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2020年1月~2020年3月湖北省洪湖市人民医院75例COVID-19重症及危重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5例患者重型43例,危重型32例,男性41例 (54.67),女性34例(45.33%),年龄58.1±15.9岁,49.3%患者有基础疾病史,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78.67%)和咳嗽(70.67%)等。与重型患者比较,危重型患者在年龄>60岁患者比例、入院时WBC计数、hsCRP、PCT、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ALT、CRE、LDH、cTnI、NT-proBNP等均较重症组明显升高,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 岁、WBC计数升高、hs-CRP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D二聚体升高、NT-proBNP升高、cTnI升高是 COVID-19 危重型的相关因素 (P均<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8.165,95%CI 1.483,45.576,P=0.017),凝血酶原时间延长(OR=7.516,95%CI 2.568,21.998,P=0.006)和NT-proBNP 升高(OR=6.194,95%CI 1.305,29.404,P=0.022)是 COVID-19 危重型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年龄大于60岁、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和NT-proBNP升高是COVID-19危重症患者的重要临床特征,可能为危重症患者的早期预警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是否在重症中暑肺损伤中起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不同浓度(1.125、2.25、4.5 mg/kg)HSYA腹腔注射预处理小鼠,建立重症中暑(sHS)小鼠模型,分为低、中、高剂量HSYA中暑组、单纯中暑组及正常对照组,12只/组。初步观察及比较各组热耐受的情况,以确定HSYA最佳治疗剂量;后使用中剂量HSYA及RIP1活化抑制剂Nec-1预处理小鼠,分组为HSYA+HS组、Nec-1+HS组、HS组及正常对照组,8只/组,观察72 h恢复期核心体温变化特征,比较热耐受情况及生存情况。给予相同处理因素处理小鼠分组为正常对照组,HS组,HSYA+HS组及Nec-1+HS组,正常对照组6只,其余18只/组,分别于重症中暑恢复期不同阶段(0、2、6、12、24 h)处死小鼠,每个时间点处死3只小鼠,收集小鼠的肺组织、肺泡灌洗液及血液样本,取肺组织行HE染色,并进行病理评分,检测肺湿干重比,肺含水量,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蛋白含量;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HMGB1水平及血清中TNF-α、IL-6及HMGB1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恢复期(2、6、12 h)肺组织中RIP1、RIP3、MLKL-s358、MLKL表达水平,及经HSYA预处理后MLKL-s358蛋白水平。结果 中剂量及高剂量HSYA预处理可明显改善小鼠热耐受能力,中剂量与高剂量无显著差异,后续药物预处理以中剂量(2.25 mg/kg)作为标准剂量;与HS组相比,HSYA+HS组和Nec-1+HS组小鼠热耐受程度均增加(P<0.05),HSYA+HS组和Nec-1+HS组无明显差异。HSYA及Nec-1预处理组小鼠生存率增加(P<0.05),肺组织病理评分、TNF-α、IL-6及HMGB1水平降低(P<0.05),肺湿干重比,肺含水量,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蛋白含量及HMGB1水平降低(P<0.05),HS小鼠恢复期肺组织RIP1水平及MLKL-s358磷酸化水平升高(P<0.05),与HS组相比,HSYA+HS组MLKL-s358磷酸化水平降低。结论 重症中暑小鼠肺组织可发生程序性坏死,HSYA可通过抑制程序性坏死发挥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脂联素(APN)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T2DM)患者71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分为3组,正常白蛋白尿(NA)组27例、微量白蛋白尿(MA)组23例、临床白蛋白尿(CA)组21例,同期选取非肾病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应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NGAL(sNGAL)水平和血清APN(sAPN)水平,分析血清NGAL及APN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和肾小球滤过率(GFR)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1)随着ACR水平的升高,肾功能下降,血清NGAL、APN水平逐渐升高。NA组、MA组和CA组的血清NGAL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A组较NA组的血清NGAL水平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C组、NA组、MA组、CA组、各组间血清APN水平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糖尿病患者血清NGAL与ACR呈正相关性(r=0.854,P〈0.01),血清APN与ACR亦呈正相关性(r=0.828, P〈0.01)。血清NGAL与GFR呈负相关性(r=-0.751,P〈0.01),血清APN与GFR亦呈负相关性(r=-0.816,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清NGAL和血清APN可能参与了DN的发生与发展,有望成为DN肾损害的预测指标,用于临床监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