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皮肤病学   18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二苯甲酮3种衍生物二苯甲酮-1、二苯甲酮-2和二苯甲酮-3进行皮肤光毒实验和皮肤光变态反应,探讨3种不同结构防晒剂对皮肤的安全性.方法 用HyperChem7.0软件分别计算出上3种防晒剂的总能量、结合能、电子能、净电荷、偶极矩等结构参数,用SPSS13.0软件分析不同结构参数和防晒剂皮肤光毒反应指数及光变态反应指数的相关性.结果 光毒反应指数和结构参数中的总能量和电子能呈负相关(P<0.01),并随净电荷之和的增加而上升(P<0.01).光变态反应指数仅和结构参数中的结合能密切相关(P<0.01),和其他结构参数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初步确定光毒反应指数和结构总能量、电子能相关.光变态反应指数和结合能相关.从而初步建立结构总能量、电子能、净电荷之和-皮肤光毒反应模型以及结合能-光变态反应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清洁类化妆品功效评价方法。方法:对30例健康女性志愿者进行自身对照临床研究。在前臂屈侧分别涂抹粉底液、睫毛膏及唇膏后用卸妆油进行清洁,在涂样前、涂样后及清洁后应用Corneometer~?825、Primos和I-scope进行角质层含水量检测和图像采集。结果:用卸妆油进行清洁后,粉底液、睫毛膏和唇膏涂抹区域皮肤角质层含水量均较涂样前显著升高;涂样前及清洁后Primos所有皱纹参数均较涂样后显著升高,清洁后Sa、Sq、V2和粉底液区域Sdr与涂样前存在显著性差异;I-scope图像分析显示涂样后皮肤表面纹理中化妆品填充面积显著增加,清洁后填充面积较涂样后显著减少。结论:Corneometer~?825、Primos和I-scope三种无创检测仪器结合应用能初步对清洁类化妆品的功效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用ConeofixR粘贴皮肤角质的方法,观察粘贴前后经表皮失水率(TEWL值)、角质层厚度(SCT值)和密度(SCD值)的变化来比较不同生理性脂质配比屏障修复剂对角质层屏障功能和完整性的影响。方法:在33名健康女性受试者上背部连续两天用ConeofixR粘贴皮肤,分别在粘贴3片、6片、10片前后检测TEWL值、在粘贴10片前后检测SCT值和SCD值。第8天涂抹4种生理性脂质配比屏障修复剂和5%甘油保湿霜两次,第9天再次检测。结果:涂抹神经酰胺和胆固醇为主的生理性脂质屏障修复剂处Coneofi xR粘贴3片前后的TEWL值无差异显著性(P〉0.05);且在粘贴6片、10片前后TEWL值的增加较其它试验物小;涂抹神经酰胺为主的屏障修复剂处的SCT值在用CorneofixR粘贴10片后减小最小,而SCD值增加最大,涂抹5%甘油保湿霜处反之。结论:短期使用以神经酰胺为主的生理性脂质屏障修复剂对于皮肤受到胶带粘贴等物理性损伤的防护作用在四种配方中最优;SCT值和SCD值从检测角质层完整性和粘合力的角度评价皮肤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Baumann皮肤分型问卷判定皮肤类型和对相应客观参数的测试,验证其准确性和适用性.方法:选取326名符合要求的健康女性志愿者,分5个年龄组,分别用Baumann皮肤分型的4套问卷进行皮肤分型调查和单一问题自我皮肤类型判定,分别测定客观参数.用SPSSll.5软件分析问卷/问题调查结果和客观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油性,干性问卷判定的皮肤类型和皮脂测定有良好的相关性(P<0.01),其余3套评定结果和对应的皮肤生物物理参数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单一问题调查中,油性/干性皮肤分型和皮肤水分测定结果、敏感型/耐受型皮肤分型和刺痛试验分值呈现良好的相关性(P<0.05).而色素型/非色素型、皱纹型/紧致型皮肤和黑色素指数、皱纹参数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Baumann皮肤分型问卷并不适合中国人的皮肤分型判定.  相似文献   
5.
胶布撕脱皮肤角质层对皮肤刺激性斑贴试验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直接进行斑贴试验(patch test,PT)与先反复多次进行胶带粘贴(tapestripping,TAP)再进行斑贴试验(tapestripping+pacth test,TAPPT)后皮肤反应的异同,探讨已受到亚临床刺激的皮肤对再次发生的刺激性皮炎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30名健康女性双前臂屈侧按随机原则分别进行TAP、PT、TAPPT及空白对照4种处理.TAP共5 d,PT于第6天进行.试验期间每天进行临床评估,第0、第6天PT前及第7、第8天进行经表皮水分丢失率、表皮含水量、Chromameter a*值及皮肤表面pH值的检测.结果:①PT、TAPPT刺激率分别为60%、100%,TAPPT刺激率高于PT(P<0.05).②TAPPT评分高于PT(P<0.05).③与基础值相比,第8天,PT与TAPPT的经表皮水分丢失率值均升高,TAPPT部位△B-8经表皮水分丢失率值大于PT部位△8-8经表皮水分丢失率值(P<0.05).与第7天相比,第8天PT、TAPPT的经表皮水分丢失率值均下降,TAPPT△7-8经表皮水分丢失率值小于PT△7-8经表皮水分丢失率值(P<0.05).④与基础值相比,第8天PT的表皮含水量下降,TAPPT的表皮含水量上升,PT部位△B-8表皮含水量与TAPPT部位△B-8表皮含水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⑤与基础值相比,PT、TAPPT部位的a*值均升高,TAPPT△B-8a*值高于PT△B-8a*值(P<0.05).⑥PT部位临床评分与经表皮水分丢失率、a*值正相关,TAPPT部位临床评分与经表皮水分丢失率、表皮含水量、a*值、pH值之间正相关.结论:①当皮肤屏障经胶带粘贴后产生亚临床刺激的破坏,如再次发生刺激性皮炎,会增加其发生率,增强其严重程度.②经表皮水分丢失率、表皮含水量、Chromameter a*值能反映皮肤受到TAP及PT刺激后的变化,可作为评判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的客观参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含抗痤疮成分的粉状粉底对轻中度痤疮疗效的影响.方法:根据痤疮整体严重度的评分标准,65名符合轻中度痤疮标准的18~35岁健康女性作为本研究的受试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使用粉底的同时接受过氧化苯甲酰凝胶治疗.而对照组只接受过氧化苯甲酰凝胶治疗.临床评估、拍照及受试者自我问卷评估分别在试验开始前、试验开始后第3天、1周、2周和4周时进行.结果:经过4周试验后,2组受试者的痤疮严重程度得到改善.无论是试验开始前还是试验结束时.痤疮的严重程度两组间均未见明显差异.两组受试者自我评估均为痤疮的严重程度得到改善.结论:轻中度痤疮患者在接受抗痤疮治疗的同时使用粉底并不影响其疗效,而且有益于提高患者的自信.  相似文献   
7.
