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9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2.
目的研究卡维地洛对长期快速起搏实验犬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和心房电重构的影响。方法27只犬随机分为3组,起搏组:采用快速起博心房的方法建立房颤模型(起搏频率400次/min),起搏器置入前及起搏6周后分别行电生理检查,以2个基本周长(S1=300、200ms)分别标测AERP;起搏加药物组:起搏器置入及电生理检查同起搏组,起搏器置入前3d至起搏6周,每日给予卡维地洛12.5mg,2次/d口服;对照组:实验犬未置入起搏器,仅于相应的时间行电生理检查。结果起搏组起搏6周后较起搏前AERP明显缩短(P<0.001);起搏加药物组起搏6周后与起搏前比较,AERP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6周前、后所测AE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犬长期快速起搏可致AERP缩短,卡维地洛可明显抑制长期快速起搏实验犬AERP的缩短和AERP频率适应性丧失,抑制心房电重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次大剂量阿托伐他汀(80mg)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对比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 CIN )的影响。方法121例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入阿托伐他汀组(60例)和对照组(61例)。阿托伐他汀组在入院后立即给予阿托伐他汀80mg口服,对照组术前不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所有患者术后均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长期服用。术前及术后3天连续监测血清肌酐( serum creatinine, Scr)、血浆胱抑素C (cystatin C, Cys C )、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根据Cockcroft—Gauh公式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 Ccr)。结果121例患者中21例发生CIN,CIN发生率为17.4%,阿托伐他汀组CIN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3%孤21.3%,P〉0.05)。阿托伐他汀组术后CysC峰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94±0.33)mg/Lvs(1.06±0.30)mg/L,P〈0.05];术后Scr、CysC较基线增高的幅度以及术后Ccr较基线降低的幅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2±10.8)μmol/Lvs(14.6±12.9)μmol/L,P〈0.01;(0.07±0.04)mg/Lvs(0.18±0.07)mg/L,P〈0.01;(6.1±3.7)mL/minvs(11.2±5.1)mL/min,P〈0.01]。阿托伐他汀组术后高敏C反应蛋白峰值及较基线增高的幅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2±6.8)mg/dLvs(24.3±10.3)mg/dL,P〈0.05;(7.3±5.7)mg/dLm(14.1±7.5)mg/dL,P〈O.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的预处理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肾损害.对预防CIN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4.
肺动脉压力是判断肺循环血流动力学的重要指标之一,无创定量测定肺动脉压力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1975年以来,不少作者用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右室收缩时间间期(RSVI)并以此定量反映肺动脉压力。但由于RSVI受后负荷、前负荷、心肌收缩性能及心室电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故其个体变异大,使该方法的应用受到限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较大样本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分析国人冠状动脉造影的人群中冠状动脉瘤的检出率、病因、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1993年12月至2006年12月8628例成年人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将检出的冠状动脉瘤进行总结和分类,并与国内外文献进行比较。结果862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人群中,共检出冠状动脉瘤80例,检出率为0.927%,其中男性61例,女性19例。冠状动脉瘤检出率在男女性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1)。好发部位依次为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有心绞痛病史者72例,42例合并心肌梗死;同时存有冠状动脉狭窄≥50%的病人72例;瘤体内发现血栓61例;瘤体发生于单支冠状动脉者63例,2支者6例,3支并左主干者6例;无一例瘤体破裂。本病可引起心肌梗死等严重临床后果,抗血小板、抗凝及血运重建可明显改善预后。结论国人成年人冠状动脉瘤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少见的亚类或变异型,非一个独立临床疾病,动脉瘤和狭窄通常是共有的。动脉瘤内常有血栓,易引起心肌梗死,如不积极干预,则愈后较差。  相似文献   
6.
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50名社区高血压患者,根据近1年来服用降压药情况填写Morisky问卷以评价治疗依从性,并区分为依从性好组(104例)和依从性差组(14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靶器官(心、脑、肾)损害情况,分析Morisky评分和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差组的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较依从性好组重(P〈0.05)。Morisky评分与高血压患者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程度呈显著正相关(OR=2.0137~2.8036,P〈0.05)。结论: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与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提高治疗依从性对于防治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大致正常的检出率、伴随的临床症状因素和发生的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311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AMI患者,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大致正常的AMI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311例AMI患者中检出冠状动脉大致正常者16例(5.15%),平均年龄47.6岁,其中45岁以下占56.3%(9/16),有吸烟史者66.6%(10/16),诱因为情绪激动者25%(4/16),发病前有过度劳累史者50%(8/16),既往有心绞痛病史者仅为12.5%(2/16)。5例患者曾行静脉溶栓治疗且均获成功(5/5)。结论 正常或轻度异常冠脉患者亦可发生AMI,吸烟和过度劳累可能为诱发冠脉痉挛而导致AMI的重要因素。大致正常冠脉AMI患者的实验室检查和心电图的演变与冠脉异常的ANI患者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心动过速时心室起搏拖带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 )和间隔旁路参与的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间隔旁路ORT)的鉴别意义。方法  30例AVNRT和 2 5例间隔旁路ORT病人在心动过速发生后 ,采用较心动过速的周长 (TCL)短 10~ 4 0ms的周长行右心室起搏拖带心动过速。测量右心室起搏之前的心室 心房 (VA)间期和TCL。停止起搏后 ,测量最后一次刺激信号至最后起搏拖带的心房激动 (SA)间期 ,以及起搏后间期 (PPI)。结果 所有 30例AVNRT病人的SA -VA间期 >85ms、PPI-TCL >115ms,而 2 5例ORT病人的SA -VA间期 <85ms、PPI-TCL <115ms。结论 PPI TCL和SA VA间期是鉴别AVNRT和间隔旁路ORT的非常可靠的指标 ,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经静脉置入心脏起搏复律除颤器二例(摘要)衣为民方卫华胡雪松刘幼文计乐群彭长农例1男性,42岁,诊断为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心室纤颤(室颤)。例2男性,54岁,诊断为陈旧性前壁心肌梗塞、室速。分别于1994年3月30日和1995年3月31日安置心...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中的安全性。方法65例急诊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35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疗程术后24h~36h。结果替罗非班组30d的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7%/20.5%,P0.001)。替罗非班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14h峰值水平明显较对照组低。压迫止血时间试验组较对照组延长,但不增加穿刺点的出血和血肿。两组均无大出血事件发生,均未见有血小板减少的病例。结论替罗非班在常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基础上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发生率,并能减少心肌细胞的损伤,且安全性好,不增加大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