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各种病因引起肾脏损害和进行性恶化的结果.近年来,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及肾移植的发展普及为CRF 终末期肾脏病的治疗提供了有效途径,但不能解决该病的早、中期的防治问题,因此如何对其慢性进行性病程进行干预治疗,是肾脏病临床工作者面临的主要课题.中医综合治疗是对CRF 非透析治疗积极的有益的补充,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推迟必须透析和肾移植时间等.为观察中医综合疗法对CRF 病程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为期4 年的临床追踪研究,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结合所在医院开展内分泌科临床药学服务,针对内分泌科疾病及并发症治疗提供咨询并提出用药建议,促进药物合理应用,维护患者用药安全。同时,在药物咨询过程中临床药师不仅能增加新的药学知识,还能学到临床知识,促进自身知识的积累,从而提高临床药学的学科水平。  相似文献   
3.
张健  裴慧  黄帅  臧传军 《中国药房》2014,(47):4511-4512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干预对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的影响,为提高我院合理用药水平提供参考。方法:由临床药师对我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进行为期1年的干预,收集干预前(2012年4-6月)、后(2013年4-6月)各1 000份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分别设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分析两组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率、合理性、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的中药注射剂使用率和ADR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适应证、用法用量、溶媒的选择、溶媒用量、配伍等方面的合理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的干预可使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更为安全、合理。  相似文献   
4.
张健  臧传军  裴慧  黄帅 《中国药房》2014,(46):4376-4378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12-2013年上报的151例ADR报告,按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报告类型、关联性评价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1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ADR老年人发生率最高,占28.48%;静脉给药途径ADR发生率最高,占85.43%;抗菌药物引起的ADR占35.10%;抗肿瘤药引起的ADR占25.83%;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占14.57%;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占32.45%;严重的ADR报告占31.79%。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的监测和持续改进工作,以减少ADR的发生,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RP-HPLC测定急性子中2种黄酮苷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建立急性子药材中2种新黄酮苷类成分槲皮素-3-O-[(6"’-O-咖啡酸酯)-α-L-鼠李糖-(1→2)-β-D-葡萄糖基]-5-O-β-D-葡萄糖苷(化合物Ⅰ)和槲皮素-3-O-[α-L-鼠李糖-(1→2)-β-D-葡萄糖基]-5-O-β-D-葡萄糖苷(化合物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AlltimaTM-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甲醇-0.1%冰醋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10 min,25%~28%A;11~12 min,28%~34%A;13~20 min,34%~35%A;21~28 min,35%~41%A;29~35 min,41~25%A),流速1.0 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345 nm。结果:化合物Ⅰ、Ⅱ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10~4.200μg(r=0.999 0),0.206~4.120μg(r=0.999 8);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8.26%,101.73%,RSD分别为1.44%,1.84%。结论:首次采用RP-HPLC对急性子药材中这2种黄酮苷类成分进行了含量测定,该方法准确、简便,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为急性子药材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激活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1(GPER1)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2~3日龄乳鼠心肌细胞体外原代培养。利用串联质谱标签(TMT)蛋白质谱技术检测蛋白表达差异,并作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筛查其可能的调节机制。机制研究分6组,空白对照组、AngⅡ组、AngⅡ+GPER1激活剂(G1)组、AngⅡ+G1+GPER1抑制剂(G15)组、AngⅡ+G1+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抑制剂(U0126)组和AngⅡ+G1+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抑制剂(MK2206)组,各组n=3。检测各组心肌细胞GPER1的表达,心房钠尿肽(ANP)和B型利钠肽(BNP)的m RNA水平,ERK、AKT蛋白的表达及其相互作用,以及对自噬相关蛋白胞浆型自噬标记轻链3(LC3II)和膜型自噬标记轻链3(LC3I)的调控。流式细胞技术检测GPER1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AngⅡ诱导心肌细胞肥大呈浓度依赖性,ANP和BNP m RNA水平梯度升高(P0.05)。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心肌细胞上存在GPER1蛋白表达。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 RT-PCR)结果显示,激活剂G1激活GPER1,并以浓度依赖方式抑制心肌细胞ANP和BNP m RNA水平(P0.05);在AngⅡ+G1+G15组,心肌细胞ANP和BNP m RNA水平重新升高(P0.05)。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或AngⅡ组相比,AngⅡ+G1组p-ERK、p-AKT蛋白表达增强(P0.05);与AngⅡ+G1组相比,AngⅡ+G1+G15组p-ERK和p-AKT蛋白表达降低(P0.05),AngⅡ+G1+MK2206组p-ERK、p-AKT蛋白表达水平和ANP、BNP m RNA水平降低(P0.05);AngⅡ+G1+U0126组对G1诱导的p-AKT蛋白的表达无影响。流式细胞技术显示,AngⅡ+G1组与AngⅡ组心肌细胞凋亡水平无差异(P0.05)。AngⅡ组较空白对照组LC3II/LC3I比值增大,其自噬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AngⅡ+G1组较AngⅡ组LC3II/LC3I比值降低,其心肌细胞自噬水平降低(P0.01)。结论:GPER1的激活抑制心肌细胞肥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AKT和ERK信号通路以及细胞自噬相关。  相似文献   
7.
8.
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难治性心力衰竭(心衰)是指症状持续且对各种治疗反应较差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病死率高。1997年4月~1999年3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40例心衰患者,并与西医组32例对照观察,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72例患者诊断均符合文献[1]标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组40例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38~72岁;其中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15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11例,扩张型心肌病6例,肺源性心脏病8例。  西医组32例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35~68岁,其中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13例,风湿性心脏病7例,扩张型心肌病5例,肺源性心脏病7例。  两组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联合左卡尼丁治疗血液透析性低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肾内科反复发生低血压的血液透析患者20例,给予参附注射液5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并予左卡尼丁1.0g静脉注射。观察透析中血压、心率变化。结果20例患者治疗后透析中及透析后的动脉血压较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提高(分别为P〈0.01和P〈0.05)。治疗总有效率90%。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左卡尼丁治疗血液透析性低血压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益肾利浊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症状态和营养不良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MHD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ARB类药物厄贝沙坦口服加用益肾利浊胶囊,对照组给予ARB类药物厄贝沙坦口服。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中医证候、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中医证候评分hs-CRP、IL-6、TNF-α水平下降,Alb、PA、Hb水平均上升(P〈0.05)。提示益肾利浊胶囊能减少血液透析并发症,降低MHD者的死亡率。结论:益肾利浊法可以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者微炎症状态和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