皮肤对紫外线红斑反应敏感度的季节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春夏秋冬4个季节不同部位皮肤对紫外线红斑反应的敏感性,了解皮肤紫外线红斑反应敏感度的影响因素。方法:春夏秋冬4个季节分别在40名受试者的前臂伸侧(曝光部位)和上臂屈侧(非曝光部位)使用中波紫外线(UVB)(181.44、140.40、88.56、56.16mJ)及长波紫外线(UVA)+UVB03.49J/364.80mJ,9.91J/273.60mJ,6.62J/190.00mJ,4.45J/125.40mJ)西各4个剂量进行照射。照射前及照射后10min、24h、48h、第7天、第14天进行临床评分和使用Mexameter(皮肤黑素和血红素测定仪)进行检测,计算皮肤红斑指数改变率(EIR)。结果:①非曝光部位红斑反应强度在春季显著大于其他季节(P〈0.05),与非曝光部位的四季皮肤基础色素情况完全一致,且具有相关性(P〈0.05)。②春季和其他3个季节间曝光部位红斑反应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季中春季对紫外线红斑反应的敏感性最高。表皮中黑素含量会影响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皮肤对模拟日光的敏感程度与皮肤色素屏障、水屏障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用日光模拟仪的两种不同波段对102名健康志愿者后背皮肤进行照射,获取两种波长紫外线照射下的MPPD和MED。在照射前应用皮肤扫描比分光光度仪、皮肤黑素和红色素测定仪、皮肤水分测定仪和经表皮失水率测定仪和皮肤pH值测定仪来测定皮肤色素屏障和水屏障的相关参数。结果:在UVA照射下,皮肤变黑所需能量与ITA°、MI和EI有关,与b*和ITA°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而UVA+B照射下,皮肤变红所需能量与ITA°和Corner有关,与Corner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波长UV照射下,皮肤光敏感性的影响因素是不同的,UVA照射的敏感程度与皮肤色素屏障功能密切相关,而UVA+B照射的敏感程度与皮肤水屏障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腋臭除臭剂的功效评价方法.方法 4名经过培训入选的评判者,用盲法对入选的60名受试者在应用腋臭除臭剂前,以及应用后6 h和24 h进行直接法和间接法腋窝气味评估.间接法是在受试者每次评分后为受试者提供新的体恤衫,用体恤衫转移的腋窝气味进行间接腋窝气味评估.统计分析应用除臭剂前后,受试者腋窝气味变化.结果 在应用3种不同剂型的腋臭除臭剂后,两种评估法所评出的结果,腋窝气味评估均有下降.但3种除臭剂的有效率不同.结论 腋窝气味直接评估法是腋臭除臭剂功效评价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女性对皮肤关注和需求改善的焦点问题。方法选取上海地区328例符合要求的健康女性志愿者,分为5个年龄组,通过一份全面的皮肤特征问卷调查,了解女性志愿者对自身皮肤状况和理想皮肤状况的认知,包括对皮肤水分、油分、白皙度、红润度、黄染程度、肤色均一性、色斑、细纹、皱纹、弹性、毛细血管扩张、毛孔粗大、皮肤松弛、光滑度、光泽度、粗糙度、鳞屑度、敏感性等方面,对自身面部(Et光照晒部位)和上臂(非日光照晒部位)皮肤现状以及认为理想皮肤的状况进行10分制评价。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年龄人群对于各项面部皮肤状况的需求程度有所不同,从35~40岁人群(C组)开始,皮肤松弛、皱纹、色斑、细纹等皮肤老化特征与表现开始突出,上臂皮肤各项状况的需求情况和面部皮肤密切相关(P〈0.01);面部皮肤水分、油分、白皙度、均一性、色斑、皱纹、细纹、弹性、松弛和敏感性的需求程度以及上臂皮肤油分、色斑、弹性、毛细血管、松弛和粗糙度的需求程度和年龄均有很大的相关性(P〈0.01)。结论调查对象对皮肤油分、毛孔粗大改善需求随年龄变化符合生理变化特征,对于皮肤松弛、弹性、细纹和皱纹这些老化特征,随年龄变化的认识也和国外客观仪器检测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