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1.
2.
谢守宁  董纪元  王凯 《重庆医学》2017,(30):4263-4265
目的 探讨钽金属Jumbo臼杯在对髋臼骨缺损患者人工髋关节翻修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使用Jum bo臼杯对32例髋臼缺损髋患者行关节翻修手术的临床资料和效果.结果 32例髋臼缺损髋患者关节翻修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27.52±11.32)个月,结果显示翻修假体无移位、周围无透亮区,螺钉无断裂;Harris评分由术前(29.87±7.87)分提高到(86.45± 11.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髋白骨缺损翻修术中,使用钽金属Jumbo臼杯可降低手术难度,有利于宿主骨锲入、恢复旋转,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3.
4.
韩生寿  谢守宁 《重庆医学》2015,(14):1908-1910
目的:研究老年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和植骨融合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415例老年脊柱结核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15例老年脊柱结核患者中46例术后出现复发(观察组),369例术后治愈(对照组)。统计两组受试者术前抗结核治疗时长、手术清除病灶程度、术后规范治疗、骨外结核、耐药、术后制动时长、合并系统性疾病、贫血或营养不良等情况。结果术前抗结核治疗时长、手术清除病灶程度、术后规范治疗、骨外结核、耐药、术后制动时长、合并系统性疾病、贫血或营养不良与老年脊柱结核术后复发密切相关,为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和植骨融合术后复发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OLIF)联合后路固定术与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术在腰椎退变性椎管狭窄中疗效对比。方法 选取6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抽样、双盲法分为OLIF联合组(34例,采用OLIF联合后路固定术进行手术治疗)和TLIF组(26例,采用TLIF术进行手术治疗)。观察两组影像学、手术指标、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评估量表(JOA)评分、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OLIF联合组手术后图像对比度(DH)、椎间孔高度(CSH)短于TLIF组,椎管面积(CAS)、椎间孔面积(CASF)小于TLIF组,手术后术中出血量少于TLIF组,术后卧床及住院时间短于TLIF组,手术后VAS、ODI、JOA评分明显低于TLIF组,手术后治疗总有效率高于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相比TLIF术,OLIF联合后路固定术在腰椎退变性椎管狭窄中效果更佳,可有效改善患者手术指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使用氨甲环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88例(88膝)拟行初次TKA且符合选择标准的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TKA术中是否使用氨甲环酸(15 mg/kg),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n=44)。排除11例失访患者,试验组39例、对照组38例纳入最终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身体质量指数、骨关节炎分级及术前实验室检查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止血带使用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总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术后3 d血红蛋白、术后24 h D-二聚体,以及术后下肢瘀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输血情况。结果 两组术中止血带使用时间及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24 h引流量、总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术后24 h D-二聚体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t=4.815,P=0.000)。术后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例(7.7%)和4例(10.5%)患者输血,各发现3例(7.7%、7.9%)无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及对照组分别有1例(2.6%)和7例(18.4%)发生下肢瘀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29,P=0.026)。结论 TKA术中静脉给予氨甲环酸能显著减少围手术期失血量,且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螺钉(cervical pedicle screw,CPS)内固定联合椎板成形术治疗不稳定性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临床疗效和放射学结果.[方法]选取本院2002年2月~2011年2月采用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板成形术治疗不稳定性CSM并获得随访的患者25例,男18例,女7例;平均年龄(63.5±7.2)岁.平均随访时间(31.6±25.6)个月.临床评估:评估术前、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并计算神经功能改善率;颈椎轴性症状(AS)的评价根据曾岩等提出的标准.影像学评估:测量术前、术后C2-7夹角和颈椎活动度(ROM);测量术前、术后不稳定节段水平移位的百分比和相邻椎体间活动度的变化.所有患者术后行CT检查,检查螺钉的位置.[结果]平均JOA评分由术前(8.7±3.1)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13.7±3.1)分(P=0.007);末次随访时AS发生率为20%;神经功能改善率66.9%.平均C2~7夹角由术前(12.6±3.3)°下降到末次随访时的(10.9±2.3)°(P=0.032).平均ROM由术前的(35.2±11.2)°下降到末次随访时的(12.3±7.5)°(P =0.039).平均不稳定节段水平移位在中立位时百分比由术前(8.2±12.3)%改善到末次随访时的(3.1±4.5)%(P =0.012).平均相邻椎体间活动度由术前的(13.0±2.5)°改善为末次随访时的(1.5±1.1)°(P=0.008).术后行CT检查螺钉位置,其中3级螺钉穿透率为6.6%.[结论]后路CPS内固定联合椎板成形术是治疗不稳定性CSM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和放射学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比较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手术(MIPPO)与常规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及对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5 例行手术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常规组(n =39)和微创组(n =56)。常规组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微创组给予MIPPO,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与常规组比较,微创组切口长度减小,住院时间及切口愈合时间缩短[(3.9±1.3)vs(8.6±1.8)cm,(10.3±2.2)vs(14.2±2.8)d,(11.3±2.6)vs(14.6±2.4)周],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手术时间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常规组和微创 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82%和1.7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 个月,微创组伸膝和屈膝最大角度均大于常规组,(-0.64±0.16)°vs(-0.36±0.10)°,(130.57±7.34)°vs(114.77±6.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随访1 年,常规组的优良率为82.1%,微创组的优良率为96.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微创组的优良率高于常规组。结论MIPPO 是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手术方式,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膝关节功能改善显著,膝关节功能恢复状况优于常规的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但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