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提高鹿角形肾结石合并肾盂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鹿角形肾结石合并肾盂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中,13例行CT检查,确诊4例;2例行MRI检查,确诊1例。术前确诊的5例患者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加膀胱袖状切除。5例分别于开放手术或PCNL术中发现新生物,活检证实后行根治性肾切除加输尿管部分切除。1例行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者后2个月再次手术时发现转移而被迫放弃手术。5例无功能肾者于肾切除术后常规病检发现合并肾盂癌。病理检查证实为鳞状细胞癌12例,移行细胞癌3例,腺癌1例。获随访10例,随访时间1~35个月,死亡7例,术后生存时间1~27个月。结论:鹿角形肾结石合并肾盂癌诊断困难,预后差。对结石病史长、合并感染或肉眼血尿者,术前应考虑合并肾盂癌的可能。CT与MRI检查对诊断鹿角形肾结石合并肾盂癌有重要价值;对术前未确诊而又怀疑结石合并肾盂癌患者,建议行开放手术,勿选PCNL。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儿童肾结石的技巧和经验,并评价其安全性和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8月至2013年5月,共有25例儿童肾结石患者在我科接受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男17例,女8例,年龄5~14岁,平均10.8岁.患儿经腹部B超、CT、KUB+IVU检查诊断明确,患儿取俯卧位,B超引导下建立F16~20皮肾工作通道,用气压弹道或钬激光碎石.结果:25例均一期成功建立皮肾通道,均为单通道碎石.术后复查KUB片,一次性结石取尽22例,结石清除率约88.9%,2例术后单一盏残石,辅助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成功,1例有结石碎片,予以肾石通丸(1.0BID)等药物辅助排石排尽.总结石清除率达到100%,手术时间50 ~ 100min,平均70 min.所有患者未输血,且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儿童肾结石安全有效,术后结合ESWL治疗可以代替开放手术而成为儿童肾复杂结石、鹿角形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在大鼠前列腺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将雄性健康8周龄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去势组)和C组(去势+睾酮替代组).每组10只分别测定血睾酮水平,脉冲式电流刺激盆神经收集前列腺液,测量前列腺液重量,计算前列腺湿重与体重比,免疫组化检测AQP1、AQP3和AQP4的表达及细胞定位,免疫印迹检测AQP1、AQP3和AQP4蛋白的表达.结果 B组大鼠血睾酮水平[(13.07±1.83)nmol/L]较A组[(92.37±16.23) nmol/L]显著减低(P<0.05),B组前列腺液分泌[(1.14±0.14)mg]较A组[(13.57±2.72)mg]显著减少(P<0.05),B组前列腺湿重与体重比(0.27±0.12)较A组(1.91±0.07)显著降低(P<o.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QP1主要在大鼠前列腺间质的小动脉、小静脉壁表达,AQP3主要在前列腺腺泡上皮细胞膜表达,AQP4则更多的在腺泡上皮靠近基底膜处表达.免疫印迹结果显示,B组AQP1和AQP3的表达较A组均显著降低(P<0.05),各组中AQP4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AQP1可能与前列腺的生长发育过程有关,AQP3和AQP4可能与前列腺分泌功能有关,雄激素降低后前列腺液分泌减少与AQP3的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脐尿管憩室合并哑铃状膀胱结石的诊治经验。方法:报告3例脐尿管憩室合并哑铃状膀胱结石病例资料,3例均为男性,年龄9~56岁,其中2例术前诊断为膀胱肿瘤,1例术前诊断为膀胱缝线结石,均经手术明确诊断并接受膀胱切开取石和憩室切除术治疗。结果:3例均为脐尿管憩室合并哑铃状膀胱结石。术后随访3~6月无尿漏、尿外渗及下尿路症状。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是避免误漏诊的关键,脐尿管憩室合并哑铃状膀胱结石主要通过影像学检查及膀胱镜检明确诊断。膀胱切开取石和憩室切除术是治疗脐尿管憩室合并哑铃状膀胱结石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并发膀胱结石安全、高效的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加膀胱镜钬激光碎石治疗BPH并膀胱结石患者85例,并分析其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手术成功,除5例膀胱粘膜有散在充血外,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随访6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平均9.0分。结论:TURP结合膀胱镜钬激光碎石是治疗BPH并发膀胱结石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分析单微通道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复杂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整理采用单微通道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47例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资料,统计手术时间,结石残余率.结果 47例复杂肾结石一期建立单微通道且成功碎石、取石,平均手术时间126 min ,平均出血量90 mL,二期输尿管软镜手术中顺利留置输尿管软镜鞘并成功进镜,43例患者成功发现结石并粉碎,成功率为91.5%(43/47).平均手术时间61 min,无输尿管穿孔、撕脱、断裂、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发生.4例未找到残余结石,术后观察结石无移位,结石排净率为91.5%.结论 单微通道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复杂肾结石能够提高结石清除率,减少手术并发症,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α1受体阻滞剂对7 mm以下的输尿管上段结石的辅助药物排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纳入研究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患者接受黄体酮肌肉注射20 mg/d,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100 mg/d,肾石通丸4.0 g/d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加用坦索罗辛0.4 mg/d治疗。每周随访一次,到结石排出为止共持续4周。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结石大小、结石排出率、排出时间、肾绞痛的缓解率、需要住院观察的病例数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结石直径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总排石率为50%(31/62),B组排石率显著高于A组[54.84%(17/31)vs.45.16%(14/31)],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结石平均排出时间为(11±4.2)d,A组为(15±3.4)d,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肾绞痛缓解率为77.42%(24/31),A组为58.06%(18/31),两组在肾绞痛的缓解率上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因出现尿路感染、肾绞痛加剧、肾积水加重等情况而住院进一步治疗的人数上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A组为8例,占25.81%(8/31),B组为3例,占9.68%(3/31)。结论α受体阻滞剂能有效辅助药物排石,提高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排石率,缩短排石时间,减轻肾绞痛症状及发作次数,降低住院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治疗多囊肾合并肾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分析我院2007~2013年16例多囊肾合并肾结石患者接受MPCNL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均成功建立皮肾通道,平均手术时间40min,平均出血30mL,结石清除率93.75%。手术前后血红蛋白、血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月后血肌酐值下降至(142.69±76.28)μmol/L(P〉0.05),无输血或血管栓塞病例。随访3~12个月,血红蛋白和血肌酐值稳定,结石无复发,肾囊肿无增大。结论 MPCNL是安全、有效治疗多囊肾合并肾结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微信辅助下PBL联合手术视频教学在医学留学生泌尿外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9年在泌尿外科见习的留学生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传统讲座式临床教学,试验组在微信辅助下给予PBL联合手术视频教学;比较两组学生的教学反馈调查问卷结果。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 试验组调查问卷结果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尤其在学习兴趣的激发、临床思维的培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团队协作等方面,试验组较对照组更具优势。结论 基于微信平台的PBL联合手术视频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医学留学生在泌尿外科临床见习中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经尿道电切加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疗效。方法: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联合术后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40例,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55岁,肿瘤单发30例,多发10例,病理分级G1~G2,分期T1-T2,肿瘤直径0.5-4cm。结果:手术均一次成功,手术时间平均2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0ml,无膀胱穿孔或术后继发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创面基底及创缘病理检查无残余肿瘤,术后均行吡柔比星1年短期膀胱灌注化疗。40例随访3-20个月,平均9.5个月。术后1年复发率5%(2/40),2年7.5%(3/40),3年15%(6/40)。膀胱灌注副反应发生率为17.5%。结论:经尿道电切加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