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7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2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空腹血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空腹血糖的预后价值。方法本研究入选257例无糖尿病病史AMI患者。测量患者入院时血糖(AG)和禁食至少8h后的血糖(FG)。随访患者30d,分析AG和FG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共24(9.3%)例无糖尿病病史患者在AMI后30d内死亡。FG正常组死亡2例(1.5%),FG升高者的第一、第二、第三个三分位数组分别死亡4例(9.8%)、5例(12.2%)、13例(31%)。和FG正常组患者相比,校正后的30d死亡的相对危险比(OR)随FG三分位数的增加而增加,第一、第二和第三个三分位数组分别为:2.5(95%CI,0.71~8.5;P=0.011),8.6(95%CI,3.2~23.5;P=0.0005),12.7(95%CI,4.5~36.4;P<0.0003)。同FG和AG都正常的患者相比,AG升高FG正常预测患者30d死亡的OR为0.69(95%CI,0.25~3.80;P=0.59);AG正常FG升高者为3.6(95%CI,2.1~11.5;P=0.04);FG和AG都升高者为10.6(95%CI,4.3~25.6;P<0.0001)。镶嵌模型的比较显示AG并不能增加FG模型预测30d死亡(2=5.2,3df,P=0.20)或预测30d死亡和心力衰竭(2=4.8,3df,P=0.31)的价值。相反,FG却能增加AG模型预测30d死亡(2=24.5,3df,P=0.0001)或预测30d死亡和心力衰竭(2=24.7,3df,P=0.0001)的价值。结论无糖尿病病史AMI患者30d死亡率随AG和FG浓度的增加而增加,FG比AG的预测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2.
心肌肌钙蛋白T对梗死后心绞痛病人预后的判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T(cTnT)对梗死后心绞痛(PA)病人预后的判断价值。②方法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10d后,连续20d检测126例PA病人血清cTnT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MB(CK-MB),随访0.5年,观察心脏事件(再梗死、猝死或严重心力衰竭)的发生率。③结果连续20d检测,cTnT均正常(cTnT≤0.2μg/L)者26例,随访期内只有1例发生心脏事件;cTnT升高≤10次者51例,随访期内发生心脏事件12例,其中非Q波心肌梗死4例,Q波心肌梗死8例;cTnT升高>10次者49例,随访期内发生心脏事件29例,其中非Q波心肌梗死20例,Q波心肌梗死9例。特别是非Q波心肌梗死后的PA病人,其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Q波心肌梗死(χ2=15.32,P<0.001)。CK-MB升高者13例,随访期内发生心脏事件5例。④结论血清cTnT监测可以判断PA病人的预后,cTnT持续升高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预后判断价值.方法 选取无糖尿病病史AMI患者287例.测量入院时随机血糖(AG)和禁食8h后的空腹血糖(FG).随访30d,分析AG、FG对AMI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27例(9.4%)非糖尿病患者在AMI后30 d内死亡.其中FG正常组2例死亡(1.7%),FG升高患者的第一、第二、第三个三分位数组各死亡4例(9.3%)、6例(12.7%)、15例(32.0%).与正常FG组患者相比,校正后的30 d死亡的相对危险比(OR)随FG三分位数的增加而明显增加.第一、第二、第三个三分位数组分别为:2.7(95%CI,0.73 ~8.6,P=0.012);8.9(95%CI,3.4 ~23.8,P=0.0005);13.5(95% CI,4.7~36.8;P <0.0003).同AG、FG都正常的患者相比,FG正常而AG升高预测患者30d死亡的OR为0.70(95%CI,0.24 ~3.9;P=0.61);FG升高而AG正常者为3.8(95%CI,2.4~12.5;P =0.04);FG、AG均升高者为10.9(95% CI,4.5 ~25.9;P <0.0001).镶嵌模型比较显示:AG并不能增加FG模型预测30 d死亡(x2=5.3,3df,P=0.22)或预测30d心衰和死亡(x2 =4.9,3df,P=0.32)的价值.相反,FG却能增加AG模型预测30 d死亡(x2 =24.9,3df,P<0.0001)或预测30 d心衰和死亡(x2 =25.2,3df,P =0.0001)的价值.结论 无糖尿病病史AMI患者30 d病死率随AG和FG浓度的增加而增加,FG较AG预测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5.
失代偿心力衰竭(HF)住院病人血清肌钙蛋白T(TnT)升高已有报道。该研究评估了升高的TnT是否和病情稳定的具有活动能力的HF病人的病情严重性、病因、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1 资料与方法  选择了1996年3月至1998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206例,按Braunwald分级标准分为3级;入院后0~4小时及12~24小时静脉采血各1次,检测血清cTnT浓度;随访时间定为入院后6个月内。血清cTnT的测定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一步夹心法。血清cTnT的正常值:≤0.2μg/L。  统计学处理:数据以x±s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用t检验;两组间率的比较用四格表χ2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QT离散度(QTd)对老年严重心衰(CHF)病人的预后价值。方法:362例老年严重心衰患者入院时记录基础静态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计算QT离散度,平均随访(7.2±4.8)个月。结果:随访期间142例(39.2%)病人死亡,QT离散度为(76.3±28.6)ms,存活者220例,QT离散度为(74.8±30.2)ms。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生存分析显示QT离散度对总死亡率(RR 1.00,95%CI 1.00~1.00),心源性死亡率(RR 1.00,95%CI 1.00~1.01)及心律失常性死亡率(RR 1.00,95%CI 1.00~1.01)均无预后价值(P>0.05).结论:QT离散度(QTd)对老年严重心衰病人的总死亡率,心源性死亡率及心律失常性死亡率均无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心肌肌钙蛋白T(cTnT)对急性心肌肌梗死(AMI)溶栓后血管再通的判断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48例AMI病人溶栓前后血清cT-nT浓度的动态变化,并与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及冠脉造影检查等进行比较.结果所有病人cTnT均明显升高;以cTnT首次高峰时间≤发病后15 h和cTnT 14 h/cTnT 32 h比值>1.5做为血管再通标准,其敏感性分别为85.7%和88.6%,特异性为76.9%.结论cTnT做为溶栓后血管再通的指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部分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人发病前可出现先兆症状 ,其中约半数病人在出现先兆症状时未能及时治疗 ,因此正确判断先兆症状 ,及时治疗 ,阻止AMI的发生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怀疑有AMI先兆症状的冠心病病人 3 5例 ,男2 6例 ,女 9例 ,年龄 48~ 71(平均 5 7± 8.6)岁。先兆的判断 :48小时内发生的剧烈而频繁的心绞痛 ,发作时间长 ,诱因不明显 ,含服硝酸甘油疗效差 ,可伴出汗、恶心、呕吐、心律失常及低血压 ;既往可有或无心绞痛病史 ;所有病人均有心电图缺血性ST T动态变化。血清CK MB正常 ,排除…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心肌肌钙蛋白T(cTnT)对急性心肌肌梗死(AMI)溶栓后血管再通的判断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48例AMI病人溶栓前后血清cTnT浓度的动态变化,并与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及冠脉造影检查等进行比较。结果:所有病人cTnT均明显升高;以cTnT首次高峰时间≤发病后15h和cTnT14h/cTnT32h比值>1.55做为血管再通标准,其敏感性分别为85.7%和88.6%,特异性为76.9%。结论:cTnT做为溶栓后血管再通的指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