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1 毫秒
1
1.
阐述当前我国艾滋病歧视的现状,分析艾滋病患者遭受歧视的原因及当前我国在消除艾滋病歧视所面临的主要困境,提出消除艾滋病歧视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百色市农村居民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5 326名农村居民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将得分高于平均值者定为高分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分的影响因素。结果农村居民对艾滋病基本知识平均知晓率为65.81%;对艾滋病经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的知晓率分别为41.58%、44.90%和27.59%;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主要通过电视和电影(占63.93%);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和就业现状等因素影响农村居民艾滋病基本知识得分(OR值分别为0.779、0.744、0.787、1.272、0.680)。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农村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尤其是加强对农村留守妇女、老年人、文化程度低等重点人群的健康宣教。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西右江区2002年疟疾流行及控制现状,评价监测措施,为实施全球基金疟疾控制项目提供基线数据。方法选择右江区近年疟疾病人较多的3个乡镇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分析2002年疟疾疫情报告、发热病人血检资料,逐户调查疟疾发病情况,对村民和学生进行疟史、蚊帐使用情况和疟防知识问卷调查。结果2002年右江区疟疾发病率为0.15/万。血检当地发热病人9885人次,年血检率为3.03%,未检出阳性病例;血检流动人口419人次,检出5例间日疟病例,阳性率为1.19%。走访调查1004户4709名村民,查出1例疑似病例,居民蚊帐使用率为98.17%,中小学生经验积累型和间接传授型疟防知识知晓率均高于村民。结论2002年右江区疟疾发病率继续控制在1/万以下,无当地感染病例,疟疾病例全部为输入性,村民蚊帐使用率较高,存在一定疫情漏报现象,现行疟疾监测与防治措施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4.
198 9年以来 ,百色市输入性疟疾发病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居疟疾发病的 80 .83%。为了解输入性疟疾发病动态 ,笔者对其流行特征进行了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来源与判断标准1.1 资料来源 百色市 1989~ 1999年疟疾病人个案调查表。1.2 判断标准 凡进入或返回血检县时间 ,在疟疾发病的一个最短潜伏期内 (PV :12~ 2 0天 ) [1] ,( pf :平均 11天 ) [2 ] 而发病血检疟原虫阳性者 ,归于输入性 ,超过一个最短潜伏期者 ,归于当地感染。2 结果2 .1 发病情况  1989~ 1999年全市共报告疟疾 12 0例 ,确诊输入性疟疾 97例 ,非输入…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百色市右江区疟疾流行状况,制定并实施防治方案,最终达到消灭疟疾的标准。方法通过对人群进行血检调查确定流行范围;在流行区进行反复查治和监测,消除传染源。结果百色市右江区12个乡镇均为疟疾流行区,大规模防治前的疟疾发病率最高达947/万(1971年),传播媒介主要以中华按蚊和微小按蚊为主。1983~1999年,全区共血检常住人口发热病人505 746人次,流动人口发热病人13 641人次,血检阳性率分别为0.031%和1.217%。2000年防治效果考核,对7个乡镇10个自然屯共1 086人进行疟原虫检查,结果均为阴性;对上述10个自然屯居民1 086人取血进行疟疾间接荧光抗体测定,平均抗体阳性率为0.37%,抗体阳性者血检原虫均为阴性;年带虫发病率1997、1998、2000、2002、2003年均为零,1996、1999年均为0.33/10万,2001、2004、2005均为0.31/10万,1986年以来未发现当地传播的恶性疟病例。结论2000年经自治区卫生厅考核工作组审评,右江区已达到卫生部基本消灭疟疾病标准。灭疟后期在右江区进行以血检发热病人为主的查源拔灶等监测措施可达到基本消灭疟疾乃至消灭疟疾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百色市位于北纬 2 3°32′~ 2 4°17′ ,东经 10 6°7′~ 10 6°5 6′ ,面积 3713km2 ,辖 12个乡 (镇 )、116个行政村、833个自然屯、32 2 112人口 ,具有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 ,年平均气温 2 2 .1℃ ,4~ 10月气温在 18℃以上 ,年平均降雨量为 12 0 0mm3,相对湿度76 %~ 84% ,主产水稻 ,自然条件适宜疟疾传播和流行。平原以中华按蚊 ,山区以微小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 ,属恶性疟、间日疟、三日疟混合流行区。 5 0年代至 70年代发生过三次大面积疟疾暴发流行 ,1971年发病率高达 946 .8/万 ,80年代初期仍有部分村屯发生疟疾暴发流行[1] 。经…  相似文献   
7.
对广西百色市1987~1997年疟疾监测进行分析。结果年带虫发病率保持控制在1/万以下,疫点居民血检35521人,婴幼儿血检10551人,均未发现阳性,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检测人群抗体阳性率为123%;流动人口发热病人血检11626人,阳性102例,阳性率为0877%,同期当地居民发热病人血检了352011人,阳性42例,阳性率为0012%,两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前者显著高于后者。表明流动人口形成的传染源已成为当地疟疾流行的重要传染源,认为重视和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疟疾管理与监测,是当前百色市疟疾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2002~2007年百色市实施结核病防治规划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百色市实施结核病防治规划6年来政府承诺、病例发现、督导访视及化疗效果4个方面的情况,评价防治规划实施成效,为今后制定可持续发展的结核病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各县区2002~2007年上报的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报表及每年的抽查评估资料,分析防治措施执行效果.结果 全市结核病经费投入1015.1万元,其中地方配套资金237万元,占67.1%(237/353);累计发现涂阳肺结核病人6207例,涂阳登记率、新涂阳臀记率及治愈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平均涂阳治愈率和新涂阳治愈率分别为84.04%、87.58%.结论 项目的 引进带动了地方政府的投入,提高了肺结核病人发现和治疗水平,防治技术更加规范.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了解百色市3个项目县(区)结核病人中感染艾滋病病毒以及HIV/AIDS中患结核的情况,为下一步指导全市开展双向筛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0年在历年艾滋病疫情比较重的3个县(区)中,在结核病患者中经患者知情同意后抽血送艾滋病初筛实验室进行HIV检测,在现存的HIV/AIDS中进行拍胸片、痰涂片检查,按活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