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4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骨折,且大多为不稳定性骨折。目前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增多,平均寿命增长,老年人活动范围增多,故受伤机会亦随之增多,骨折发病率呈增加趋势。以往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多采用保守治疗,如持续骨或皮牵引,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现在随着骨折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大多采取内固定方式治疗。  相似文献   
2.
疼痛是全麻患者术后躁动的主要原因。瑞芬太尼是一种短效阿片类药物,半衰期短,术后苏醒迅速。瑞芬太尼的超短效作用使患者术后急需镇痛药物。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凯芬)是非甾体类静脉注射靶向镇痛药物,具有作用持久,疗效确切的优点。本研究旨在观察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消除瑞芬太尼全麻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动力髋骨钉(DHS)、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及人工髋关节置换不同植入物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120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随机分为DHS组45例,PFNA组40例和人工髋关节组35例。对三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手术进行的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手术期出现的并发症和治疗优良率等指标进行观察。结果 PFNA组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治疗优良率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PFNA组手术期出现的并发症也明显少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DHS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手术治愈率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裴焕爽  裴进宽  王树青 《河北医药》2010,32(19):2665-2667
目的观察0.375%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复合异丙酚麻醉对开胸手术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行食管下段癌、贲门癌切除术患者,ASAⅠ或Ⅱ级,按硬膜外给药不同分为2组,每组20例。Ⅰ组(0.375%罗哌卡因组);Ⅱ组(2%利多卡因组)。2组入室15min后连接HXD-I型多功能监测系统(哈尔滨华翔公司)监测心率变异性(HRV),并连续监测心电图(ECG)、平均心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Aspect2000脑电监测仪连续监测脑电双频指数(BIS)。硬膜外穿刺成功阻滞平面满意后,硬膜外分别给予0.375%罗哌卡因、2%利多卡因各5ml。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异丙酚以血浆靶浓度3μg/ml行TCI,静脉注射阿曲库铵0.6mg/kg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术中调整异丙酚靶浓度维持BIS50~55,每45分钟硬膜外分别追加0.375%罗哌卡因、2%利多卡因各6ml。记录2组各时间点[麻醉前(T0),手术麻醉不同时点(T1~T6)]MAP、HR、BIS、HRV的相关参数及麻黄碱和阿托品用药情况。结果麻醉中BIS、MAP和HR的变化组间比较:2组T1~T6的BIS值、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2组BIS,与T0比较,T1~T5的BIS都降低(P〈0.05),T6的BI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MAP和HR与T0比较,T1~T5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6的MAP、HR都升高(P〈0.05)。HRV指标改变组内比较:与T0比较,2组患者T1~T6的LF、HF、LF/H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2组T1~T6的LF、HF、LF/H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375%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复合异丙酚麻醉用于开胸手术时,与2%利多卡因一样,麻醉效果确切,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且不影响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稳定性,该方法能安全用于临床麻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本院股骨颈骨折分型及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依据本院股骨颈骨折分型对自2003年1月至2010年6月随访资料完整的162例患者的治疗情况,男73例,女89例;年龄31~79岁,平均年龄65.1岁(31~79岁)。跌伤89例,撞伤45例,坠落伤28例。全部为新鲜闭合性骨折。依据本院骨折分型实施闭合复位经皮多枚螺钉内固定(multiple cancellous screws,MCS)76例;切开复位MCS加带血管蒂或肌蒂髂骨瓣植入56例;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30例。结果 162例患者获6~106个月随访,平均16.1个月,152例患者获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5.1个月(3.6~11.3个月),10例骨不愈合,愈合率为93.8%,股骨头缺血坏死14例,缺血坏死发生率8.6%。29例出现全身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优良率85.1%,手术后结果满意度为62.9%。结论依据本院骨折分型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肯定,但手术后结果满意度较低(62.9%),在今后的工作中强化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6.
7.
<正>患者女,78岁,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左全髋关节置换术。既往无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及慢性支气管炎病史。术前检查:心电图,肺功能未见异常。在L2~3行麻醉穿刺。穿刺顺利,置管通畅。局麻药用2%的利多卡因,麻醉平面在T8以下。手术开始后,生命体征平稳。在植入骨水泥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0.375%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TCI)麻醉对不同年龄组开胸手术患者血压(BP)和心率(HR)的影响。方法75例择期行食管癌切除术患者,ASAⅡ-Ⅲ级,按年龄分为3组,Ⅰ组(40~59岁),Ⅱ组(60~74岁),Ⅲ组(≥75岁),每组25例。硬膜外穿刺成功,阻滞平面满意后,硬膜外均给予0.375%罗哌卡因6ml。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异丙酚以血浆靶浓度3μg/ml行TCI,静脉注射阿曲库铵0.6mg/kg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术中调整异丙酚靶浓度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50~55,每60min硬膜外追加0.375%罗哌卡因6ml。记录异丙酚用量,麻醉前(T0)、手术及麻醉不同时间点(T1~T6)的平均动脉压(MAP)、HR及麻黄碱使用情况。结果与同组T0比较,Ⅰ组T1~T6各时点MA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组T1~T6各时点MAP降低(P<0.05),HR升高(P<0.05);与Ⅰ组比较,Ⅱ、Ⅲ组T1~T6各时点的MAP降低(P<0.05),而HR升高(P<0.05);Ⅱ组和Ⅲ组T1~T6各时点MAP和HR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和Ⅲ组麻黄碱使用率高于Ⅰ组,尤以Ⅲ组显著(P<0.05)。结论0.375%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复合异丙酚TCI麻醉对开胸手术中的老年患者BP、HR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对于75岁以上的高龄患者影响颇大,临床应用应慎重。  相似文献   
9.
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开胸手术病人时,术中可降低全麻药的用量,术后可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还可明显改善高危病人的肺功能和预后。硬膜外注射罗哌卡因具有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分离的特点。靶控输注(TCI)异丙酚已广泛用于临床。本研究拟评价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联合TCI异丙酚麻醉用于开胸手术病人的效果,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