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81 毫秒
1.
国产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价   总被引:252,自引:4,他引:248  
目的 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多中心的Ⅱ期临床试验,评价国产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名受试者分成两组:对照组使用静脉芬太尼(2.5μkg诱导,0.03μg·kg-1·min-1维持)复合吸入66%氧化亚氮麻醉,试验组使用静脉瑞芬太尼(2μg/kg诱导,0.2μ·kg-1·min-1维持)复合吸入66%氧化亚氮麻醉。药物有效性的观察指标有:手术刺激时的应激反应,如血压、心率、流泪、麻醉质量。安全性的观察指标有:血压和心率、麻黄碱、阿托品、纳洛酮、乌拉地尔的使用量、手术失血量、心电图变化、术前和术后48 h内血中ALT、AST、肌酐、尿素氮、停止麻醉到可以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拔除气管导管前的PETCO2或PaCO2、停止麻醉(关闭氧化亚氮)后呼唤名字可以睁眼时间、术后送往麻醉恢复室或ICU情况以及不良事件。结果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本试验剂量下,药效作用相似,但镇痛作用瑞芬太尼强于芬太尼,停止输注后其作用消退快于芬太尼。结论 国产瑞芬太尼用于全麻可产生良好的镇痛作用,且具有与芬太尼相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氯胺酮和依托咪酯的BIS50及其对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别测定氯胺酮和依托咪酯诱导时半数患者入睡时的脑电双频指数(BIS)即BIS50和半数有效量(ED50),比较他们对BIS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无服用精神药物和镇静催眠药、无术前用药的择期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n=20)和依托咪酯组(E组,n=20),以半数效量序贯法分别进行氯胺酮和依托咪酯诱导的睡眠观察,以对语言指令不应和睫毛反射消失为入睡指标,同时记录BIS的变化。对取得的数据以直线回归的方法和加权均数法分别求得氯胺酮、依托咪酯的BIS50和ED50。结果 氯胺酮和依托咪酯诱导后,BIS明显下降(P=0.000983),但两者各自BIS下降幅度在入睡与未睡患者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920501和0.956263)。氯胺酮的BIS50和ED50分别是78.81(95%可信区间67.27~97.10)和0.757mg/kg(95%可信区间0.535~1.071mg/kg),依托咪酯的BIS50和ED50分别是60.00(95%可信区间49.74~76.95)和0.089mg,/kg(95%可信区间0.073~0.107mg/kg)。结论 氯胺酮和依托咪酯皆显著降低BIS,但仅凭BIS难以准确预计是否进入睡眠状态。  相似文献   
3.
抑肽酶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抑肽酶(aprotinin)是数十年前就用于治疗胰腺炎的老药,1986年经英国国家心肺研究所(National Heart and Lung Institute)的心外科医师研究证实,抑肽酶为非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可抑制Ⅻ因子的激活,抑制纤溶,保护血小板Ⅱa/mb蛋白,手术开始缓慢给予200万KIU抑肽酶后,每小时给予50万KIU,体外循环预充液中加入200万KIU,可使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的失血量减少46%左右。1993年抑肽酶经拜尔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引进我国,随后,国产抑肽酶问世。自20世纪90年代,国内外越来越多地将大剂量抑肽酶应用于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和大出血的手术,主要目的是减少术中出血量,其应用已经被列入许多国家的临床规范,也不乏严谨研究支持其安全性。不仅如此,还有许多实验和试验表明,给予上述大剂量抑肽酶还可以有效地抑制炎性反应,保护缺血器官,本期发表的抑肽酶器官保护效应的文章,亦属此类。  相似文献   
4.
许幸 《浙江中医杂志》2003,38(3):125-125
患者用温水洗净脚,排净小便,仰卧于治疗床上,放松裤腰带.医者取其一侧至阴穴,用麦粒灸,1~3壮.双足至阴穴交替使用,连续灸5天为1疗程.如不愈,休息2天后,继续下一疗程,最多2个疗程.以此法治疗50例,均经B超和妇科检查确诊.年龄22~29岁之间,妊娠30~35周43例,35周以上7例;初产妇35例,经产妇15例;臀位34例,横位16例.经治疗,46例治愈,4例无效.无效者为经产妇,且妊娠均在35周以上,臀位、横位各2例.  相似文献   
5.
