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结合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自身特点,阐述献血招募系统构建的背景、必要性、基本理论及业务需求,介绍系统总体目标、设计原则、实现方案以及功能模块、系统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北京市区无偿献血者梅毒传染指标流行情况,为无偿献血的招募策略调整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7年1月1日~2011月12月31日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抗梅毒螺旋体的检测结果,按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献血方式、献血组织形式进行分层,回顾性调查分析各层5年间的整体情况。结果2007~2011年5年间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1065177人次无偿献血者梅毒抗体筛查阳性者4923例,阳性率为0.462%;女性的阳性筛查率高于男性(χ2=27.84,P〈0.05);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不同年龄层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种职业献血人群的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格率排序为农民〉其他〉工人〉职员〉学生;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献血形式以及不同献血组织形式献血人群的检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机采项目的抗梅毒螺旋体检测阳性率高于全血,高中以下人群和家庭互助人群的阳性率最高。结论献血者选择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招募安全血源的重要环节,根据本地献血人群的特点,应选择低危的、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年轻人和学生,积极引导他们成为固定献血者。同时,提高检测效能进一步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3.
血液作为公共卫生家庭中一个特殊的成员,既是生命的源泉,又是多种疾病传播的渠道,通过输血或血液制品传播的常见疾病大都难以治愈.为了避免不规范采血、袋装血液管理混乱或输血不当等导致的疾病传染或医疗事故,加强血液信息化流程管理、保障用血安全已势在必行.目前,RFID技术运用在血站行业还不是很广泛,但已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通过了解RFID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工作原理,进而分析探索RFID技术在血站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及可能遇到的问题,从而达到推动建设血站物联网信息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北京地区无偿献血前后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根据2001-2008年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的变化,提出经血液感染性疾病的发病趋势,提高输血的安全性.方法 对2001-2008年北京地区1 608 816名献血者无偿献血前后的血液检测结果进行统计.结果 献血者无偿献血前(含义务献血),丙型肝炎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抗体(TP)阳性率,分别为0.16%、0.005%和0.15%;无偿献血后分别上升至0.45%、0.017%和0.48%,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阳性率在无偿献血后均降低;但在无偿献血前后两组构成比中,HBsAg、抗-HCV、抗-HIV、TP所占比例均增加,而ALT明显减少.结论 经血液感染性疾病筛查是未来采供血工作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张莉  袁曜  高峰  陈瑜  高占  冷婵  孙莉  葛红卫  戴云 《北京医学》2014,36(2):132-135
目的 分析北京市区无偿献血者经血传播HBV、HCV的血清学及核酸标志物的筛查情况,为无偿献血的招募策略调整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血清学及核酸的检测结果,按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献血方式、献血组织形式进行分层,回顾性调查分析各层5年之间的整体情况.结果 2007-2011年5年间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共有1 065 177人次无偿献血,HBsAg和HCV筛查阳性率分别为0.36% 、0.485%;男性的HBsAg携带率高于女性(P<0.05),但女性HCV的筛查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主要集中在≥40岁、农民和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组.献血者中20~29岁年轻人所占比例最大,不同年龄组的筛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筛查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除<20岁年龄组外(0.66%),HCV的筛查阳性率变化亦然.不同职业和文化程度献血人群的阳性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民的不合格率最高(0.48%,0.73%),高中以下人群的阳性率最高(0.44%,0.56%),不同组织形式无偿献血者的筛查结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团体无偿组的HCV阳性率最高(0.79%).机采和全血的筛查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献血者选择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招募安全血源的重要环节,根据本地献血人群的实际,制定科学有效的招募策略,尽量选择较为安全的较高文化程度的年轻人和学生,鼓励并积极引导他们成为固定献血者.同时,积极探索更安全的血液检测模式以进一步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6.
张伟东  袁曜 《北京医学》2018,(2):164-165
我国医疗资源分布极其不均衡.近几年,国家规划、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医疗资源协同性必然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临床血液保障具有即时性、刚性需求以及不可替代性的特性.足量、及时的血液供应,作为日常医疗和紧急救治的重要支撑,历来是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地区和偏远地区医疗保障的一大难题.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原总后勤部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血液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卫医发[2015]68号)明确指出,建立国家统筹指导、省(区、市)统一的血液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区域内血站、医疗机构、献血者信息资料联网,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血液管理与服务的精细化、标准化、规范化和专业化.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协调京津冀血液资源,是一项势在必行的举措.其中,血液信息资源一体化建设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为此我们做了一些基本的设想与尝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RFID标签在离心、辐照和低温环境下的稳定性测试,论证RFID标签在血站推广的可能性,为血站物联网化奠定基础。方法以500张符合ISO15693标准的RFID标签为实验对象,依次全部写入全"0"、全"1"、正棋盘格和反棋盘格4组数据后,分别在贺利士Cryofuge 60000i大容量冷冻离心机、XHBRI-1000型血液辐照仪、卢森堡多美达(Dometic)MBF21血浆速冻机以及三洋MDF-V339-C低温冰箱中进行离心、辐照和低温实验,实验完毕后再次读取RFID标签中的数据,通过实验前后数据对比其一致性,验证RFID标签的数据可靠性。结果每项实验后,每张标签的每组数据与实验前均一致。结论通过大量实验数据分析,本实验采用的RFID标签能够适应血站离心、辐照加工以及低温环境,为RFID在血站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