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体外循环技术的不断发展 ,心脏直视手术的安全性较前已有显著提高 ,但术后仍见“灌注后综合征”发生。目前认为灌注后综合征是 CPB引起的系统炎性反应综合征 ( SIRS) ,严重者可诱发多脏器功能衰竭( MODS)。近来发现 ,CPB过程中多伴有某些细胞因子的产生 ,它们在介导微血管损伤与脏器功能障碍方面起重要作用 [1] ,是 SIRS的病理基础。因此 ,有必要采取措施减少 CPB引起的细胞因子的过量产生。本研究观察抑肽酶对临床 CPB激发的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α)、白细胞介素 - 6( IL- 6)、白细胞介素 - 8( IL- 8)分泌的影响的 ,并…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浅低温体外循环(CPB)心脏不停跳与中度低温CPB心脏停跳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60例风湿性心脏病(RDH)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为浅低温CPB心脏不停跳组,对照组为中度低温CPB心脏停跳组,每组30例。测定心肌磷酸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鄄M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于心内操作前、后观察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实验组CPB时间、心肌超微结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各时段心肌酶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浅低温CPB心脏不停跳优于中度低温CPB心脏停跳心肌保护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Y染色体检测雄性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到雌性大鼠心肌梗死模型中的存活情况。方法 采用全骨髓贴壁筛选法体外培养雄性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移植细胞,选取80只雌性大鼠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其中45只成功建立模型。成模后2周按以下分组进行细胞移植:将模型动物随机分为心外膜直接注射MSCs组(A组,n=15)、经静脉移植MSCs组(B组,n=15)和经静脉注射等量DMEM培养液组(C组,n=15),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雄性大鼠Y染色体特有的SRY基因,观察移植后1d、1周、2周及3周时MSCs在梗死心肌的存活情况。结果 经心外膜直接注射组和经静脉移植组通过PCR均可检测出SRY基因的存在,移植后两组的心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 MSCs经心外膜和静脉移植均可分布于心肌梗死周围区域,对梗死后大鼠的心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定向分化为心肌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定向分化为心肌细胞的实验模型。方法:取6个月水囊引产胎儿股骨骨髓,Percoll分离液分离,取单个核细胞层在人MSCs专用MSCGM培养基中体外培养。将第3代生长状态良好的MSCs用10μmol/L 5-氮胞苷孵育诱导24h,继续向心肌细胞诱导分化。结果:用Percoll分离液(1.073g/ml)分离得到的单个核细胞48~72h呈纺锤形、梭形、多角形的多型性改变;经5-氮胞苷孵育24h,细胞逐渐向梭形心肌细胞样形态转变,胞浆中可见棕黄色颗粒。结论:MSCs在体外经5-氮胞苷孵育24h,可被定向诱导分化为心肌形态的细胞。  相似文献   
5.
心脏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科1999年1月至2003年6月,对18例心脏瓣膜病伴巨大左心室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占同期心脏瓣膜病手术的10.6%(18/170),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8例,男14例,女4例;年龄25~65岁;身高150~178cm;体重37~70kg;病程1~20年。其中先天性心脏病2例,风湿性心脏病13例,心瓣膜退行性病变3例。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示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71~98mm(79.6±6.7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33~0.66(0.52±0.10)。病变类型:二尖瓣病变8例,主动脉瓣病变6例,主动脉瓣和二尖瓣联合病变4例,其中5例有明显的三尖瓣关闭不全,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前后细胞因子水平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前后细胞因子TNF-α、IL-6、IL-8浓度变化。方法,选择拟在CPB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病人16例,病人全麻后经桡动脉测压管抽血5ml/次,时间分别为全麻后及转机开始后2h,5h,8h及20h。用双抗体夹心酶联放射免疫吸附法测定TNF-α、IL-6及IL-8含量。结果:转机开始2h下,TNF-α、IL-6及IL-8含量即开始升高,并分别于转机开始后2h,5h,8h达到高峰,术后20h仍高于正常,统计学分析显示各时间点间比较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细胞因子是CPB期间全身炎性反应的重要介质,标志着全身炎性反应的程度,可和为防治CPB术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含与不含20%自体静脉血的低钾右旋糖酐(LPD)液的肺保存效果。方法:将12只犬分为2组,分别用含与不含20%自体静脉血的LPD液灌注,10℃保存12h后,分别在离体状态下,连续通气和温静脉血再灌注10min。比较供肺流入、流出血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道峰压及再灌注后离体肺的湿/干重量比,并行病理学检查。结果:两组间氧分压犤(21.55±3.94)kPa与(20.90±1.16)kPa犦、二氧化碳分压犤(4.25±0.15)kPa与(4.32±0.11)kPa犦、呼吸道峰压犤(19.00±1.41)kPa与(18.50±1.87)kPa犦及再灌注后离体肺的湿/干重量比(6.47±0.41与6.09±0.28)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切片均未见肺泡内出血。结论:含与不含20%自体静脉血的LPD液的肺保存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保存效果并未因灌注液中加血而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1998年6月,我院对1例风湿性心脏病(下称风心病)患者同时行三瓣膜置换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患者女,42岁。活动后心慌、气短14年,有咯血史。7年前曾因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心衰行二尖瓣闭式扩张术,术后症状明显减轻。2年前患者因病情恶化,不能平卧,行走困难而来我院。查体时于心尖区闻及双期收缩期杂音,以收缩期杂音(SM)为主,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闻及舒张期杂音(DM),胸骨旁<5听到Ⅲ级SM。肝大,腹水征(+)。X线拍片示心脏明显增大,心胸比例67%。肺瘀血,两肺门阴影扩大,右肺下野可见数条Ke…  相似文献   
9.
保留二尖瓣装置的二尖瓣置换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比较传统二尖瓣置换术(MVR)和保留二尖瓣装置的MVR治疗单纯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单纯风湿性二尖瓣狭窄行MVR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式不同将其分为3组,组1:35例,保留全部二尖瓣装置;组2:19例,保留二尖瓣后瓣瓣下结构;对照组:23例,行传统MVR手术. 结果术后早期对照组和组1各死亡1例,晚期对照组死亡2例,组1和组2各死亡1例.术后3~16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对照组和组2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 LVEDD)较术前明显增大(P<0.01),组1LVEDD 增大不明显(P>0.01).组1、组2左心室射血分数 (EF)和短轴缩短率(FS)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改善不明显(P>0.01). 结论单纯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行MVR时保留二尖瓣装置有利于术后左心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心房异构(artial isomerism)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根据双心耳的形态结构可分为左异构和右异构.我院曾收治1例心房右异构患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