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炔诺酮和炔雌醇联合应用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预防作用。方法  4个半月龄大鼠双侧卵巢去除术后预防用药 90d。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方法 ,测定大鼠胫骨近端松质骨静态参数和动态参数 ,观察骨和尿中有机质和无机质的含量 ,血清生化指标和器官指数。结果 炔诺酮6 0 μg·kg-1·d-1和炔雌醇 3 5 μg·kg-1·d-1联合应用可抑制去卵巢大鼠的破骨细胞活性 ,完全对抗其骨转化率增高和骨量丢失的骨质疏松症状 ,同时可使去卵巢大鼠的骨有机质含量增加和尿羟脯氨酸排出量减少。结论 炔诺酮和炔雌醇联合应用可预防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禾心素对血液流变学、微循环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在急性血瘀模型大鼠上进行血液流变学试验,测定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和红细胞阴性指数;观察小鼠耳廓微循环,分别记录用药前后耳廓微循环细动脉、细静脉的血管口径和毛细血管开放量(毛细血管网交点计数法),计算用药前后的差值。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禾心素对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和红细胞阴性指数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或p〈0.01):对小鼠耳廓微循环的细动脉口径、细静脉口径及毛细血管开放量均有显著的提高作用。结论:禾心素可显著改善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具有降低血液“浓、粘、凝”的倾向;可改善小鼠耳廓微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樟脑对烟酰胺和双氯芬酸钠透皮吸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樟脑对烟酰胺和双氯芬酸钠透皮吸收的影响,并与月桂氮苷卓酮的作用进行比较。方法:用两室扩散池体外透皮实验装置,以兔皮为屏障,使用不同浓度的樟脑,分别测定烟酰胺和双氯芬酸钠的透皮百分率。结果:1 % 樟脑对烟酰胺没有促皮渗透作用,3 % 樟脑对烟酰胺和双氯芬酸钠有促皮渗透作用。结论:樟脑对烟酰胺和双氯芬酸钠均有促皮渗透作用,但作用弱于月桂氮苷卓酮,两药合用时不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背景:有报道雌激素和孕激素联合应用对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协同作用,且副作用较小。目的:观察炔诺酮和炔雌醇联合应用对去卵巢大鼠骨量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验证性实验观察。单位:广东医学院药理教研室。对象:清洁级4个半月龄未交配的雌性SD大鼠24只,体质量(230&;#177;15)g。方法:实验于2002-05/11在广东医学院药理教研究空完成。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去卵巢组,复方炔诺酮组,每组8只,前2组采用体积分数为0.056的乙醇溶液5ml/(kg&;#183;d)灌胃,复方炔诺酮组采用炔诺酮60μg/(kg&;#183;d)和炔雌醇3.5μg/(kg&;#183;d)灌胃(实验用药剂量参照人的用药20~35μg雌激素+孕激素)。所有动物给药时间为90d。给药结束后取胫骨标本,采用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对胫骨近端次级骨小梁形成区进行破骨细胞和有关动静态参数的测量;另取肱骨标本用电感偶合等离子体直读光谱仪测定钙含量和测定羟脯氨酸含量。同时测定尿中的钙和羟脯氨酸的含量。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骨小梁面积、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目、骨小梁分离度、破骨细胞周长的静态参数变化。荧光周长百分数、矿化沉积率、骨形成率动态参数变化。②血清碱性磷酸酶、骨和尿中钙含量和羟脯氨酸含量变化。结果:24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去卵巢大鼠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骨小梁面积百分数下降,骨小梁数目降低和骨小梁分离度增加,伴随明显的破骨细胞周长增加(P&;lt;0.01);骨形成指标明显增加:荧光周长百分数和矿化沉积率增加(P&;lt;0.05),骨形成率(BFR/BV)明显增加(P&;lt;0.01)。②复方炔诺酮组与去卵巢组比较,骨量和骨小梁数目增加,骨小梁面积增加82%和骨小梁数目增加83%(P&;lt;0.05),骨小梁分离度降低51%(P&;lt;0.05);破骨细胞周长降低52.5%(P&;lt;0.01);同时骨有机质含量增加和尿羟脯氨酸排出量减少(P&;lt;0.05)。