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力竭运动大鼠心室肌蛋白质组表达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建立安静和递增运动负荷训练后力竭大鼠心室肌蛋白质组的差异性表达谱,初步筛选出心室肌对力竭运动产生反应的目标蛋白质。方法:实验于2007-03在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蛋白质化学与蛋白质组学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省级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完成。①实验分组:1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运动组,每组5只。②实验方法:运动组经过7周的大强度递增运动负荷训练后(最后一次力竭),对两组心室肌组织的全蛋白进行双向凝胶电泳分离。结果:经图像分析,在运动组的电泳图谱上共展现蛋白质点(338±17)个,对照组展现蛋白质点(352±17)个。运动后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共有99个。对其中差异表达的9个蛋白质点进行质谱鉴定,共鉴定出7个蛋白质,Stress-70protein,NADH-ubiquinone oxidoreductase Mr75000subnunit,Long-chain specific acyl-CoA dehydrogenase,Tropomyosin-1alphachain在运动后"缺失",Nitrilase family,member2在运动后表达上调在5倍以上,一个相对分子质量为21000的未知蛋白在运动后表达下调在5倍以上,另外有两个点经鉴定均为Myosin-6,在运动后表达量相反。这些蛋白质属于收缩蛋白、能量代谢酶、分子伴侣等。结论:递增运动负荷训练后力竭时,大鼠心室肌蛋白质组明显地发生了反应。运动后"缺失"和下调的蛋白质点与心肌收缩的调控和能量代谢的方式转变以及细胞的应激反应有关,其中,成功筛选出6种在运动医学领域尚未涉足的、具有运动应激特点的目标蛋白质。  相似文献   
3.
一次性力竭运动后大鼠心室肌蛋白质组的差异性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力竭运动对大鼠心室肌蛋白质组表达的影响,初步筛选出对运动应激具有重要意义的心室肌目标蛋白质。方法:将1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和运动组(n=5)。运动组大鼠采用三级递增运动负荷跑台训练建立一次性力竭运动实验动物模型。取心室肌,提取心室肌组织全蛋白进行双向凝胶电泳(2-DE)分离。通过图像分析软件PD Quest进行分析后,选择运动后消失和表达量上调5倍或下调4/5以上的蛋白质点作为备选质谱鉴定蛋白点。结果:在电泳图谱上对照组平均检测到蛋白质点332±17个,运动组平均检测到347±22个。运动后共有47个蛋白质点发生了变化:5个点在运动后消失;表达量上调3倍以上的点有28个,下调2/3以上的点有14个,其中上调5倍以上的点14个,下调4/5以上的点4个。对6个备选蛋白质点进行了质谱鉴定,共鉴定出心肌α-肌球蛋白重链、原肌球蛋白-1、甘露糖结合蛋白C前体、腈水解酶和一个未知的分子量为21kD的蛋白质。结果表明,力竭运动后大鼠心室肌蛋白质组发生了明显变化;本研究为寻找新的运动性疲劳的生物标志物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长期递增负荷训练后大鼠心室肌蛋白质组的差异性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递增运动负荷训练后大鼠心室肌蛋白质组的表达特征,为进一步筛选对运动性疲劳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的蛋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1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经过7周的递增运动负荷训练(最后一次为力竭)后与对照组同时麻醉处死,取心室肌,提取心肌组织的全蛋白进行双向凝胶电泳分离。运用Bio-radPDquest图像分析软件对图谱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在电泳图谱上运动组可见蛋白质点338±17个,对照组可见352±17个。运动后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共有99个。运动后消失的点有5个,表达量上调4倍以上和下调幅度超过80%的点各12个,表达量上调1倍以上和下调幅度超过50%的点分别有52个和42个。递增负荷运动训练后,大鼠心室肌蛋白质组发生了明显的质变和量变。运动后表达量差异比较大的蛋白质点的分子量主要集中在35~57kD,等电点主要集中在6.0~7.4和8.6~9.6,在这个范围的蛋白质多为能量代谢酶,提示心室肌能量代谢的改变可能是运动引起心肌疲劳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糖尿病患病人群中,以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为主(90%)~([1])。T2DM是一种受多因素共同作用而发生发展的,以人体代谢障碍、血脂异常、血糖升高等为基本特征的慢性内分泌代谢病症~([2])。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是T2DM最明显的特征,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或相对减少)或胰岛素抵抗,引起胰岛素对葡萄糖代谢的调节能  相似文献   
6.
一次性力竭运动对大鼠心房肌蛋白质组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次性力竭运动后大鼠心房肌蛋白质组的表达特征,初步筛选对力竭运动应激有意义的心房肌蛋白质。方法:1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运动组。采用三级递增运动负荷跑台训练建立动物力竭运动模型。提取心房肌组织全蛋白进行双向电泳分离。结果:经图像分析,对照组平均检测到382±24个蛋白质点,运动组平均检测到352±17个点。与对照组相比,运动组共有47个蛋白质点发生了变化。12个点在运动后消失,运动后表达量上调3倍以上的点有25个,下调超过2/3的有10个,其中上调量在5倍以上的有14个,下调超过4/5以上的有6个。对运动后表达差异大的4个蛋白质点进行质谱鉴定,鉴定出心肌型-α肌球蛋白重链、乌头酸水合酶、异戊酰辅酶A脱氢酶和甘露糖结合蛋白C前体4种蛋白质。结果表明,一次性力竭运动后,大鼠心房肌的蛋白质组发生了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7.
运动心脏重塑中大鼠右心室肌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运动心脏的发生过程中,右心室肌蛋白质组的差异表达,筛选对研究运动心脏重塑机制有重要意义的右心室蛋白质.方法:18只雄性SD大鼠按运动能力和体重随机配伍分为对照组和运动组,每组9只.运动组进行12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70~80%VO2max),后与对照组同时称取体重、麻醉处死,称取心脏重量,提取右心室肌的全蛋白,对样品蛋白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离、后固定染色.运用Bio-rad PD quest图像分析软件对双向凝胶电泳图谱进行分析,选取差异蛋白进行质谱鉴定.结果:经过12周运动后,运动组心脏出现明显形态学变化.此次实验获得了重复性和分辨率较好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与对照组相比,通过软件分析,上调到10倍以上或下调至1/10及以下的差异点31个,其中7个上调,24个下调.这些点最多位干分子量50~70kDa和10~20kDa、等电点7.0~9.0范围内.质谱分析并鉴定了其中2个蛋白点,包括丙酮酸脱氢酶E1α1(运动12周后下调)和一个未知蛋白.结论:12周运动后大鼠右室肌蛋白质组发生了明显变化.能量代谢酶的变化提示中等强度运动对心脏产生的重塑作用可能主要引起右心室肌能量代谢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注射用胞磷胆碱钠的稳定性 ,并与胞磷胆碱钠注射液的稳定性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加速试验法 (40± 2 )℃ ,分别考察 0、1、2、3、6月的外观、含量、pH、水分等 ,并将含量变化进行比较。结果在试验期各项指标均符合规定 ,但两者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注射用胞磷胆碱钠的稳定性明显优于胞磷胆碱钠注射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