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感控观察员制度在手术室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感控观察员制度应用于手术室的诊疗活动中,制定针对疫情的手术室相关流程与指引,分别选取疫情期上班1周后的第1天(2月17日)和感控观察员管理制度实施1周后的第1天(2月24日),使用焦虑自评量表和穿脱防护用品评分表,调查手术室医务人员焦虑及防护用品穿脱合格情况,并比较感控观察员制度实施前后其差异。结果 共调查医务人员60名,两次发放问卷共120份,问卷回收有效率100%。实施前(2月17日)医务人员焦虑评分为(56.96±9.45)分,实施后(2月24日)医务人员焦虑评分为(35.02±6.2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4.878,P<0.001)。感控观察员制度实施前及实施后,不同职称医务人员焦虑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制度实施前,初级医务人员焦虑评分低于中级与高级医务人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职称医务人员感控观察员制度实施前后焦虑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通过对全科在岗的50名护理人员分组进行穿脱防护用品操作考核评分,无感控观察员的A组防护用品穿脱合格率为40.00%(10/25),而有感控观察员监督指导的B组合格率达100.00%(25/25),B组合格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429,P<0.001)。结论 感控观察员制度能有效降低诊疗活动中医务人员心理焦虑并提高其穿脱防护用品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微泡增强多普勒超声技术(microbubble-enhanced ultrasound,MEUS)在锁骨上动脉穿支皮瓣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5月至2013年10月,术前对20例26个皮瓣先采用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血管探查,在此基础上再行MEUS检测定位锁骨上动脉穿支血管,判断并归类锁骨上动脉穿支类型,选取管径粗、流速快、蒂部长、旋转点近的穿支血管设计皮瓣.术后对有无造影剂相关并发症及皮瓣存活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在常规彩超下探测出来自锁骨上动脉的穿支共37条,穿支管径0.5 ~0.8 mm,平均(0.6±0.1) mm;超声造影增强后,穿支血管的血流信号明显提高,探查到48条血管(P<0.05);同一血管在MEUS下的平均管径为(0.7±0.3) mm,常规彩超下为(0.6±0.1) mm,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MEUS和三维重建结果显示,锁骨上动脉前胸支在65.4%(17/26)的皮瓣中管径大,血流稳定,可以作为穿支皮瓣的优势血管.26个皮瓣术前定位的穿支在术中均获得证实,并有25个采用了术前定位的血管作为血管蒂,1个由于术中发现穿支细、蒂部短而改用扩张的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仅有1例发生造影剂相关不良反应,表现为恶心、胃纳差等胃肠道反应,未予治疗,1d后自行好转.术后随访3~16个月,平均8个月,皮瓣色泽、质地良好.结论 锁骨上动脉作为进入皮瓣的终末支血管,存在不同的穿支类型.MEUS作为一项准确、可靠的术前探测手段,可应用于锁骨上动脉穿支的术前定位,以选择优势血管而设计最佳皮瓣,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开腹手术后麻痹性肠梗阻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730例接受开腹手术治疗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回归分析方程确定麻痹性肠梗阻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开腹手术患者并发麻痹性肠梗阻发生率为5.6%。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手术时间≥3 h、低蛋白血症、肠粘连范围广、疾病恶性程度和术后白细胞计数≥10×109/L患者麻痹性肠梗阻发生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52、5.295、10.365、9.527、4.905、10.442,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腹部手术史、手术时间长、肠粘连范围广和无肠道准备是开腹手术后麻痹性肠梗阻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腹部手术史、手术时间长、肠粘连范围广和无肠道准备是开腹手术后麻痹性肠梗阻是麻痹性肠梗阻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工作中应当对上述患者予以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麝香通心滴丸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月上海市浦东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5 mg/次,2次/d,依据患者耐受程度和病情逐渐加量到10~25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麝香通心滴丸,2丸/次,3次/d。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电图疗效、心绞痛持续时间和发作次数、ST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和心电图疗效分别为77.7%和75.6%,均分别低于治疗组的93.3%和95.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持续时间和发作次数及ST段均显著降低,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后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通心滴丸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有助于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高按时完成病历书写及时打印率.方法 QC小组活动.结果 医院按时完成病历书写及时打印率由活动前的71.49%提高至活动后的98%,达到了活动目标,提高了病案质量,更好地确保了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妇科领域急腹症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断和治疗的明确性。方法对自1998年9月至2005年3月收治的126例妇科急腹症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126例中异位妊娠92例(73.02%),有明确停经史者87例,术前检查尿HCG89例,阳性75例(82.02%),首次异位妊娠87例,2次异位妊娠5例;卵巢破裂17例(13.49%);卵巢肿瘤蒂扭转11例(8.73%),其中1例误诊,经手术证实为阑尾积脓;急性化脓性盆腔炎6例(4.76%)。全部病例均临床治愈。结论提高诊断警惕性,选择正确手术时机是取得良好治疗结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多发病,该病可发生于婴幼儿期至老年期的任何年龄,以20~40岁多见,发病率在国内流行病学调查中每年高达42.5/10万人[1]。我科近几年运用面瘫十一针为主,配合中药牵正散加减,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治愈率高,为许多患者解除了痛苦。现归纳总结诊治的211例病案,分析如下。 1 一般资料 211例门诊病人,男性103例,女性108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86岁,其中1~18岁者30例,19~40岁者104例,41~90岁者77例;病程最短1d,最长4个月,1周以内者156例,1周~1个月者31例,超过1个月者24例;左面部瘫痪116例,右面部瘫痪95例;其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孕产史对早孕药物流产效果的影响。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2007年12月4936例药物流产的早孕健康妇女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有剖宫产史、人工流产史、清宫史、多次药物流产史者各组完全流产率低于自然分娩史组及初孕组,差异显著。结论:有上述病史者应慎重选择药物流产。  相似文献   
9.
IgA肾病(IgAN)又称Berger病,是以肾小球系膜区IgA沉积为特征的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治疗上也无特异性方案。研究发现IgA1分子铰链区O-连接糖基化异常是其重要致病因素。本文主要对IgA1 O-糖基化异常及其在IgAN中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对医院统计数据和病案资料的常见需求和资料的主要用途,为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和统计参与管理奠定基础.方法 自制调查问卷,随机抽取广州市某医院在岗职工中的184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结果 共发放调查表184份,回收合格问卷171份,回收合格率92.9%.对各类报表及资料的需求调查中,门诊和住院工作报表、科室达标表的需求量较大,认为"需要每月提供的"约50%左右,认为"需要每季度提供"的约20%左右.其次是"单病种相关指标及单病种原始资料",认为"需要每月提供的"约40%左右,认为"需要每季度提供"的30%左右.其他类型的表格,认为"需要每月/每季度提供"的占五成,有20%~30%的人员认为"每半年/每年"提供一次即可.管理人员对医院工作报表和科室达标表等指标型报表需求高于普通医务人员(P〈0.05);普通医务人员对统计数据和资料,大部分用于重点专科的建设,其次是日常管理的需要,再次是用于科学研究.管理人员对资料的应用则侧重于日常管理的需要(P〈0.05),其他用途与医务人员无差异.结论 根据对不同报表类型的需求频率,统计工作者应在工作中及时调整报表的制作频率,满足工作需求.明确统计资料的主要用途,才能有的放矢,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统计参与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