结论:炔诺酮和炔雌醇联合应用可防治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增加骨量和骨有机质含量,且不明显抑制骨形成。实验提供的药物剂量参照人的用量,20~35μg雌激素结合一种孕激素,其效果良好时即可提供一种最好的骨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灰色模型是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使信息不完全明确的系统经数据处理后能得到较明确结果的一种数学预测模型,体外细胞培养的影响因素较多,属于信息不完全明确的灰色系统,故运用灰色GM(1,1)模型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变化规律进行预测,验证模型在体外细胞培养中的可应用性。方法:实验于2005—11/2006—03在广东医学院药理教研室完成。①实验过程:应用酶序列消化分离培养法培养新生大鼠颅骨成骨细胞;用MTT法测定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在不含血清培养液A值,以了解成骨细胞的增殖情况;对硝基苯磷酸盐法观察体积分数为0.01的胎牛血清培养液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分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代表成骨细胞的分化情况。②灰色GM(1,1)模型建立:运用灰色系统理论,通过SAS8.1软件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MTT值和碱性磷酸酶OT值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后验差检验方法对模型进行检验,MTT这一指标的平均相对误差为4.4%,碱性磷酸酶这一指标的平均相对误差为7.04%,后验差比值为0.048和0.315,综合评定该模型为“好”。结论:灰色GM(1,1)模型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MTT值和碱性磷酸酶的OT值变化的预测精度高,结果可靠。体外培养成骨细胞MTT值和碱性磷酸酶的OT值的变化可用灰色GM(1,1)模型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6.
背景:男性骨质疏松的预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目的:建立去睾丸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通过骨形态计量学方法观察羟乙膦酸钠对不同部位骨骼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2-10/2006-09在广东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及骨生物学研究室完成。 材料:3.5月龄SD雄性大鼠40只,体质量(299±22) g。羟乙膦酸钠,成都化学制药厂生产,批号:970101。甲基睾丸酮片,广州侨光制药厂,批号:990701。 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基础对照组、假手术组、去睾丸组、去睾丸加甲基睾丸酮组和去睾丸加羟乙膦酸钠组,每组8只。基础对照组在实验开始时处死。假手术组切开皮肤,暴露睾丸但不切除。其余大鼠按文献报道方法切除睾丸。假手术组和去睾丸组给予生理盐水,睾丸酮组给予甲基睾丸酮片1.8 mg/(kg•d),羟乙膦酸钠组给予羟乙膦酸钠36 mg/(kg•d),大鼠每只按5 mL/kg灌胃给药,连续给药90 d。 主要观察指标:测量胫骨上段、第5腰椎松质骨和胫骨中段皮质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 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去睾丸组大鼠胫骨上段和腰椎松质骨骨小梁面积百分率、骨小梁数量或骨小梁厚度减少(P < 0.05和0.01),而骨小梁分离度、标记周长百分数、骨形成率、每毫米破骨细胞数均增加(P < 0.05和0.01)。与去睾丸组比较,羟乙膦酸钠和睾丸酮组大鼠胫骨上段和腰椎松质骨骨量均增加,而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参数均降低,羟乙膦酸钠组与睾丸酮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各组大鼠胫骨中段皮质骨形态计量学参数均无明显变化。 结论:羟乙膦酸钠能预防鼠造成的胫骨上段和腰椎松质骨丢失,但对胫骨中段皮质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薄荷醇与樟脑对烟酰胺的促皮渗透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薄荷醇和樟脑对烟酰胺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用两室扩散池体外透皮实验装置,以兔皮为屏障,使用不同浓度的薄荷醇和樟脑,测定烟酰胺的透皮百分率。