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4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
背景 神经病理性疼痛与抑郁症共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研究发现,炎症因子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抑郁共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目的 综述炎症因子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抑郁共病的研究进展,为该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内容 神经病理性疼痛与感觉系统的功能障碍相关,它包括触诱发痛、痛觉过敏、自发痛等一系列疼痛症状.抑郁症表现为心境低落和厌恶活动.小胶质细胞激活后,释放的炎症因子如TNF-α、IL-6、IL-1β,通过结合5-羟色胺受体、谷氨酸盐受体、γ-氨基丁酸能受体及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促进神经病理性疼痛和抑郁症的发生.趋向 炎症因子可能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抑郁共病的靶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全身麻醉术中麻醉深度,探讨BIS监测对老年口腔癌根治术病人术后谵妄(POD)发生率及皮瓣存活率的影响。方法:68例全麻下行口腔癌皮瓣转移修复术病人随机分为2组,年龄65~80岁,ASAⅠ~Ⅲ级,BIS组(n=34)在全麻中调节BIS值在45~60之间,非BIS组(n=34)术中不使用BIS监测。术后第1天、第5天使用意识模糊评估量表(CAM-ICU)评估病人是否有POD,记录术中病人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术中药物使用情况以及术后留置气管导管时间、皮瓣存活情况等。结果:术后第1天POD发生率BIS组11.8%(4/34)低于非BIS组为38.2%(13/34)(P<0.05);术后第5天POD发生率BIS组8.8%(3/34)低于非BIS组29.4%(10/34)(P<0.05)。同时,BIS监测可减少术中丙泊酚用量,减少术中低血压发生,降低术中麻黄碱使用率。2组病人的苏醒延迟、术中知晓发生率及瑞芬太尼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的皮瓣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S监测可降低老年口腔癌...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纤维支气管镜(FOB)对学习曲线内麻醉科医师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20年9月至2022年1月行PDT的口腔癌患者60例,男47例,女13例,年龄18~80岁,BMI 15~28 kg/m2,ASA Ⅱ或Ⅲ级。随机分为两组:FOB引导下的PDT组(FP组)和无FOB引导的PDT组(NP组),每组30例。两组均在全麻经鼻气管插管后行PDT,FP组自穿刺至气切导管置入均在FOB引导下进行,NP组在盲视下进行。本研究中操作者均为PDT经验尚在学习曲线内的麻醉科医师,即PDT操作例数≤20例。记录入室时和置入气切导管即刻(置管即刻)HR、MAP,置管即刻 PETCO2,切口长度、PDT时间、首次置管成功率。记录术中出血、低氧血症、气管导管滑脱、气管后壁损伤、气管环断裂、皮下气肿、气胸等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与NP组比较,FP组PDT时间明显缩短(P<0.05),首次置管成功率明显升高(P<0.05),气管后壁损伤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置管即刻HR、MAP、 PETCO2、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低氧血症、气管导管滑脱、气管环断裂、皮下气肿、气胸等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采用FOB引导能够减少学习曲线内麻醉科医师的PDT时间,提高首次置管成功率并降低气管后壁损伤发生率,是实施PDT时较好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神经病理性疼痛致抑郁大鼠海马促炎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并探讨其与抑郁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8只,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组(Sham组)和保留性坐骨神经损伤组(SNI组),每组14只。于术前1d及术后7、14、21d测试机械痛阈值(MWT);于术前1~3d测试糖水偏好、强迫游泳实验基础值;术后21~23d进行糖水偏好实验、强迫游泳实验;行为学测试结束后取海马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海马中IL-1β、IL-6、TNF-α的含量,并对其与糖水偏好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与Sham组比较,SNI组大鼠在术后7、14、21d MWT明显降低(P0.001),术后21d糖水偏好明显降低(P0.01),术后23d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后21d海马组织IL-6、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而IL-1β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NI组海马组织IL-1β(r2=0.60,P0.01)、IL-6(r2=0.55,P0.01)、TNF-α(r2=0.60,P0.01)含量与糖水偏好呈明显负相关。