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2.
通过查阅近10年来针灸治疗糖尿病的资料,从文献、实验及临床研究3个方面进行总结概括,阐述针灸治疗本病的临床优势。结果发现针灸可通过调节血糖、激素水平、修复胰腺组织、调整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来治疗糖尿病,并被临床验证有确切疗效。针灸治疗糖尿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胃脘下俞穴"对T2DM大鼠的干预效果,并进一步探讨HPA轴与T2DM的发病和治疗的确切关系,以期为针灸治疗糖尿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抽出9只为空白组,喂以普通饲料。余下大鼠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4周后,采用链脲佐菌素(STZ)按35mg/kg.BW剂量腹腔注射诱导T2DM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模型组和电针胃脘下俞穴进行治疗。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空腹血糖值(FBG)显著下降(P<0.01),而模型组变化不大。电针组甘油三酯(TG)含量降低,但与空白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电针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模型组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大鼠CRH的含量较正常组极显著升高(P<0.01),电针组大鼠CRH、CORT的含量下降,与空白组和模型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电针胃脘下俞穴可明显降低T2DM大鼠血糖及甘油三酯含量,并可有效的缓解HPA轴功能的亢进,可使CRH及CORT浓度降低。  相似文献   
4.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作为一个重要的反馈调节系统,是神经内分泌网络的的枢纽,不仅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参与衰老、应激等病理生理过程的调节。国内外研究发现,T2DM患者多伴有HPA轴的活性增强及皮质醇分泌增多的表现。本研究就HPA轴的功能变化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在机制研究方面进行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5.
中医以独有的宏观辨证理论为指导,对糖尿病的治疗注重整体调节。当前,糖尿病的治疗中,中医药疗法可以减轻西医疗法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增强其疗效;在改善症状等方面亦明显优于西医疗法,而且疗效稳定、不良反应少、价格较低廉。随着中西医两种不同体系的医学相互碰撞,如何做到西为中用,中西医结合将会是研究的热点。中医可借鉴西医的微观论,吸纳西医的辨病观,以更好地发挥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优势,为中医药走向世界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链脲佐菌素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的具体步骤,解决造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方法:选用80只雄性Wistar大鼠,利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联合低剂量链脲佐茵素(STZ)30mg·kg-1剂量腹腔注射诱导形成2型糖尿病的大鼠模型。结果:以空腹血糖值≥11.1mmol·L-1者为造模成功,80只Wistar大鼠中66只造模成功,成功率为82.5%。结论:链脲佐菌素诱导形成的2型糖尿病大鼠造模步骤切实可行此方法成模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胰俞穴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血脂、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脂联素水平的影响,从而探讨电针胰俞穴治疗2型糖尿病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和2型糖尿病造模组(22只),造模成功后根据血糖水平随机区组分为模型组8只,电针胰俞组8只。治疗4周,每周末检测空腹血糖(FBG)和体重。4周后取血清,以生化法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以放免法检测空腹胰岛素(FIS)、脂联素(APN)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FBG、TC、HDL-C、LDL-C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体重、ISI、APN均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胰俞组TC、LDL-C水平均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BG、体重、TG、HDL-C、脂联素水平显著下降(P〈0.05);ISI显著升高(P〈0.05)。结论:电针胰俞穴可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血清血脂和脂联素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  相似文献   
8.
通过概括消渴病名、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拓宽临床思路,提高疗效。参考文献20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建立符合2型糖尿病发病特点的大鼠模型,运用电针胃脘下俞穴的方法对2型糖尿病大鼠进行治疗,验证胃脘下俞穴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利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4周后将链脲佐菌素(STZ)按35mg/kg剂量腹腔注射诱导2型糖尿病的大鼠模型。对造模成功的Wistar大鼠采用电针胃脘下俞穴进行治疗,每次20分钟,每周治疗5次,连续4周。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血清瘦素水平(P=0.029)及空腹血糖值(P=0.007)显著下降,接近空白对照组水平,而模型组变化不大;治疗组甘油三酯(TG)含量降低,但与空白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模型组相比均有升高,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胃脘下俞穴可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血清瘦素及甘油三酯含量,对高、低密度脂蛋白也有调节作用,证明了该穴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并通过降低度素、改善血脂成分含量这一途径产生治疗作用。本实验对探讨胃脘下俞穴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