结果:含1%薄荷醇组和含1%樟脑组的烟酰胺透皮百分率无显著增加,而含1%薄荷醇和1%樟脑组,含3%薄荷醇组,含3%樟脑组,含3%薄荷醇和3%樟脑组的烟酰胺透皮百分率明显增加。结论:薄荷醇和樟脑均对烟酰胺有促皮渗透作用,两药作用强度相似,两药使用时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复方丹参制剂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大鼠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糖皮质激素长期大剂量应用可导致骨质丢失甚至股骨头坏死,是药源性骨损害的原因之一,对其干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目的探讨长期超生理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对大鼠所致的骨质疏松症特点,同时观察中药复方丹参制剂的干预效应.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的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单位一所医学院的实验动物中心、中心实验室和药理研究室.材料实验于2002/2003在广东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药理研究室和中心实验室完成.选用40只SD大鼠.方法SD大鼠予泼尼松按2.7 mg/kg每天灌胃,连续12周,同时予复方丹参制剂(丹参、黄芪、白术和淫羊藿)按2.5 g/(kg·d),5.0 g/(kg·d)和10.0 g/(kg·d)进行治疗.实验结束后通过测量不脱钙胫骨上段的骨生长的静态和动态指标、尺骨中羟脯胺酸、钙磷含量以及股骨长度来观察糖皮质激素长期超生理剂量应用后对大鼠骨代谢的影响,并观察复方丹参制剂对其的防治作用.主要观察指标主要结局复方丹参制剂对泼尼松大鼠骨形态计量学静态、动态参数指标的影响;次要结局复方丹参制剂对泼尼松大鼠骨生化指标及股骨物理指标影响的比较.结果泼尼松大鼠质量明显下降(P<0.01),骨形态学指标显示骨小梁数量[(1.98±0.20)/mm]和骨小梁面积百分数(8.83%±0.98%)显著减少,骨表面骨形成率、新生骨小梁面积/骨小梁总面积和新生骨小梁面积/骨组织面积的比值[三者的值分别为(8.91±3.97)%,(332.8±142.5)%,(29.6±13.2)%]明显下降,骨吸收周长明显增加(P<0.01);尺骨中的骨质含量下降[(0.155±0.010)g];股骨长度[(32.64±0.51)mm]明显缩短(P<0.05),而复方丹参制剂各治疗组对泼尼松造成的骨损害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但不同剂量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长期应用泼尼松可显著抑制骨的生长,造成骨量的丢失,复方丹参制剂通过促进成骨和抑制破骨的作用而对其骨丢失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9.
背景:复方丹参对抗泼尼松性大鼠的骨丢失具有抑制骨吸收作用,但对高脂血症所致的骨质疏松症效果如何未见报道。目的:通过骨形态计量学观察复方丹参对大鼠胫骨和腰椎骨丢失的防治作用。方法:用脂肪乳剂建立高脂血症骨丢失大鼠模型,30只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高脂乳剂组、复方丹参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高脂乳剂、高脂乳剂和复方丹参,连续16周。结果与结论:与高脂乳剂组相比,复方丹参可使高脂大鼠胆固醇明显降低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升高,可以有效改善高脂乳剂导致的脂质代谢紊乱。复方丹参组的骨小梁面积百分数、骨小梁数量、成骨细胞贴壁长度百分率均增加(P<0.05),而骨小梁分离度、每毫米破骨细胞数、破骨细胞贴壁长度百分率均减少(P<0.01),反映骨形成及骨矿化的指标变化不明显;胫骨中段的皮质骨面积百分数增加(P<0.01),骨髓腔面积百分数减少(P<0.01),骨内外膜的形成和矿化均无明显变化;腰椎松质骨的骨小梁面积百分数、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宽度增加(P<0.05)、而骨小梁分离度减少(P<0.01)。提示长期高脂乳剂灌胃会导致大鼠骨量丢失,复方丹参能有效对抗高脂大鼠胫骨上段、中段骨、第5腰椎的骨丢失。  相似文献   
10.
双氯芬酸钠气雾剂的透皮吸收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考察双氯芬酸的气雾剂中双氯芬酸钠的透皮吸收情况。方法:采用双室扩散池法进行体外透皮吸收试验,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家兔经皮经的血清药物浓度,并测定经皮给药的LD50。结果:双氯芬酸钠在促进剂的作用下。可显著地透过离体皮肤;家兔血清药物浓度测定发现,经皮给药后,双氯芬酸钠气雾剂的吸收速率常数较快(0.71h^-1),达峰时间需2.26h,峰浓度较高,在体内的驻留时间较长(6.58h);按Bl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