结论神经病理性疼痛致抑郁大鼠海马促炎细胞因子IL-6、TNF-α含量升高,且与抑郁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丰富环境(EE)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CCI)小鼠痛阈及抑郁样行为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n=12):假手术组(Sham组)、CCI+标准环境(SE)组(CS组)、CCI+EE组(CE组)、CCI+EE+替莫唑胺(TMZ,抑制神经细胞再生的药物)组(CET组),CCI+EE+脂多糖(LPS)组(CEL组),于术后分别行机械刺激阈值(PWT)、热刺激潜伏期(PWL)、强迫游泳检测,计算糖水偏好,同时行海马Brdu、ki67、DCX阳性细胞及TNF-α、IL-1β检测。结果与Sham组比较,CS组术后3、7、14、28、35和42d时PWT明显降低,PWL明显缩短,术后35d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延长,术后45d糖水偏好明显降低(P0.05);与CE组比较,CS、CEL组术后35d和42dPWT明显降低,PWL明显缩短,(P0.05);CS、CET和CEL组术后35d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延长,术后45d糖水偏好明显降低(P0.05)。与Sham组比较,术后42d,CS组Brdu、ki67、DCX阳性细胞明显减少,TNF-α、IL-1β水平明显增加(P0.05);与CE组相比,术后42d,CS和CEL组Brdu、ki67、DCX阳性细胞明显减少,TNF-α、IL-1β水平明显增加(P0.05)。结论 EE可改善CCI小鼠痛阈、抑郁样行为及神经再生障碍;抑制神经再生可阻断EE对CCI小鼠抑郁样行为的改善,但不影响其痛阈;增强中枢炎症反应可减弱EE对CCI小鼠痛阈及抑郁样行为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罗通定对利多卡因致小鼠惊厥作用的影响.方法 将4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n=10):生理盐水(NS)组及罗通定10、20、40 mg·kg-1(R10、R20、R40)组.以NS或不同剂量的罗通定灌胃,30min后,各组腹腔注射致惊厥剂量的利多卡因,观察小鼠的惊厥只数、惊厥潜伏期及惊厥级数.结果 与NS组相比,R40组惊厥率略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40组惊厥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罗通定能降低利多卡因致小鼠惊厥的级数.结论 罗通定能拮抗利多卡因致小鼠惊厥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神经病理性疼痛和抑郁共病中磷酸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PH)氧化酶及小胶质细胞的变化,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保留性坐骨神经损伤模型(SNI模型)。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4只,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溶剂组(SV组)、假手术+夹竹桃麻素(APO)组(SA组)、SNI+溶剂组(SNV组)、SNI+APO组(SNA组),每组11只。SA组和SNA组术前24h及术前1h腹腔注射APO 15mg/kg,以后每天注射1次直至SNI术后14d;其余两组在相同时点注射等容量溶剂。术前1d和术后7、14d进行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测试,术后14d进行旷场实验、强迫游泳实验和糖水偏好实验等行为学测试。行为学后2h取大鼠前额叶皮层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gp91~(phox)的含量,免疫荧光共标法检测Iba1和gp91~(phox)的表达量。结果与SV、SA、SNA组比较,SNV组MWT明显降低,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延长,糖水消耗比例明显减少,gp91~(phox)含量明显增多(P0.05)。与SV、SA、SNA组比较,SNV组Iba1和gp91~(~(phox))表达量增多。旷场实验中,四组探索总路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水偏好实验中,四组总液体消耗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病理性疼痛可导致抑郁样行为,并引起前额叶皮层的NADPH氧化酶活化;NADPH氧化酶抑制剂APO可减轻疼痛和抑郁样行为,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丰富环境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并探讨神经元PAS结构域蛋白4(NPAS4)/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相关机制。方法成年雄性C57BL/6小鼠60只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标准环境组(SS组,n=12)、盲肠结扎穿孔(CLP)+标准环境组(CS组,n=24)和CLP+丰富环境组(CE组,n=24)。术毕三组分别饲养在标准环境和丰富环境中29d,术后29d行条件性恐惧实验,并采用免疫印迹法、高尔基染色分别检测NPAS4、BDNF及海马树突棘密度的改变。结果与SS组比较,CS组的场景性僵直时间、树突棘密度、NPAS4、BDNF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CS组比较,CE组场景性僵直时间、树突棘密度、NPAS4、BDNF水平明显升高(P0.05)。三组条件性僵直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丰富环境可明显改善脓毒症相关性脑病小鼠的认知功能损伤,这可能与其上调海马NPAS4/BDNF表达,增强海马突触可塑性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