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目的:比较碳酸锂合并氯氮平与单用碳酸锂的治疗躁狂症不良反应。方法:随机抽取1998年1月至2000年1经碳酸锂合并氯氮平(合用组)与单用碳酸锂(单用组)治疗躁狂症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不良反应依据TESS进行测定。结果:合用组不良反应倒数高于单用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主要反应表现在心血管系统方面,如低血压,心电图异常,头晕和昏厥。特别是在先用碳酸锂后再加氯氮平的最初3日内反应敏感,易出现低血压、头晕及昏厥。结论:碳酸锂合并氯氯平治疗躁狂症不良反应增多,安全性差,应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吡拉西坦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吡拉西坦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效果。方法 对6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治疗组。治疗前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韦氏记忆量表(WMS)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等评定,然后经利培酮(2.7±0.8)mg/d治疗8周。研究组与利培酮治疗同步使用吡拉西坦1200mg/d治疗,治疗组仅用利培酮治疗。治疗后第8周末再次进行上述评定,将结果与正常人组成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研究组和治疗组的MMSE、WMS及WAIS-R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5),提示患者组的认知功能呈广泛性损害;研究组治疗后认知功能评定MMSE、MCST、WMS、WAIS-RC分数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组治疗后认知功能测定MCST、WMS、WAIS-RC分数与治疗前比较无差异性(P>0.05)。结论 吡拉西坦对神经细胞有激活、保护和修复作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分子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体液中的变化。方法:对47例慢性精神分裂症进行为期10年随访,测定中分子含量,应用SANS量表评定精神症状。结果:中分子在慢性精神分裂症体液中的含量稳定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下,10年前后无明显改变(P>0.5),SANS总分,因子分无明显改变,病情处于慢性衰退状态。结论:中分子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体液中的含量较低且稳定。  相似文献   
4.
脑立体定向术治疗6例慢性精神分裂症7年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脑立体定向术治疗6例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7年随访资料。结果显示:近期疗效欠佳,远期疗效较好,其中显进3例,进步2例,无效1例。  相似文献   
5.
精神分裂症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于人院后次日、第3个月未采取血液标本进行NSE测定,并与61名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期间血清NSE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显著下降,且与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的降低呈显著相关性。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期间,血清NSE含量增高,可能与精神病理学改变有关,且与精神病性症状有关。  相似文献   
6.
为比较综合康复与单纯抗精神病药物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我们于1987年10月至1989年12月间,对126例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了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碳酸锂合并氯氮平与单用碳酸锂治疗躁狂症不良反应。方法 :随机抽取 1 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1月经碳酸锂合并氯氮平 (合用组 )与单用碳酸锂 (单用组 )治疗躁狂症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不良反应依据TESS进行测定。结果 :合用组不良反应例数高于单用组 ,经统计学处理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主要反应表现在心血管系统方面。如低血压、心电图异常、头晕和昏厥。特别是在先用碳酸锂后再加氯氮平的最初 3日内反应敏感 ,易出现低血压、头晕及昏厥。结论 :碳酸锂合并氯氮平治疗躁狂症不良反应增多 ,安全性差 ,应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