜普查诊断为食管异型增生的57例患者随访2 a,40例仍为异型增生(未癌变组),17例进展为早期癌(癌变组).对2次活检组织标本分别采用免疫组化SP法行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Stat3)和Ki-67蛋白检测.结果 1998年标本Stat3和Ki-67在两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0年标本二者表达均升高,但癌变组高于非癌变组(P<0.05).癌变组Stat3和Ki-67 2 a中由阴性变为阳性的比率均分别高于非癌变组(P<0.05).17例食管早期癌标本中Stat3和Ki-67的相关分析示二者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 Stat3和Ki-67尤其是Stat3可能在食管癌变中起关键作用,阻断Stat3的表达可能阻断Ki-67表达,从而阻断食管癌变进程;此可能为食管癌的基因治疗提供理想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下尼龙圈套扎治疗大肠息肉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尼龙圈套扎治疗通过内镜检查排除恶变、直径较大、蒂粗的息肉。根据息肉大小选择尼龙圈,将尼龙圈尾部钩挂在套扎器前端的金属钩上,然后收入塑料外套管中,经活检孔送入套扎器,释放套圈,将套圈套住息肉基底的蒂部,收塑料外鞘管使套圈处于息肉蒂部合适部位,缓慢收金属套管内心,同时缓慢放外鞘管,两者交替进行,待有阻力后,观察息肉颜色变紫,证明阻断了息肉的血液供应,停留2min后释放圈套,观察息肉蒂部无出血后,退出内镜。结果 35例均套扎成功,其中33例一周后复查后均完全脱落,未见出血、穿孔;1例因息肉蒂部较粗局部黏膜坏死后尼龙套圈相对松弛,息肉恢复供血,随进行二次套扎,息肉脱落,1例套扎时助手用力过大,息肉机械性割断,蒂部搏动性喷血,用止血钛夹夹闭止血成功。所有病例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内镜下尼龙圈套扎治疗粗、长蒂的较大的大肠息肉,是一种成功率高、微创、简便、安全、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与探讨顺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蒽环和紫杉类耐药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本文选择了自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来我院治疗的蒽环和紫杉类耐药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21例,对其采用顺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以21天为一化疗周期,观察患者在化疗两周期以后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患者接受治疗后1例患者病情得到完全缓解,6例为部分缓解,11例稳定,3例进展,治疗总有效率为33.3%;患者疾病至进展期的中位时间为5.4个月;治疗后的不良反应主要有白细胞数量减少、贫血、乏力、腹泻、恶心呕吐、肝功能损伤以及手足综合征等,所有症状均为可逆性,且本次研究中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 顺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蒽环和紫杉类耐药晚期三阴性乳腺癌具有良好的近期效果,且患者的耐受性较好,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JNK2和SHH在食管组织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食管组织,20例食管鳞状上皮异型增生组织,19例食管早期癌组织中JNK2蛋白和SHH蛋白的表达.结果 JNK2和SHH蛋白在早期癌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63.16%、73.68%,在早期癌组织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食管组织、食管鳞状上皮异型增生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JNK2和SHH在食管早期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成为食管癌早期诊断新的分子标志物和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和评价吉西他滨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2011年12月我科经病理证实的晚期食管癌28例.吉西他滨给药剂量按1.0g/m'.第1、8天,静脉滴注1h.每3周重复,每例至少接受2周期化疗后评价疗效. 结果 全组28例均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1例(3.57%),部分缓解12例(42.86%).稳定7例(25.00%),进展8例(28 57%),总有效率(46.43%),中位疾病进展时间176d.中位生存时间262d.治疗相关毒副反应主要为血小板减少,Ⅲ -Ⅳ级血小板减少为7.14%(2/28).结论 吉西他滨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可,毒性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和评价吉西他滨作为二线化疗方案治疗早期复发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至2010年12月我科经病理证实的早期复发小细胞肺癌38例。吉西他滨(泽菲)给药剂量按1.0g/m2,d1、8d,静滴1h,每3周重复,每例至少接受2周期化疗后评价疗效。结果全组38例均可评价疗效,有效率(CR+PR)28.95%(11/38),SD 18.42%(7/38),PD 52.63%(20/38),中位疾病进展时间14周,中位生存期26周。治疗相关毒副反应主要为血小板减少,Ⅲ-Ⅳ级血小板减少为5.26%(2/38)。结论吉西他滨可以作为早期复发小细胞肺癌的二线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IFITM 3)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结肠癌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结肠癌组织和对应的癌旁组织中IFITM 3 的表达水平。细胞转染si-IFITM 3 抑制IFITM 3 的表达,同时转染si-control 作为对照,MTT 检测转染后48 h的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 检测细胞中Bcl-2、Bax、p-STAT3、STA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IFITM 3 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i-IFITM 3 组结肠癌细胞HT29 和HCT116 的存活率与si-control 组相比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转染si-IFITM 3 后的结肠癌细胞HT29 和HCT116 凋亡率高于si-control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转染si-IFITM 3 后的结肠癌细胞HT29 和HCT116 中STAT3 蛋白表达水平没有变化,p-STAT3、Bcl-2 蛋白表达水平低于si-control 组,Bax 蛋白表达水平高于si-control 组。结论 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在结肠癌组织中过度表达。抑制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 的表达,可以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促进癌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与Bcl-2、Bax、STAT3 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华蟾素胶囊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患者的价值.方法 选择医院2016年1月-2020年9月收治的280例晚期肺癌患者,根据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140例(化疗)和观察组140例(华蟾素胶囊联合化疗),并通过QOL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水平,统计两组患者不良症状(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伤、中性粒...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重组人血管内皮生成抑制素联合阿法替尼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阳性晚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3例EGFR突变阳性晚期肺腺癌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试验组(42例)与参照组(41例)。参照组采取阿法替尼治疗,试验组于参照组基础上采取重组人血管内皮生成抑制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肿瘤控制率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CA199、CA125、CA153、CEA水平均降低,WHOQOL-100评分均升高,且试验组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生成抑制素联合阿法替尼治疗EGFR突变阳性晚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确切,能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参一胶囊联合替吉奥胶囊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以9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对象,患者就诊时间段为2014年1月到2017年12月期间,将其中给予单药替吉奥胶囊治疗的4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另外联合给予参一胶囊治疗的4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患者治疗临床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替吉奥胶囊联合参一胶囊治疗,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改善患者整体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地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