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外伤性小肠破裂97 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外伤性小肠破裂97例。结果治愈95例,死亡2例。主要并发症有:切口感染9例,切口裂开2例,肠粘连5例,感染性休克1例,肠瘘1例。认为外伤后腹痛,腹膜炎体征及腹腔穿刺阳性仍是早期诊断的主要依据。B超和X-CT检查不仅可用于进一步验证诊断,而且重复B超检查还可用于动态观察,术中详细探本是预防漏诊的重要措施。单纯修补和小肠部分切除仍是常用的术式。彻底的冲洗与引流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在直肠肿瘤的治疗中.免气腹腹腔镜辅助手术在保留了腔镜手术优点的同时,避免了CO2气腹对全身的影响,降低了手术与麻醉的风险。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自2007年以来利用前腹壁提升器,在悬吊腹腔镜辅助下成功完成了15例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手术方式、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月至2004年8月62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临床资料。结果62例均在胆道镜的配合下完成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其中胆总管切开取石后置T管引流20例,胆总管切开取石后一期缝合42例。2例发生术后胆漏。结论对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不管是采取T管引流还是一期缝合,只要掌握手术方式及适应证,腹腔镜下治疗胆总管结石是可行的,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靠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肝囊肿开窗术25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肝囊肿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腹腔镜肝囊肿开窗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中,5例为单纯腹腔镜肝囊肿开窗术,20例为腹腔镜联合手术。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一例中转开腹,无一例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与开腹手术相比,明显缩短(P〈0.05)。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缩短,术后疼痛轻微,仅有2例患者使用止痛药,1例术后肝囊肿复发。全组均痊愈出院。结论腹腔镜肝囊肿开窗术的疗效是令人满意的,它具有创伤小、瘢痕小、痛苦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壁切口疝补片修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9月至2009年3月18例大或巨大腹壁切口疝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其中1例术中因广泛致密黏连,做小切口直视下分离黏连回纳疝内容物后缝合切口腹腔镜下完成后续操作,手术时间45—90min,平均60min;术后4—48h患者下床活动,1—2天排气,术后疼痛轻,3—6天后大部分患者疼痛明显缓解,术后住院3~14天,平均5天,术后随访2~20个月,1例诉慢性疼痛,1例术后1个月出现补片感染,后经开腹取出补片膨体聚四氟乙烯面,随访5个月未见疝复发。结论腹腔镜治疗腹壁切口疝相对于开放修补方法具有微创、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补片修补术的手术操作要点及其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应用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补片修补术治疗32例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均取得成功,手术时间为20-60分钟,平均40分钟。术后住院时间3-6天,平均4.5天。15例患者有腹壁疼痛感觉,发生率46.9%,予镇痛治疗,多于术后3天明显减轻,2~3周后缓解;三例出现血清肿,发生率9.4%,一例子加压包扎后吸收,两例子穿刺抽吸后消失。随访3月-50月,临床症状缓解,未见复发。结论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补片修补术做为一种新的手术方法,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7.
谷春伟 《苏州医学》2004,27(2):59-60
三镜包括十二指肠镜、胆道镜、腹腔镜。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来说,三镜联合治疗具有极大的优越性。目前可供选择的微创术式有以下三种:  相似文献   
8.
分析65例胆道残余结石的发生原因和处理,并对其手术治疗和预防进行讨论,认为降低再手术率的措施应从首次胆道手术前,中,后3个环节着手。(1)术前检查应全面,细致,可常规做B超,CT等,必要时做ERCP,PTC,MRCP等。(2)术式的合理选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肝内胆管结石,手术矫正肝胆管狭窄进防止肝内胆管结石昨发的重要环节。(3)术中全面探查,应开展术中B超,胆道造影检查或胆道镜取石。(4)术后加强观察和处理,发现胆道残余结石应首选胆道镜取,使患者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修补术的长、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1年7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41例行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41例切口疝均在腹腔镜下完成修补,手术时间45~150min,平均60min,术后住院时间3~16d,平均6d,术后随访2~65个月,平均25.6个月。发生血清肿4例,术后疼痛8例(术后3~6周缓解),补片感染1例,复发2例。结论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及复发率低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联合应用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腹腔镜胆囊切除(LC)和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或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CDE)的胆道结石患者78例。其中先行ERcP/EsT,然后行LC35例;先行LC,然后行ERCP/EST25例;同时行LC和LCDE18例。3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组成上无差异。胆总管结石总取出率为92%,3组分别为93%、95%和87%。认为根据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不同特点,可联合应用多种微创外科技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