射频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射频是治疗慢性疼痛的介入性疗法之一。它通过电流在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产生治疗性热损伤,以破坏神经纤维而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头、颈、胸、腰和骶部的疼痛。本文介绍射频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历史、治疗原理和临床应用,并简介脉冲射频,期望此方法能够在我国现代疼痛医学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慢性顽固疼痛患者芬太尼透皮贴剂的门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门诊慢性疼痛患者用芬太尼透皮贴剂(Transdermalfentanyl,TDF)的镇痛疗效。方法:选择慢性顽固性疼痛患者416例,其中中、晚期癌症性疼痛占314例,非癌性疼痛102例,使用TDF止痛。对治疗前后的疼痛强度、生活质量评价及用药中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结果:癌性疼痛治疗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7.94±1.15,治疗后降低至1.64±1.71;非癌性疼痛治疗前为7.30±1.54,治疗后降低至1.91±1.53。癌性疼痛的明显缓解率为51.5%,完全缓解为19.7%,总缓解率71.2%。非癌性疼痛明显缓解率为45.0%,完全缓解13.7%,总缓解率58.7%。生活质量治疗前后均变化(P<0.01)。用药的不良反应与传统的阿片类药物相似,为便秘、恶心、呕吐、头晕等症,但程度较轻;未出现呼吸抑制者。治疗后需停药的患者无身体及精神戒断症状发生。结论:TDF具有无创性、不间断的给药途径,镇痛效果确实,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依从性好,适合门诊、家庭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复方醋酸钠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按<中国药典>2000版二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和指导原则.结果样品原液对鲎试剂无干扰作用.结论本品细菌内毒素限值L确定为0.6EU/ml,用样品原液按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检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氟比洛芬酯对上腹部手术病人术后镇痛中吗啡用量的节俭作用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安慰剂对照、双盲和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法,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病人96例,年龄18~64岁,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2组(n=48):氟比洛芬酯组和脂肪乳组.静脉注射异丙酚、芬太尼、维库溴铵或罗库溴铵麻醉诱导,吸入N2O和异氟烷,按需追加芬太尼或肌松药维持麻醉.手术结束时,氟比洛芬酯组经2 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脂肪乳组经2 min静脉注射脂肪乳5 ml,2组同时采用吗啡进行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CIA).首剂药物给予后8 h,经2 min静脉注射第二剂药物(氟比洛芬酯或脂肪乳).于术后2、8和24 h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静息痛和咳嗽痛的程度.记录因镇痛不足而需使用其他镇痛药作为补救镇痛的情况.记录第1次PCIA的时间、术后24 hPCIA总次数和有效次数;记录术后24 h吗啡用量和给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脂肪乳组比较,氟比洛芬脂组术后各时点静息痛和咳嗽痛VAS评分降低,术后24 h PCIA总次数和有效次数降低,第1次PCIA时间延长,术后24 h吗啡用量减少(P<0.05),其他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仅表现为恶心和呕吐,且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可提高病人术后镇痛效果,减少吗啡用量,且不良反应少,有利于病人的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9.
异丙酚靶浓度控制输注用于人工流产麻醉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靶浓度控制输注 (target controlledinfusion ,TCI)技术是药代动力学研究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物。药代动力学在理论和技术上于 70年代就已经十分成熟 ,各种新研制的药物在其问世不久即可以定量地了解其在人体的代谢过程。按照药代动力学的参数用药无疑是最合理的 ,但由于涉及复杂的数学计算难以应用于临床。微型计算机的问世和其成本的下降使复杂的计算可以在瞬间完成 ,TCI技术很快进入临床应用阶段。它的原理是将从特定人群中测得药代动力学参数编制成计算机软件 ,通过计算机控制输液泵进行静脉输注药物。…  相似文献   
10.
吸入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斜视手术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比静脉与吸入两种不同麻醉用于小儿斜视矫正手术的特点。方法  10 0例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 2组 ,吸入组 5 0例 ,静脉组 5 0例。诱导后吸入组吸入 0 1%异氟醚复合N2 O :O2(1:1) ,静脉组用注入泵持续注入双异丙酚 ,第一个 10分钟为 10mg/(kg·h) ,第二个 10分钟为8mg/(kg·h) ,以后为 6mg/(kg·h) ,直至手术结束。观察对循环、呼吸、苏醒时间的影响以及术后恶心、呕吐、躁动、过度镇静等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两组在麻醉时间 ,手术时间 ,停药至拔管时间亦无显著差异 (P >0 0 5 )。两组术后 2 4小时哭闹、烦躁、恶心、呕吐、过度镇静等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术中两组患儿均出现程度不同的眼心反射 ,其中心率低于 60次 /min吸入组 8例 ,静脉组 2 2例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双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相比效果满意 ,苏醒同样快 ,合并症少 ,但易致窦性心动过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