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1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观察到在桂东及粤西地区病毒性肝炎患者,如果黄疸深、病情重多合并有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乏,病毒性肝炎患者G-6-PD缺乏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为进一步证实这一观点,对我科住院的125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分析方法 一、病例选择 从1998年7月至2000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病毒性肝炎病人中随机抽取125例为研究对象。诊断均符合1995年5月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排除了药物性肝炎  相似文献   
2.
对1997年8月至2000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男性病毒性肝炎患者198例进行血清铁蛋白研究,发现肝损害对血清铁蛋白有明显的影响,且呈正相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明确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症患者是否对戊型肝炎病毒更易感.方法 对1998年3月至2010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412例戊型肝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G6PD缺陷患者所占比例,判断G6PD缺陷患者是否比G6PD正常者更易感染戊型肝炎病毒.结果 在本研究中G6PD缺陷比例高达22.09%.远高于正常人群中G6PD缺陷率10.45%左右的比率(P<0.001).G6PD缺陷患者对戊型肝炎病毒更易感.讨论 G6PD缺陷患者对戊型肝炎病毒更易感,可能与其相对免疫力低下有关,但不能排除G6PD缺陷患者往往病情较重,有更高的就诊率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针(瑞甘)微量泵持续注入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应用门冬氨酸鸟氨酸针5 g+0.9%氯化钠注射液40 mL微量泵注入,6 h 1次;对照组35例则应用门冬氨酸鸟氨酸针10 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天2次。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血氨下降水平、神志恢复正常的时间、肝功能好转程度等均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针持续微量泵注入治疗肝性脑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覃祖云 《山东医药》2010,50(45):20-20
2007年3月-2010年2月,我科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腹腔内注射治疗肝癌合并腹水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覃祖云 《热带医学杂志》2002,2(4):402-402,386
目的:探讨戊型肝炎及乙+戊型肝炎病人发生肾功能损害率及其发生机理。方法:随机抽取同期在我科住院的戊型肝炎病人105例,乙+戊型肝炎病人63例为研究对象,检验其肾功能及尿常规以明确其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结果:戊型肝炎组肾功能损害发生率为40.95%,乙+戊型肝炎组肾功能损害发生率为63.4%。结论:戊型肝炎或乙+戊型肝炎患者易发生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7.
桂东及粤西北地区的西江流域是戊型肝炎及葡萄糖6-磷酸脱氨酶(G5PD)缺陷症的高发区,在临床工作中我们注意到在我科住院的戊型肝炎病人中有很大部分合并有G6PD缺陷,而且此类病人黄疸较深、病情较重,为此,对我科的戊型肝炎病人进行统计分析,判断G6PD缺陷病人是否对戊型肝炎病毒易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微波消融治疗术(Microwave Coagulation Therapy,MCT)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106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中,78例采用MCT联合TACE治疗为观察组,其中的42例TACE术后1周联合MCT治疗为观察A组,36例术后2周联合MCT治疗为B组;28例单纯采用TACE治疗为对照组.用SPSS13.0软件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A组和B组间术后1个月肝癌病灶碘油沉积率和AFP下降率,以及一年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①术后1个月AFP降幅良好率观察组为71.8%,对照组为42.9%;碘油沉积良好率观察组为75.6%,对照组为46.4%;1年生存率观察组为52.6%,对照组为25.9%,两组相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②观察组中术后1个月观察:AFP降幅良好率A组为83.3%,B组为58.3%;碘油沉积良好率A组为85.7%,B组为63.9%;1年生存率A组为64.3%,B组为38.9%,A组优于B组,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CT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优于单独TACE治疗;TACE术后1周内行MCT治疗,能更有效地形成碘油沉积和降低AFP、提高生存率.TACE术后尽早联合MCT对控制肿瘤、提高生存率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38岁。1985年体检时发现HBsAg、HBeAg、抗-HBc均阳性,但肝功能正常,未治疗。1998年6月出现乏力、纳差、眼黄。7月13日收入我科,TBIL50μmol/L,ALT120u/L,HBsAg、HBeAg和抗-HBc阳性。肝组织病理示慢性肝炎中度(G_3S_2)。经护肝治疗,8天后血清总胆红素降至30μmol/L,7月21日开始应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