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一种常见的动脉扩张性疾病,其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虽然临床上能通过传统手术或腔内隔绝术对其进行有效治疗,但因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将直接影响对AAA的早期防治效果。目前在AAA的病因学研究中,炎性细胞浸润与AAA发病的关系正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本研究通过血管腔内胰弹力蛋白酶灌注制成大鼠AAA模型,观察了炎性介质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AAA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并探讨与早期AAA发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3.
背景:有研究表明组织缺血后可发生代偿性血管新生,但缺血后局部炎症反应的变化规律及与血管新生的关系至今尚不明确.目的:观察裸鼠肢体缺血后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及相关因子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用股动脉结扎法建立裸鼠肢体缺血模型,于缺血后3 d,1,2,3,4周观察裸鼠肢体缺血状态的改变,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观察缺血组织一般形态学、微血管数量和巨噬细胞浸润的变化,应用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核因子κ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与结论:裸鼠肢体缺血程度于造模后一两周最为严重,缺血后的肌肉纤维萎缩、变形,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最高(P<0.01).微血管数量于缺血后2周时最多(P<0.01).造模后3 d~2周,缺血组织中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部分裸鼠的肢体出现缺血性坏疽,尤以缺血2周时最严重,核因子KB表达增强(P<0.01).结果提示,核因子κB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基因介导的炎症反应是肢体缺血发生后的代偿性变化,刺激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基因表达和短暂的血管新生过程,但由于微血管的生成数量有限,尚不足以代偿肢体缺血坏疽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热熨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对慢性前列腺炎气滞血瘀证患者运用中药热熨外治法,每次治疗30min,5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结果:共治疗75例,治愈36例,有效3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47%。结论:中药热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气血瘀滞证疗效可靠,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穴位热透作用.疏通经络气血,使药力直达病所,发挥疗效,  相似文献   
5.
疏肝活血方促进缺血组织HIF-1α,HGF,VEGF mRNA 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疏肝活血方对肢体缺血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BALB/c裸鼠64只,随机分为疏肝活血方组、模型组和正常组,股动脉结扎法建立裸鼠肢体缺血模型,分别于术后1,2,3,4周观察各组裸鼠肢体缺血状态的改变,应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CD34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肌肉组织一般形态学及微血管数的改变,应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HIF-1α,HGF,VEGF基因在缺血肌肉中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疏肝活血方能明显改善裸鼠肢体的缺血状态;术后2~4周,疏肝活血方组裸鼠缺血肢体肌肉中的微血管数(MVC)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疏肝活血方组裸鼠缺血肢体肌肉中HIF-1α,HGF和VEGF的mRNA表达明显强于模型组。结论:疏肝活血方具有明显的促血管生成作用,能够明显上调血管新生相关基因HIF-1α,HGF,VEGF的mRNA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6.
背景:有研究表明组织缺血后可发生代偿性血管新生,但缺血后局部炎症反应的变化规律及与血管新生的关系至今尚不明确。 目的:观察裸鼠肢体缺血后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及相关因子表达的动态变化。 方法:用股动脉结扎法建立裸鼠肢体缺血模型,于缺血后3 d,1,2,3,4周观察裸鼠肢体缺血状态的改变,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观察缺血组织一般形态学、微血管数量和巨噬细胞浸润的变化,应用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核因子κ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动态变化。 结果与结论:裸鼠肢体缺血程度于造模后一两周最为严重,缺血后的肌肉纤维萎缩、变形,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最高(P < 0.01)。微血管数量于缺血后2周时最多(P < 0.01)。造模后3 d~2周,缺血组织中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部分裸鼠的肢体出现缺血性坏疽,尤以缺血2周时最严重,核因子κB表达增强(P < 0.01)。结果提示,核因子κB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基因介导的炎症反应是肢体缺血发生后的代偿性变化,刺激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基因表达和短暂的血管新生过程,但由于微血管的生成数量有限,尚不足以代偿肢体缺血坏疽的发生。 关键词:肢体缺血;动脉;炎性介质;基因表达;核因子κ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组织构建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疏肝活血方含药血清对大鼠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EPCs)血管新生相关基因VEGF、HGF和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从大鼠骨髓中获取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1周后,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于培养体系中加入疏肝活血方及其拆方的含药血清,培养24h,Real—TimePCR方法检测EPCs中VEGF、HGF和HIF-1α的mRNA表达。结果:贴壁细胞培养诱导后具有内皮细胞的形态学和免疫学特征,Real—TimePCR检测结果发现,疏肝活血方含药血清能明显提高EPCs中VEGF、HGF、HIF—1α的mRNA表达量,与对照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疏肝活血方能促进EPCs中血管新生相关基因VEGF、HGF和HIF-1α的表达,是该方促血管新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疏肝活血方对肢体缺血后代偿性血管新生及相关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BALB/c裸鼠120只,随机分为疏肝活血方组、疏肝方组、活血方组、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股动脉结扎法建立裸鼠肢体缺血模型,分别于术后1、2、3、4周观察各组裸鼠肢体缺血状态的改变,应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CD34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肌肉组织一般形态学及微血管数的改变,应用Western蛋白质印迹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在肌肉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疏肝活血方能明显改善裸鼠肢体的缺血状态。术后2-4周,疏肝活血方组裸鼠缺血肢体肌肉中的微血管数(MVC)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缺血肢体肌肉中HIF-1α、HGF和VEGF的蛋白质表达明显强于其它各组(P<0.05)。结论:疏肝活血方具有明显的促血管生成作用,能够明显上调血管新生相关基因HIF-1α、HGF和VEGF的蛋白质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9.
应用金银花与当归配伍,股主动脉瘤大鼠血清中炎性介质CRP和TNF-α的含量明显下降,动脉壁炎性细胞的浸润程度明显减轻,同时减轻了腹主动脉局部的扩张,其作用优于两种中药的单独应用。指出:解毒活血中药能否减少动脉壁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释放量,尚须进一步的实验证实。  相似文献   
10.
湿热毒盛证糖尿病坏疽血管组织中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湿热毒盛证糖尿病坏疽血管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应用功能分类基因芯片筛选湿热毒盛证糖尿病坏疽血管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用RT-PCR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在检测的113个基因中,有13个基因的表达水平上调2倍以上,3个基因的表达水平下调2倍以上,RT-PCR检测了其中3个基因,与芯片检测的结果一致。结论:涉及多种基因表达异常的血管组织病变在湿热毒盛证糖尿病坏疽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占重要地位,分析这些差异基因的表达,有助于全面了解湿热毒盛证糖尿病坏疽发生的确切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