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114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3篇
肿瘤学   5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生物学活性和临床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是近年来才被发现而且在实验研究中被证明有确定生物学活性的一种神经营养因子,已经成为众多学的研究热点。结构特点显示GDNF为TGF-β家族中的一个新的亚家族,但其在促进神经细胞的功能维持和损伤修复方面有其他神经营养因子不能比拟的强效作用。其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相对特异性营养作用已为众多学所认可,且在美国已进入临床验证阶段。有关GDNF的许多研究正在进行,虽然目前大多限于基础研究,但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可以预见GDNF将会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慢性扩展性脑内血肿(附3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扩展性脑内血肿(Chronic Expanding Intracerebral Hematoma,CEICH)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脑内血肿,自1981年Hirsh等首先报道这类血肿以来,才逐渐被人们认识。由于CEICH发病缓慢,临床上常误诊为脑肿瘤。近年来我们收治3例CEICH患者,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65岁。因头痛、呕吐14d于2001-03-13入院。入院检查:意识模糊,小便失禁,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头颅CT及MRI示双侧侧脑室扩大,脑底蛛网膜池出血。行全脑血管造影前给予腰穿终池置管引流,患者先后2次再出血,出现呼吸障碍及昏迷;行全脑血管造影发现左侧小脑上动脉上有一大小约8mm×4mm的动脉瘤,左侧前交通动脉上有一大小约4mm×2mm的动脉瘤(图1、2)。于2003-03-24在全麻下行电解式可脱性弹簧圈(GDC)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术中先栓塞破裂的左侧小脑上动脉动脉瘤,通过微导管依次导入4枚GDC-10致密填塞左侧小脑上动脉动脉瘤,造影见瘤内无…  相似文献   
4.
胶质母细胞瘤与胶质肉瘤并发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49岁。因左侧额叶胶质瘤术后1年,复查头颅CT发现右侧额叶占位性病变1周于2002-12-30入院。患者于1年前因“左额肿瘤”在我院手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胶质母细胞瘤,行常规全脑放疗1疗程。1年来患者无任何不适,于入院前1周复查颅脑CT时发现。颅脑CT示:右额叶见一3cm×4cm×4.1cm等高密度影,边界清晰,CT值50~68Hu,强化明显;周围脑组织明显水肿,右侧脑室受压变形,中线轻度左移;左额原手术部位见片状不规则低密度区,无强化。诊断:复发性胶质瘤。入院查体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于2003-01-02在全麻下行脑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右侧额…  相似文献   
5.
韧粘素(Tenascin,TN)是一种细胞外基质寡聚糖蛋白,存在于胚胎组织整个发生过程中。在成人,仅局限分布于特定的上皮细胞—基底膜交界面上,却广泛分布于增殖性疾病和肿瘤如胶质瘤、乳腺癌、鳞癌、肺癌的细胞外基质中。1“TN”一般性状TN位于细胞外基质中,属于寡聚糖蛋白家族。根据不同实验室的发现和其生物学特性,分别被命名为:myotendinousantigen,glioma-mesenchymalextracellularmatrixantigen,cytotactin,J1plycoprotein和hexabrachion。迄今为止,已发现5种TN,即TN-C、TN-R、TN-X、TN-Y和TN-W,其分子质量为160~300kD。TN的结…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点ROCK2在损伤局部的表达规律,为Rho激酶抑制剂治疗脊髓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30只,脊髓横断组:选取大鼠脊髓T10节段为损伤节段,剪断脊髓的后3/4深度损伤;假手术组:大鼠只行椎板切除术,不进行脊髓横断。于术前及术后3d、1w、2w、4w、6w采用BBB运动功能评分法对大鼠进行后肢运动功能评价,于术后8h、3d、1w、2w、4w、6w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脊髓组织ROCK2表达水平。结果:假手术组术后双后肢活动正常,BBB评分21分;术后3天~1周内横断组大鼠BBB评分均为0分,1周后BBB评分逐渐上升,至伤后4周可达9~10分左右,6周时评分无明显改变。脊髓横断组大鼠双后肢BBB评分于术后各时间点均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横断组损伤后3天ROCK2的表达开始增加,1周达到高峰,且持续高表达4周,4周后表达开始下降,6周时恢复至低水平表达。横断组ROCK2的表达在损伤后3天~4周的各时间点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6周时ROCK2的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脊髓损伤后ROCK2可持续高表达4周,4周后ROCK2的表达恢复至假手术组水平,而运动功能不能再继续恢复。  相似文献   
7.
小脑非霍奇金淋巴瘤一例王鲁群,袁绍纪,迟翠芳济南军区总医院血液科,250031本院神经外科患者男,21岁,病案号150804。因阵发性头痛、呕吐,视物模糊3个月,加重伴行走不稳1个月,于1993年11月8日入院。查体:T37C,P80次/分,Bp16...  相似文献   
8.
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患者颅内压(ICP)升高是导致死亡或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ICP监测是持续监测患者颅内情况和指导处理异常ICP的重要手段。本文就近年来有关ICP监测在重型TBI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正众所周知,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姿势和运动障碍。PD是继阿尔茨海默病之后的第二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病理学特征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渐进性死亡及伴发的纹状体轴突末梢多巴胺的耗竭。据资料统计,PD在我国50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病率约1%,65岁以上人群PD发病率已高达1.7%。以此计算我国目前约有170万~200万PD患者,而全球则有500多万PD患者。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发展,PD患病率和发病率都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颞浅动脉植入联合脑膜反转治疗烟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6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烟雾病患者,均采用颞浅动脉植入联合脑膜反转手术的方法治疗.结果 16例患者随访6-18个月,未再发生脑缺血或脑出血,所有病例都没有新脑梗塞出现,临床症状均好转,复查见颅底血管网增加,血液供应有明显改善,伴侧支血管形成.结论 颞浅动脉植入联合脑膜反转是治疗烟雾病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